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汪洋 拼音:wāng yáng
1.水势浩大。《楚辞。王褒。九怀。蓄英》:「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平妖传》第四○回:「李遂上前,叫军士一条麻绳索儿,绑缚个四马攒蹄。就打入胡永儿伪宫中来,只见一派汪洋大水,并无门路。众人都慌了。」
2.比喻气度宽宏。南朝梁。刘孝威〈重光〉诗:「风神潇落,容止汪洋。」唐。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3.比喻文章气势盛大。《新唐书。卷一七六。列传。韩愈》:「横骛别驱,汪洋大肆。」《宋史。卷三三九。列传。苏辙》:「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
4.形容非常恢宏深广。唐。沈佺期 则天门赦改年诗:「歌舞将金帛,汪洋被远黎。」唐。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
2.比喻气度宽宏。南朝梁。刘孝威〈重光〉诗:「风神潇落,容止汪洋。」唐。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3.比喻文章气势盛大。《新唐书。卷一七六。列传。韩愈》:「横骛别驱,汪洋大肆。」《宋史。卷三三九。列传。苏辙》:「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
4.形容非常恢宏深广。唐。沈佺期 则天门赦改年诗:「歌舞将金帛,汪洋被远黎。」唐。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
《漢語大詞典》:超迈(超邁)
(1).超越;胜过。《梁书·武帝纪下》:“文质彬彬,超迈今古。” 明 李时勉 《〈犁眉公集〉序》:“伤今悼古,牢笼百态,可以超迈当世者,则於《覆瓿集》见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天聪天明,知识超迈凡众。”
(2).卓越高超;不同凡俗。 唐 颜真卿 《崔孝公宅陋室铭记》:“以所试超迈,擢拜左补闕。” 明 杨慎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此解极为超迈,自 唐 宋 诸儒未有是説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所以从或一意义说,他的艺术是平凡的,不及同时代人的高翔之超迈。”
(3).豁达豪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然 乐天 醖藉, 东坡 超迈,正自不同。” 金 王若虚 《文辨三》:“夫以一日千里之势,随物赋形之能,而理尽輒止,未尝以驰骋自喜,此其横放超迈而不失为精纯也邪?” 清 恽敬 《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君长身火色,性超迈,歌呼饮酒,怡怡然。每兴至,凡朋儕所为皆掣乱之为笑乐。”
(2).卓越高超;不同凡俗。 唐 颜真卿 《崔孝公宅陋室铭记》:“以所试超迈,擢拜左补闕。” 明 杨慎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此解极为超迈,自 唐 宋 诸儒未有是説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所以从或一意义说,他的艺术是平凡的,不及同时代人的高翔之超迈。”
(3).豁达豪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然 乐天 醖藉, 东坡 超迈,正自不同。” 金 王若虚 《文辨三》:“夫以一日千里之势,随物赋形之能,而理尽輒止,未尝以驰骋自喜,此其横放超迈而不失为精纯也邪?” 清 恽敬 《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君长身火色,性超迈,歌呼饮酒,怡怡然。每兴至,凡朋儕所为皆掣乱之为笑乐。”
《漢語大詞典》:通济(通濟)
(1).开朗豁达。《世说新语·任诞》“ 祖车骑 过 江 时”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性通济,不拘小节,又宾从多是桀黠勇士, 逖 待之皆如子弟。”《晋书·贺循传》:“前 蒸阳 令 郭訥 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
(2).融通调济。《晋书·文苑传·王沈》:“痷婪者以博纳为通济,眂眂者以难入为凝清。”《新唐书·李吉甫传》:“ 大历 时,权臣月奉至九千緡者,州刺史无大小皆千緡,宰相 常衮 始为裁限,至 李泌 量闲剧稍增之,使相通济。”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商贾贩卖……须今年索去年所卖,明年索今年所赊,然后计算得行,彼此通济。”
(3).往来通达。 宋 范仲淹 《论西京事宜札子》:“太平则居 东京 通济之地,以便天下;急难则居 西洛 险固之地,以守中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又於 清苑 界开 徐河 、 鸡距河 五十里入 白河 ,由是 关南 之漕悉通济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又自 怀来 运米三十石,溯流而上,竟达 古淀桥 ,则河之通济甚便。”
(2).融通调济。《晋书·文苑传·王沈》:“痷婪者以博纳为通济,眂眂者以难入为凝清。”《新唐书·李吉甫传》:“ 大历 时,权臣月奉至九千緡者,州刺史无大小皆千緡,宰相 常衮 始为裁限,至 李泌 量闲剧稍增之,使相通济。”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商贾贩卖……须今年索去年所卖,明年索今年所赊,然后计算得行,彼此通济。”
(3).往来通达。 宋 范仲淹 《论西京事宜札子》:“太平则居 东京 通济之地,以便天下;急难则居 西洛 险固之地,以守中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又於 清苑 界开 徐河 、 鸡距河 五十里入 白河 ,由是 关南 之漕悉通济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又自 怀来 运米三十石,溯流而上,竟达 古淀桥 ,则河之通济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