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谷 → 榖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大谷
(1).泛指山谷之大者。《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 晋 夏侯湛 《山路吟》:“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嵐气清。”
(2).地名。又称 大谷口 、 水泉口 。在今 洛阳市 南。《后汉书·董卓传》:“ 卓 遣将 李傕 诣 坚 求和, 坚 拒絶不受,进军 大谷 ,距 洛 九十里。” 李贤 注:“ 大谷口 在故 嵩阳 西北三十五里,北出对 洛阳 故城。 张衡 《东京赋》云‘ 盟津 达其后, 大谷 通其前’是也。”其地以产梨著名。《文选·潘岳〈闲居赋〉》:“ 张公 大谷 之梨, 梁侯 乌椑之柿。” 刘良 注:“ 张公 居 大谷 ,有夏梨,海内唯此一树。” 唐 崔兴宗 《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末胜 晏子江 南橘,莫比 潘 家 大谷 梨。”
(2).地名。又称 大谷口 、 水泉口 。在今 洛阳市 南。《后汉书·董卓传》:“ 卓 遣将 李傕 诣 坚 求和, 坚 拒絶不受,进军 大谷 ,距 洛 九十里。” 李贤 注:“ 大谷口 在故 嵩阳 西北三十五里,北出对 洛阳 故城。 张衡 《东京赋》云‘ 盟津 达其后, 大谷 通其前’是也。”其地以产梨著名。《文选·潘岳〈闲居赋〉》:“ 张公 大谷 之梨, 梁侯 乌椑之柿。” 刘良 注:“ 张公 居 大谷 ,有夏梨,海内唯此一树。” 唐 崔兴宗 《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末胜 晏子江 南橘,莫比 潘 家 大谷 梨。”
《骈字类编》:一谷
北史皮景和传:初以亲信事神武。后征步落稽疑。贼有伏。令景和将五六骑。深入一谷。遇贼百馀人便战。景和射数十人。莫不应弦而倒。叚成式题谷隐兰若诗:半陂新路畬才了。一谷寒烟烧不成。 李洞终南山诗:一谷势当午,孤峰耸起丁。朱子游昼寒诗:仙洲几千仞,下有云一谷。
《骈字类编》:一谷(一谷)
后汉书伏湛传: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分俸禄以赈乡里。宋史贾昌朝传:古之备边,西有金城、上郡。北则云中、雁门。今自沧之秦绵亘数千里,无山河之阻。独恃州县镇戍尔。岁所供赡,又不下数千万。一谷不熟,或至狼狈。博雅:一谷不升曰歉,二谷不升曰饥,三谷不升曰馑,四谷不升曰㱂,五谷不升曰大侵。
《漢語大詞典》:公谷(公穀)
《公羊传》和《穀梁传》的并称。《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 助 爱《公》、《穀》二家,以《左氏》解义多谬,其书乃出於 孔氏 门人。” 宋 无名氏 《梅妃传》:“ 汉 兴,尊《春秋》,诸儒持《公》、《穀》角胜负,《左传》独隐而不宣,最后乃出。” 清 黄遵宪 《答陈士业论孔子生卒书》:“《公》、《穀》两家之説,岂能尽抹诸家乎?”
《漢語大詞典》:中谷
(1).谷中。《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毛 传:“中谷,谷中也。”《文选·成公绥〈啸赋〉》:“ 飞廉 鼓於幽隧,猛虎应於中谷。” 吕向 注:“中谷,谓谷中也。” 唐 李乂 《奉和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应制》:“曳履迎中谷,鸣丝出后堂。”
(2).传说中的谷名。《山海经·南山经》:“﹝ 令丘之山 ﹞其南有谷焉,曰 中谷 ,条风自是出。”
(2).传说中的谷名。《山海经·南山经》:“﹝ 令丘之山 ﹞其南有谷焉,曰 中谷 ,条风自是出。”
《漢語大詞典》:昌谷
唐 诗人 李贺 别号。 李 居 昌谷 (今 河南省 宜阳县 西),故称。 金 刘迎 《再次徐梦弼以诗求芦菔来韵》:“ 昌谷 呕时须, 文园 渴尝待。” 林纾 《〈金粟诗龛集〉序》:“先生初师 青莲 ,间出以 昌谷 之凄艳。”
《骈字类编》:绣谷(绣谷)
明一统志:绣谷山在靖安县北五里,一名幽谷山,有瀑布与幽谷亭相对。
又绣谷,在盱眙县普济院南白虎坡,其石岩多花木,春日如锦绣。又有绣谷亭,在旧崇福寺,凡五亭,曰托根,曰竹庄,曰香雪,曰杏村,因其有梅、竹、荼蘼、红杏而榜之也。苏轼诗:绣谷只应花自朵,镜潭长与月相磨。 陆游西园诗:半掩朱门藓径斜,翠屏绣谷忽谽谺。惠洪清修寺诗:湘山也学庐山好,落瀑声飞绣谷风。
又绣谷,在盱眙县普济院南白虎坡,其石岩多花木,春日如锦绣。又有绣谷亭,在旧崇福寺,凡五亭,曰托根,曰竹庄,曰香雪,曰杏村,因其有梅、竹、荼蘼、红杏而榜之也。苏轼诗:绣谷只应花自朵,镜潭长与月相磨。 陆游西园诗:半掩朱门藓径斜,翠屏绣谷忽谽谺。惠洪清修寺诗:湘山也学庐山好,落瀑声飞绣谷风。
《高级汉语词典》:谷日
吉日;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