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谴戒(譴戒)
亦作“ 谴诫 ”。 谴责告戒。后汉书·皇甫规传:“而地震之后,雾气白浊,日月不光,旱魃为虐,大贼从横,流血丹野,庶品不安,谴诫累至,殆以姦臣权重之所致也。”《晋书·元帝纪》:“雷震暴雨,盖天灾谴戒,所以彰朕之不德也。” 宋 欧阳修 《论罢修奉先寺等状》:“ 开宝 、 兴国 两寺塔殿,并皆焚烧荡尽,足以见天意厌土木之华侈,为陛下惜国力民财,谴戒丁寧,前后非一。”
分類:谴责告戒
《國語辭典》:申讨(申討)  拼音:shēn tǎo
声讨、公开谴责。如:「申讨贪官污吏,才能端正社会风气。」
《漢語大詞典》:怒言
谴责之言。后汉书·盖勋传:“ 卓 曰:‘戏之耳。’ 勋 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
分類:谴责
《漢語大詞典》:让书(讓書)
指有谴责之言的书信。《史记·匈奴列传》:“皇帝让书再至。”汉书·匈奴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让书,有责让之言也。”
分類:谴责书信
《漢語大詞典》:告谴(告譴)
宣示谴责之意。《后汉书·谢弼传》:“上天告谴,则王者思其愆;政道或亏,则姦臣当其罚。”
分類:宣示谴责
《国语辞典》:说落(说落)  拼音:shuō luò
数落、谴责。《金瓶梅》第七七回:「小厮被春梅骂的狗血喷了头背,出生入死,行动就说落,教西门庆打。」
分类:数落谴责
《國語辭典》:自谴(自譴)  拼音:zì qiǎn
自我反省谴责。如:「这并非你一个人的责任,不要再自谴了。」
《漢語大詞典》:阴责(陰責)
旧谓损阴德者于冥冥中受谴责。 唐 于邵 《为柳州郑郎中谢上表》:“纵漏严科,必貽阴责。”旧唐书·崔器赵国珍等传论:“自古酷吏滥刑,幸免者多矣,苟无强魂为祟,沮议者惑焉。 器 ( 崔器 )深文乐祸,居官令终,非 达奚 诉冤,无以显其阴责矣。”
分類:阴德谴责
《國語辭典》:声讨(聲討)  拼音:shēng tǎo
声明罪状而加以讨伐。如:「声讨叛逆」。
《國語辭典》:怒斥  拼音:nù chì
生气责骂。如:「教训子女,与其大声怒斥,不如婉言相劝。」《清史稿。卷四九一。忠义列传五。文颖列传》:「或讽以出城待援者,怒斥曰:『与城俱存亡,岂有临难苟免之文某哉?』」
《漢語大詞典》:幽谴(幽譴)
冥中的谴责。 清 陈确 《送祝开美葬管山祭文》:“若 确 言诬罔,其上告我 山阴先生 ,立赐幽谴,以正无知妄作、谤古惑众之罪。”
分類:冥中谴责
《漢語大詞典》:谪谴(謫譴)
亦作“讁谴”。 谴责。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讁谴甘自守,滞留愧难任。” 明 归有光 《上瞿侍郎书》:“然窥测当道者意嚮,盖薄示之謫谴,而往时谗搆之説益行矣。”
分類:谴责
《漢語大詞典》:谴辱(譴辱)
谴责并羞辱。南史·王弘传:“自领选及当朝总録,将加荣爵於人者,每先呵责谴辱之,然后施行。”
分類:谴责羞辱
《漢語大詞典》:威让(威讓)
严厉谴责。国语·周语上:“有威让之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至 周穆 西征, 祭公谋父 称古有威让之令,令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古之王者,於四夷之不贡不臣,则有威让之令,文告之辞。”
分類:严厉谴责
《漢語大詞典》:诛事(誅事)
对行为或所做的事加以谴责。《公羊传·襄公元年》“ 宋 华元 曷为与诸侯围 宋 彭城 ” 何休 注“据 晋 赵鞅 以地正国,加‘叛’文。今此无加‘叛’文,故问之” 唐 徐彦 疏:“无君命者操兵乡国,故初谓之‘叛’,后知其意欲逐君侧之恶人,故録其释兵书归救之。君子诛意不诛事。”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内编》卷四:“虎虽不噬人,犹谓之虎;蝎虽不螫人,犹谓之蝎;小人虽不为不善,人犹谓之小人。不噬者,必有时而噬也;不螫者,必有时而螫也;不为不善者,必有时而为不善也。故春秋诛意不诛事,信终不信始。”
分類:谴责何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