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狂谋(狂謀)
谓谬误的谋算;狂妄不当的谋划。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鬢来如期。” 宋 辛弃疾 《美芹十论·观衅》:“﹝ 亮 ﹞恐狂谋无成,而窜身无所,故疾趋 淮 上,侥倖一胜。”
《漢語大詞典》:纠缪(糾繆)
缠绕绞结。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泉之溢处,俱从树根石眼纠繆中出。”
纠正谬误。繆,通“ 谬 ”。 明 何景明 《寿许司马》诗:“触邪持豸角,纠繆逆龙鳞。”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五:“ 刘壮舆 尝摘 欧阳公 五代史之讹误为纠繆,以示 东坡 。”
《漢語大詞典》:疏谬(疏謬)
亦作“ 疏繆 ”。亦作“疎谬”。亦作“踈繆”。 粗率谬误。三国志·魏志·嵇康传“至 景元 中坐事诛”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此又 干寳 之疏谬,自相违伐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古今言刻漏者数十家,悉皆疎谬。” 宋 王十朋 《送吴翼万庠赴省试序》:“予踈繆,反资其发药者居多,然后知 退之 之言为不妄。” 清 恽敬 《〈靖节集〉书后一》:“直斋书録解题载 蜀 本靖节先生集有 吴斗南 《年谱》一卷, 张季长 《辨正》一卷,今坊间本止存《年谱》一卷而已,疎谬处甚多。” 章炳麟 《校文士》:“晚乃颠倒以钓名声,凌乱无序,小学尤疏繆。”
分類:粗率谬误
《漢語大詞典》:迷谬(迷謬)
亦作“ 迷繆 ”。
(1).迷惑谬误。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城阳景王祠》:“哀哉黔黎,渐染迷谬。”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然而迷谬者无自见之明。” 宋 陆九渊 《与高应朝书》:“ 应之 一跌不復,中间见其祭 吕郎中 文,迷繆之甚。”《英烈传》第十六回:“久慕仁德,多缘迷谬,归顺无阶。”
(2).昏迷。《元典章·刑部十二·掏摸》:“若於饮食内加药令人迷谬而取其财者,合从强盗法论罪相应。”
《漢語大詞典》:订讹(訂訛,訂譌)
订正文字谬误。 清 王夫之 《仿昭代诸家体·王太史衡〈春赏〉》诗:“银笺疏寄催花句,却为情深未订讹。” 清 吴锡麒 《移居用樊榭集中韵》之三:“三豕订讹求善本,一鴟修贄借邻家。” 清 顾公燮 《丹午笔记·柳如是》:“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讹,间以调謔,如 李易安 在 赵德甫 家故事。”
訂譌:订正文字谬误。 清 韩慧基 《重校〈黄文献公诗文集〉序》:“虽再经修校,而字多漫漶,且多三豕之误,於是因其旧而订譌补缺。” 清 黄景仁 《题翁覃溪所藏宋椠施注苏诗原本》诗:“ 查 田 谩説能订譌,但存其旧不犹愈。”
《漢語大詞典》:纠谬(糾謬)
纠正谬误。书·冏命:“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蔡沉 集传:“绳,直;纠,正也。”新唐书·王元感传:“所撰《〈书〉纠谬》《〈春秋〉振滞》《〈礼〉绳愆》等凡数十百篇。”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幼海议本》:“犯颜纠谬,养成平素,心盟尽吐。”
分類:纠正谬误
《漢語大詞典》:承误(承誤)
沿袭谬误。 章炳麟 《〈文始〉叙例》:“ 李斯 作篆,多所承误。”
分類:沿袭谬误
《漢語大詞典》:涤秽(滌穢)
涤除污秽。多比喻清除谬误、邪恶。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涤秽紫宫,徵帝 太原 。” 唐 皇甫澈 《赋四相诗·中书令锺绍京》:“青宫閶闔启,涤秽氛沴灭。” 明 陈烈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后序》:“涤秽湔羶,復还三代之华,何其伟歟!”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二章:“所有自古之崇山、盘栈、絶漠、横沙,头痛、身热之区,风灾、鬼难之地,深箐、密林之域,毒蛇、猛兽之所盘据,毛人、生番之所栖宿,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参见“ 涤瑕盪秽 ”。
《國語辭典》:涤瑕荡秽(滌瑕蕩穢)  拼音:dí xiá dàng huì
洗除污秽。比喻去除人的过失。《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也作「涤秽荡瑕」、「涤瑕荡垢」。
《漢語大詞典》:辨讹(辨訛)
辨明谬误。 宋 曾巩 《祭宋龙图文》:“公在太史,维僚与属,正繆辨讹,公为耳目。”
分類:辨明谬误
《漢語大詞典》:缪政(繆政)
谬误的政治措施。新唐书·崔安潜传:“俄代 高駢 领 西川 节度,吏倚 駢 为姦利者, 安潜 皆诛之,数更除繆政,于是盗贼衰, 蜀 民以安。”
《國語辭典》:误谬(誤謬)  拼音:wù miù
错误、失真。《三国志。卷六五。吴书。韦曜传》:「惧有误谬,数数省读。」
分類:谬误差错
《漢語大詞典》:疑谬(疑謬)
亦作“ 疑繆 ”。 可疑和谬误之处。 三国 吴 韦昭 《国语解叙》:“遭 秦 之乱,幽而復光, 贾生 、 史迁 颇综述焉。及 刘光禄 於 汉成 世始更考校,是正疑谬。”三国志·吴志·顾谭传:“每省簿书,未尝下筹,徒屈指心计,尽发疑谬,下吏以此服之。”新唐书·崔义玄传:“ 义玄 有章句学,先儒疑繆或音故不通者,輒采诸家,条分节解,能是正之。”文献通考·经籍二二:“杂史者,正史编年之外,别为一家,体制不纯,事多异闻,言或过实,然藉以质正疑谬,补缉闕遗,后之为史者,有以取资。”
《漢語大詞典》:沦误(淪誤)
沉溺于谬误。《文选·鲍照〈拟古〉诗之一》:“南国有儒生,迷方独沦误。” 李善 注:“沉沦谬误也。” 唐 皇甫冉 《题裴二十一新园》诗:“穷年无牵缀,往事惜沦误。”
分類:沉溺谬误
《漢語大詞典》:沿误(沿誤)
因袭谬误。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亭林年谱有沿误处》:“就 车 谱所载, 石州 尚间有沿误未为改正者。”
分類:因袭谬误
《漢語大詞典》:语误(語誤)
(1).语音不准。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三:“冠欹感髮秃,语误悲齿堕。”
(2).语言谬误。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记中语误,一字不易。”
分類:语音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