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勿忘我
一种被认为象征友谊或爱情的花。原产 西欧 ,我国各地都有引种,可供观赏。 黄钢 潭洁 《勿忘我》:“随信寄给你一张像片和一束花……花是我自己种的,它开在园子里真好看,花的名字叫‘勿忘我’。”
《漢語大詞典》:拿周(拿週)
抓周。旧俗,父母在子女周岁时,陈列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任凭其抓取,用以预测其志向爱好。《英烈传》第五回:“一日两,两日三,早已是满月儿、百禄儿、拿週儿。”参见“ 抓週 ”。
《國語辭典》:抓周(抓週)  拼音:zhuā zhōu
旧时于小孩满周岁时,长辈将书本、算盘、笔墨等各种物品摆在孩子面前,让他随意抓取,藉此预测其未来志向和性情的一种习俗。《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也称为「试周」、「试晬」、「试儿」。
《漢語大詞典》:蛩蛩毡(蛩蛩氈)
有蛩蛩距虚图案,象征成双成对的毛织坐卧具或垫具。 晋 嵇含 《伉俪》诗:“夏摇比翼扇,冬卧蛩蛩毡。” 清 孙枝蔚 《观新人车》诗:“堦下合欢树,堂中百子图;今夕蛩蛩毡,明年凤将雏。” 唐 张鷟 游仙窟:“十重蛩駏毡,八叠鸳鸯被。” 明杨珽《龙膏记·错媾》:“丝幙红牵,对梅梁曖日,蛩毡坐暖,香风满,连理枝头花遍。”
《國語辭典》:月圆花好(月圓花好)  拼音:yuè yuán huā hǎo
比喻人事美好圆满。常用于新婚祝颂之词。宋。晁补之〈御街行。天街月照珠帘粉〉词:「月圆花好一般春,触处总堪乘兴。」也作「花好月圆」。
《漢語大詞典》:莺飞燕舞(鶯飛燕舞)
莺燕飞舞。象征春光明媚。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清明节前, 汤河 两岸换上了春天的盛装,正是桃红柳绿,莺飞燕舞的时光。”
《漢語大詞典》:亡国之器(亡國之器)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於廷,所以为戒。” 高诱 注:“戒惧灭亡。”《文选·张协〈七命〉》:“服腐肠之药,御亡国之器,虽子大夫之所荣,故亦吾人之所畏。” 李善 注:“亡国之器,象箸玉杯。”
《漢語大詞典》:亡国之社(亡國之社)
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穀梁传·哀公四年》:“ 亳 社者, 亳 之社也。 亳 ,亡国也;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其屋,亡国之社,不得达上也。”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社不得见於天……所以为戒。” 汉 蔡邕 独断:“亡国之社:古者天子亦取亡国之社以分诸侯,使为社以自儆戒。屋之掩其上,使不通天;柴其下,使不通地,自与天地絶也;面北向阴,示灭亡也。”
《漢語大詞典》:莤茅
古代用酒灌注茅束以祭神,象征神饮酒。 明 杨慎 《丹铅杂录·古字异构》:“萧茅,书注作莤茅。”
《漢語大詞典》:通心锦(通心錦)
旧时婚礼中所用的锦带,象征夫妇永结同心。 宋 无名氏 《戊辰杂抄》:“女初至门,壻去丈许逆之,相者授以红緑连理之锦,各持一头,然后入,俗谓之通心锦。又谓之合欢梁。”
《國語辭典》:厚德载物(厚德載物)  拼音:hòu dé zài wù
有大德的人,能够承担重任。《易经。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文选。潘岳。西征赋》:「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
《國語辭典》:吉祥物  拼音:jí xiáng wù
以动植物或人物图案象徵吉祥的标记。多用于博览会、大型运动会、球队等。如:「小浣熊曾经是奥运的吉祥物。」亦指代表学校、机关、公司、行号的图案。如:「中国文化大学的吉祥物为华柑。」
《漢語大詞典》:光荣花(光榮花)
绢或纸制的红色花朵,用以象征荣誉。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十:“﹝ 老孙头 ﹞把花捡起来,插在自己棉袄的扣眼里,旁边小猪倌笑着说道:‘看 老孙头 也戴光荣花了。’”
《漢語大詞典》:规天矩地(規天矩地)
(1).规,为圆,象征天;矩,为方,象征地。《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规天矩地,授时顺乡。” 薛综 注:“谓宫室之饰,圆者象天,方者则地也。”
(2).泛指效法天地。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规天矩地,匡貌言,防狂僭,通蒙蔽……教人主法天,公卿、师保、大臣之世言也。”
《國語辭典》:挂幌子(掛幌子)  拼音:guà huǎng zi
1.原指商店门首悬挂所售货物的招牌,现在常借指利用用某种好听的名义。如:「他请人赞助兴办文创事业是挂幌子,实际上是在敛财。」
2.隐情外露。如:「他刚才准是撒了谎,脸上都挂幌子了。」
《漢語大詞典》:河清社鸣(河清社鳴)
文选·李康〈运命论〉:“夫 黄河 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 刘良 注:“里社,神祠也。”后以“河清社鸣”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宋 王禹偁 《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 河 清社鸣,千载启兴王之道;天长地久,万邦倾祝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