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徵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象徵  拼音:xiàng zhēng
以有形的事物来表现无形的观念。即对任何一种抽象的观念、情感与看不见的事物等,都不直接予以指明,而根据理性的关联、社会的约定,从而透过某种意象为媒介,间接加以陈述的表达方式。
《漢語大詞典》:象徵
1.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意义。《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它象征着和平,它象征着幸福,象征着劳动的光辉。”
2.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体。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正如 中国 戏上用四个兵卒来象征十万大军一样。”
3.用来表示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 冰心 《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十)》:“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百合花,那是我们的爱情的象征。”
4.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如 鲁迅 的小说《药》的结尾,以 夏瑜 坟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或希望。
5.迹象;特征。 叶紫 《丰收》:“火样的太阳,将宇宙的存在都逗引得发了暴躁。什么东西,在这个时候,也都现出了由于热而枯萎的象征。”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浑身上下,最带着艺术家的象征的,是她那对永远如在梦中的迷茫的眼光。”
《漢語大詞典》:象征派(象徵派)
以象征主义为创作方法的文艺流派。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然而这些名为印象派,象征派,写实派……这些各有来源的西洋画,也不能使 素裳 感到比较的满意。” 郭沫若 《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五四’以来的新诗有各种各样的新诗,什么新月派,象征派,这个派那个派的,我也弄不大清楚。”参见“ 象徵主义 ”。
《國語辭典》:象徵主义(象徵主義)  拼音:xiàng zhēng zhǔ yì
西洋文学、艺术上,以主观推理或感情想像为内容,表现精神的超感觉意义的主义。最初是指西元一八八五年以来,源起于法国文学反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剧等层面的艺文活动,后扩至绘画和戏剧等层面。主张用隐喻、音乐,表现抽象感受。
《漢語大詞典》:象征主义(象徵主义)
十九世纪末叶在 法国 兴起的颓废主义文艺思潮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其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而“另一世界”是真的、美的。要求用晦涩难解的语言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即所谓“象征”。 法国 象征派诗人以 马拉美 、 魏尔伦 等为代表;戏剧方面以 梅特林克 为代表;美术方面以 摩罗 为代表。 鲁迅 《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近来的 中国 戏是否象征主义,或 中国 戏里有无象征手法的问题,我是觉得很有趣味的。”
《漢語大詞典》:象徵派
以象征主义为创作方法的文艺流派。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然而这些名为印象派,象征派,写实派……这些各有来源的西洋画,也不能使 素裳 感到比较的满意。” 郭沫若 《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五四’以来的新诗有各种各样的新诗,什么新月派,象征派,这个派那个派的,我也弄不大清楚。”参见“ 象徵主义 ”。
《國語辭典》:象徵主义(象徵主義)  拼音:xiàng zhēng zhǔ yì
西洋文学、艺术上,以主观推理或感情想像为内容,表现精神的超感觉意义的主义。最初是指西元一八八五年以来,源起于法国文学反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剧等层面的艺文活动,后扩至绘画和戏剧等层面。主张用隐喻、音乐,表现抽象感受。
《國語辭典》:象徵主义(象徵主義)  拼音:xiàng zhēng zhǔ yì
西洋文学、艺术上,以主观推理或感情想像为内容,表现精神的超感觉意义的主义。最初是指西元一八八五年以来,源起于法国文学反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剧等层面的艺文活动,后扩至绘画和戏剧等层面。主张用隐喻、音乐,表现抽象感受。
《国语辞典》:象徵性  拼音:xiàng zhēng xìng
以有形事物来表现抽象观念的性质。如:「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各种具有象徵性的食品以求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