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敝邑
(1).谦辞。称自己的国家。《礼记·檀弓下》:“君王讨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於敝邑。”《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大王之威行於 山 东,敝邑恐惧。” 胡三省 注:“ 春秋 以来,列国交聘,行人率自称其国曰敝邑。”
(2).犹言偏僻的地方。《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其敝邑,而不覿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 吕延济 注:“ 蜀 但知习其敝小都邑,不见上国,不知英雄之所行歷也。”敝,一本作“ 弊 ”。
(2).犹言偏僻的地方。《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其敝邑,而不覿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 吕延济 注:“ 蜀 但知习其敝小都邑,不见上国,不知英雄之所行歷也。”敝,一本作“ 弊 ”。
《漢語大詞典》:走伏
(1).逃匿。《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西塞 成都 之路,北絶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絶,走伏无地。”
(2).指逃匿之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已命 雍州 刺史 刘粹 等断其走伏。” 胡三省 注:“走,逃也;伏,匿也。断其逃匿之路也。”
(3).谦辞。犹言趋伏、拜伏。 明 宋濂 《凝道记上·孔子符》:“夫子自谓有 庖牺 时物,我等当愿走伏庭下,借一观之,洗凡目焉。”
(2).指逃匿之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已命 雍州 刺史 刘粹 等断其走伏。” 胡三省 注:“走,逃也;伏,匿也。断其逃匿之路也。”
(3).谦辞。犹言趋伏、拜伏。 明 宋濂 《凝道记上·孔子符》:“夫子自谓有 庖牺 时物,我等当愿走伏庭下,借一观之,洗凡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