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9
词典
8
分类词汇
8
其它
3
共19,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词典
豁然
豁然贯通
豁然开朗
豁然开悟
豁然确斯
豁然省悟
豁然顿悟
豁然大悟
分类词汇
超然
划然
爽然
旷然
大悟
一宿觉
旷若发蒙
《國語辭典》:
豁然
拼音:
huò rán
1.开阔的样子。唐。刘长卿〈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诗:「豁然万里馀,独为百川雄。」
2.觉悟的样子。《晋书。卷四三。乐广传》:「客豁然意解,沉痾顿愈。」
3.畅达的样子。如:「豁然贯穿」。
分類:
豁然
象声词
开阔
坦荡
倏忽
开悟
开阔貌
开貌
拘束
顿然
开朗
《國語辭典》:
豁然贯通(豁然貫通)
拼音:
huò rán guàn tōng
将事理前后贯串,全盘了解。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三折:「你儿在学数年,未明性理,若文章显耀,一旦豁然贯通,你儿自此之后,朝夕勤学,母亲且恕其过也。」《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把札文反复细看,看了十来遍,忽然豁然贯通,竟悟出一个道理来。」
分類:
顿时
晓悟
《國語辭典》:
豁然开朗(豁然開朗)
拼音:
huò rán kāi lǎng
1.形容开阔明亮。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形容领悟了解。如:「这题数学想了很久,豁然开朗,马上就算出答案了。」也作「豁然大悟」。
分類:
顿时
现出
顿然
开阔
晓悟
敞亮
境界
《國語辭典》:
豁然开悟(豁然開悟)
拼音:
huò rán kāi wù
一下子开通领悟了某种道理。《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初闻安师讲《般若经》,豁然开悟,叹曰:『九流异议,皆糠秕耳。』」也作「豁然大悟」。
《漢語大詞典》:
豁然确斯(豁然確斯)
明白透彻。
《
庄子·齐物论
》
“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 晋 郭象 注:“此都忘其知也。尔乃俄然始了无耳。了无,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 章炳麟
《与刘光汉书》
:“今君復能实证古文,则真豁然确斯,持之有故矣。” 徐复
《洪诚〈训诂学〉序》
:“夫讲训詁而不通语法,则不能融会全文,而多扞格,读君论文,乃能豁然确斯也。”
分類:
明白
透彻
《國語辭典》:
豁然省悟
拼音:
huò rán xǐng wù
一下子开通领悟了某种道理。《五灯会元。卷一。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马鸣豁然省悟,稽首皈依,遂求剃度。」也作「豁然大悟」。
《漢語大詞典》:
豁然顿悟(豁然頓悟)
同“ 豁然大悟 ”。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贾奉雉
》
:“ 贾 豁然顿悟,曰:‘翁不知 贾奉雉 即某是也。’翁大骇,走报其家。”
《國語辭典》:
豁然大悟
拼音:
huò rán dà wù
一下子开通领悟了某种道理。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九。李昌遐诵消灾经验》:「昌遐既觉,豁然大悟,因知自前侵虐我者,未有无祸殃咎,盖诵经之所验也。」也作「豁然开朗」、「豁然开悟」、「豁然省悟」。
分類:
彻底
晓悟
《國語辭典》:
超然
拼音:
chāo rán
1.超脱的样子。《楚辞。屈原。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唲,以事妇人乎?」《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
2.公正客观。如:「处理事情应该保持超然的态度。」
3.失意的样子。《庄子。徐无鬼》:「徐无鬼曰:『……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候超然不对。」
分類:
超然
高超
高出
豁然
远貌
高超出众
离尘
超出
怅然
出众
迅速
高貌
脱俗
脱出
《國語辭典》:
划然(劃然)
拼音:
huá rán
形容皮、肉撕裂开来。《聊斋志异。卷一。画皮》:「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
分類:
忽然
界限
象声
豁然
形容词
分明
突然
开朗
《國語辭典》:
爽然
拼音:
shuǎng rán
1.失意茫然的样子。《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太史公曰》:「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2.清爽的样子。唐。
李白
游秋浦白笴陂
诗二首之二:「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初刻拍惊奇》卷二○:「李克让看见湖山佳胜,宛然神仙境界,不觉心中爽然。」
3.豁然开悟的样子。《聊斋志异。卷一一。晚霞》:「端始爽然自悟;然恐晚霞恶其非人,嘱毋勿复言。」
分類:
消失
豁然
爽快
茫然
失貌
舒畅
了然
《國語辭典》:
爽然若失
拼音:
shuǎng rán ruò shī
失意茫然,不知所从。如:「原本到手的胜利又飞了,大家不觉爽然若失。」也作「爽然自失」。
分類:
无主
主见
无所适从
《國語辭典》:
旷然(曠然)
拼音:
kuàng rán
1.旷达无累。《淮南子。泰族》:「见日月光,旷然而乐。」《文选。嵇康。养生论》:「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2.豁然通晓。《后汉书。卷二九。申屠刚传》:「此天所以遣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
3.广大开阔。《文选。王粲。从军诗五首之五》:「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分類:
虚空
开阔
宽宏
豁达
虚空貌
开阔貌
豁然
通晓
《國語辭典》:
大悟
拼音:
dà wù
澈底醒悟。《三国演义》第九九回:「睿大悟曰:『卿言是也。』自此愈加敬重。」
分類:
佛教
豁然
醒悟
破迷
迷妄
彻底
明白
真智
《漢語大詞典》:
一宿觉(一宿覺)
佛家语,谓一个晚上就豁然而悟。 唐 玄觉禅师 初谒六祖 慧能 ,问答投契,顿时得悟,因留住一宿,时谓一宿觉。见
《
景德传灯录·温州永嘉玄觉禅师
》
。后因以指神悟、顿悟。
《
二程遗书
》
卷十八:“问释氏有一宿觉、言下觉之説如何?曰……古人云‘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於言下即悟,何啻读十年书?” 宋
苏轼
《三朵花》
诗:“归来且看一宿觉,未暇远寻三朵花。”
分類:
佛家
家语
豁然
然而
《国语辞典》:
旷若发蒙(旷若发蒙)
拼音:
kuàng ruò fā méng
比喻人从昏蒙的状态而豁然通晓。参见「旷若发矇」条。宋。苏轼〈与佛印禅师书〉:「忽奉手笔,旷若发蒙。」
分类:
人从
昏蒙
状态
豁然
通晓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