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寥廓  拼音:liáo kuò
1.空旷、深远。《楚辞。屈原。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2.冷清、空洞。《文选。左思。咏史八首之七》:「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3.形容气度宽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之。」
《國語辭典》:达人(達人)  拼音:dá rén
1.使人通达事理。《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通达事理、明德辨义的人。《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达人大观,物亡不可。」
3.思想乐观、开朗的人。如:「庄子乃千古之达人。」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贵极禄位,权倾国都,达人视此,蚁聚何殊。」
《國語辭典》:洒落(灑落)  拼音:sǎ luò
1.神态自然大方,不受拘束的样子。《宋史。卷二六七。张洎传》:「洎风仪洒落,文采清丽,博览道释书。」《水浒传》第一五回:「阮氏三兄弟见晁盖人物轩昂,言语洒落。」
2.言辞任意挥洒。《红楼梦》第六五回:「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洒落一阵,拿他兄弟二人嘲笑取乐。」
3.脱落、掉落。唐。王勃山亭兴序〉:「风尘洒落,直上天池九万里。」
《國語辭典》:汪洋  拼音:wāng yáng
1.水势浩大。《楚辞。王褒。九怀。蓄英》:「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平妖传》第四○回:「李遂上前,叫军士一条麻绳索儿,绑缚个四马攒蹄。就打入胡永儿伪宫中来,只见一派汪洋大水,并无门路。众人都慌了。」
2.比喻气度宽宏。南朝梁。刘孝威〈重光〉诗:「风神潇落,容止汪洋。」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3.比喻文章气势盛大。《新唐书。卷一七六。列传。韩愈》:「横骛别驱,汪洋大肆。」《宋史。卷三三九。列传。苏辙》:「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
4.形容非常恢宏深广。唐。沈佺期 则天门赦改年诗:「歌舞将金帛,汪洋被远黎。」唐。韩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
《國語辭典》:旷达(曠達)  拼音:kuàng dá
心胸豁达。《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张翰传》:「时人贵其旷达。」《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容貌魁峨,胸襟旷达。」
《漢語大詞典》:旷怀(曠懷)
豁达的襟怀。 唐 白居易 《酬杨八》诗:“君以旷怀宜静境,我因蹇步称闲官。” 宋 陆游 《龟堂独酌》诗:“旷怀与世元难合,幽句何人可遣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託旷怀,痴且不讳。”
分類:豁达襟怀
《國語辭典》:大通  拼音:dà tōng
1.通答事物之理。《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
2.南朝梁武帝的年号(西元527~529)。
《漢語大詞典》:昭旷(昭曠)
犹言开朗豁达。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 秦 信左右而亡, 周 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拘挛之语,驰域外之义,独观於昭旷之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富春渚》诗:“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清 魏源 《青浪滩夜雨》诗:“得失亦乘除,平生秉昭旷。”
《國語辭典》:开通(開通)  拼音:kāi tōng
1.排除障碍物。《礼记。月令》:「开通道路,毋有障塞。」
2.启发。如:「开通知识」。
《國語辭典》:开通(開通)  拼音:kāi tong
不顽固,能接受不同的想法意见。如:「他虽年老,却很开通,能接受新的观念。」
《漢語大詞典》:超迈(超邁)
(1).超越;胜过。梁书·武帝纪下:“文质彬彬,超迈今古。” 明 李时勉 《〈犁眉公集〉序》:“伤今悼古,牢笼百态,可以超迈当世者,则於覆瓿集见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天聪天明,知识超迈凡众。”
(2).卓越高超;不同凡俗。 唐 颜真卿 《崔孝公宅陋室铭记》:“以所试超迈,擢拜左补闕。” 明 杨慎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此解极为超迈,自 唐 宋 诸儒未有是説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所以从或一意义说,他的艺术是平凡的,不及同时代人的高翔之超迈。”
(3).豁达豪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然 乐天 醖藉, 东坡 超迈,正自不同。” 金 王若虚 《文辨三》:“夫以一日千里之势,随物赋形之能,而理尽輒止,未尝以驰骋自喜,此其横放超迈而不失为精纯也邪?” 清 恽敬 《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君长身火色,性超迈,歌呼饮酒,怡怡然。每兴至,凡朋儕所为皆掣乱之为笑乐。”
《漢語大詞典》:通济(通濟)
(1).开朗豁达。世说新语·任诞“ 祖车骑 过 江 时”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性通济,不拘小节,又宾从多是桀黠勇士, 逖 待之皆如子弟。”晋书·贺循传:“前 蒸阳 令 郭訥 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
(2).融通调济。晋书·文苑传·王沈:“痷婪者以博纳为通济,眂眂者以难入为凝清。”新唐书·李吉甫传:“ 大历 时,权臣月奉至九千緡者,州刺史无大小皆千緡,宰相 常衮 始为裁限,至 李泌 量闲剧稍增之,使相通济。”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商贾贩卖……须今年索去年所卖,明年索今年所赊,然后计算得行,彼此通济。”
(3).往来通达。 宋 范仲淹 《论西京事宜札子》:“太平则居 东京 通济之地,以便天下;急难则居 西洛 险固之地,以守中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又於 清苑 界开 徐河 、 鸡距河 五十里入 白河 ,由是 关南 之漕悉通济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又自 怀来 运米三十石,溯流而上,竟达 古淀桥 ,则河之通济甚便。”
《國語辭典》:旷远(曠遠)  拼音:kuàng yuǎn
1.久远。《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厥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数百载。」
2.辽阔。《后汉书。卷二六。侯霸传》:「县界旷远,滨带江湖,而亡命者多为寇盗。」
《國語辭典》:放达(放達)  拼音:fàng dá
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如:「他为人放达,对世俗礼法皆置之度外。」
《國語辭典》:高朗  拼音:gāo lǎng
高大明朗。《诗经。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崔生高朗,折而不挠。」
《漢語大詞典》:远畅(遠暢)
(1).犹远扬。 汉 祢衡 《鹦鹉赋》:“於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 元 刘赓 《睿宗皇帝加上尊谥册文》:“逮天讨之奉行,致皇威之远畅。”参见“ 远扬 ”。
(2).高远豁达。晋书·谢鲲传:“于是名士 王玄 、 阮脩 之徒,并以 鯤 初登宰府,便至黜辱,为之叹恨。 鯤 闻之,方清歌鼓琴,不以屑意,莫不服其远畅,而恬於荣辱。”
《漢語大詞典》:远扬(遠揚)
(1).向上扬起的枝条。《诗·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朱熹 集传:“远扬,远枝扬起者也。” 唐 王维 《春中田园作》诗:“持斧伐远扬,荷锄覘泉脉。”
(2).远走;逃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此风一播,一般在前 清 作官者,均已远扬。”
(3).传播到远处。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 司马先生 问他,前几天我们家中有琴音远扬,是谁人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