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12,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项子谦
叶子谦
尹谦孙(字 希吕、虚心 )
张谦父
张有(字 谦中 )
章至谦(号 清隐道士 )
刘若冲(字 叔谦 )
于大谦
刘谦
僧从谦
韩盈(字 谦甫 )
释处谦(字 终倩 潘 号 冲悟大师 神悟 世称 神炤之门 )
黄好谦(字 几道 )
陆长愈(字 季谦 )
其它辞典(续上)
吴谦(字 仲恭 )项子谦
叶子谦
尹谦孙(字 希吕、虚心 )
张谦父
张有(字 谦中 )
章至谦(号 清隐道士 )
刘若冲(字 叔谦 )
于大谦
刘谦
僧从谦
韩盈(字 谦甫 )
释处谦(字 终倩 潘 号 冲悟大师 神悟 世称 神炤之门 )
黄好谦(字 几道 )
陆长愈(字 季谦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州浦江人,字仲恭。任月泉书院学录。与方凤、吴思齐、谢翱为道义交,宋亡同寓居谦家。翱卒,谦为料理丧葬,刻石志墓,又辑士大夫哀诔,为《哭谢编》。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章至谦,号清隐道士(《洞霄诗集》卷七)。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八○
于大谦,大中祥符间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博州堂邑人。刘仁罕子。少不拘小节,尝为乡里恶少所辱,怒而殴杀之。亡命京师,应募从军,补卫士,稍迁内殿直都知。真宗时累官保静军节度使。卒年六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仁宗庆历中住开元寺。尝游石壁山,相传见二士对弈,就之则化为双鹤冲天而去,遗一棋子,从谦取而咽之,遂辟谷不食四十年。后归岐山石门示寂。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九○
处谦(一○一一——一○七五),字终倩,俗姓潘,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年九岁依常宁契能出家,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覃恩得度,出参诸名师,归继契能法席。住白莲院,号冲悟大师。前后十坐道场,赐号神悟,终住南屏。熙宁八年四月卒,年六十五。著有《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一卷(存)。见《释门正统》卷六,《嘉定赤城志》卷三五,《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六。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处谦。生永嘉潘氏。处胞三年。九岁出家。谒神炤。大明圆顿之旨。然三指供佛祈妙悟。未几。擢居第一座。炤以止观一帙。授之曰。汝当建大法幢。恨吾不之见耳。后屡主大刹。道化隆振。旨署神悟之号。丞相王安石。与一时朝贤。竞为歌诗。以赞其德。郡大旱。师至龙湫。为龙语。忽大风黑云从湫起。骤雨如注。师四十年中。十坐道场。讲唱无倦。登门受法者。三千人。熙宁乙卯四月。集众讽普贤行法阿弥陀经。乃曰。吾得无生。日用久矣。今以无生。而生净土。遂寂。弟子塔其全身。杨无为。为之铭。师与咸。同出神炤。人称神炤之门。二处一身云。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
释处谦,姓潘氏,永嘉人也。母感异兆,见瑞云入怀,娠三年而生。九岁依常宁契能出家。能得教旨于昱法师,讲道不倦。天台自智者以来,以炉拂传授为信,至能已四十世。乃慨然曰:“得法在心,岂在器乎?”乃藏之。天台道场,遂不复传。宋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诏天下寺观得度一人。谦遭际覃恩,乃得度牒,往学于天竺慈云。复谒神照,大明圆顿之旨,然三指供佛,用祈妙悟。末几,擢居首座,神照以止观一帙授之。已而言归乡邑,卒继契能之席。道不在器,斯言乃验。后迁慈云妙果赤城,讲道益振。少师李端悫请主白莲。北海郡王奏谦高行,诏锡号为“神悟禅师”。王丞相安石与朝贤,竞为歌诗,以赞其德。郡大旱,谦至龙湫祈雨。俄而大风黑云从湫起,骤雨如注。后十馀年将归永嘉,郡守士庶固留,乃于巾子山慧林精舍讲小般若。时赵内翰、陈舍人,与杭之无择禅师,以宝阁净住南屏天竺诸胜,前后相乞请者不绝。遂十坐道场,历四十年,讲演无间,登其门者三千人。宋熙宁乙卯四月丙,晨兴沐浴更衣,集众讽《普贤行法》、《阿弥陀经》,乃曰:“吾得无生,日用久矣,今以无生而生净土。”即入定寂然。塔于南屏之右,无为扬杰为之铭,词甚清洁,见于别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陈州宛丘人,字几道。黄孝先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官新蔡令,逢岁凶,赈民全活甚众。累迁监察御史里行,上言开封府当受部民诉常平事,且直贾蕃被诬之狱。历知蔡州、濮州,卒。全宋诗
黄好谦,字几道,浦城(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神宗熙宁初除监察御史,通判颍州、大名府。哲宗初,为驾部郎中。元祐二年(一○八七)知濮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六)。改知颍州,未赴,卒。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七有传。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黄好谦,字几道,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祐二年进士,除新蔡令。熙宁中,官著作佐郎,登对受神宗与王安石赏识,命编修中书条例。迁太常丞,权监察御史里行。以母老自请,权通判颍州。七年,为河北转运判官,领京西转运使事。元丰中,历三司判官;六年,自司勋郎中出知蔡州;八年,入为驾部郎中。元祐二年,出知濮州,改颍州,未赴而卒,年六十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二三三、二五七、三〇八、三三九、三五八、三九六,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