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恭慎
谦恭谨慎。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初封诸侯,训以恭慎之至言,辅以天下之端士。”新唐书·隐逸传·李元恺:“性恭慎,未尝敢语人。”明史·徐达传:“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 达 愈恭慎。” 苏曼殊 《碎簪记》:“吾友 庄湜 恭慎篤学。”
《漢語大詞典》:逊辞(遜辭)
(1).言语恭谦。亦指谦恭的言辞。晏子春秋·杂上三十:“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汉书·韩王信传:“﹝ 韩增 ﹞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世子令请曰:‘今欲保族全身,不失大义,莫若逃之 龙城 ,逊辞谢罪,以待主上之察。’”
(2).谦让推辞。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处陵夷之运,不偷媚以取容;居版荡之朝,不逊辞以苟免。”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李无竞遇仙》:“揖 无竞 坐曰:‘可小酌御寒。’ 无竞 疑甚,逊辞,但濡唇而已。”
《漢語大詞典》:谦亨(謙亨)
易·谦:“谦:亨。君子有终。”此言人谦虚则亨通。后以“谦亨”指谦恭有德。《资治通鉴·汉宣帝甘露二年》:“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羈縻之谊,谦亨之福也。” 宋 刘敞 《回汉阳郭郎中启》:“某官风义相先,忠爱有素;远形庆问,深諭谦亨。”
《漢語大詞典》:卑躬
(1).谦恭逊让。北史·李彪传:“臣与 任城 卑躬曲己,其所欲者无不屈从。”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 曹彬 ﹞每出镇蕃閫,卑躬待士。”
(2).犹卑身。《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习惯之碍进化》:“上古席地而坐,故其拜跪,出於自然,至椅桌兴则不适用矣,而世卒不能改,卑躬俯首,生气毫无。”
分類:谦恭逊让
《漢語大詞典》:倾下(傾下)
谓待人谦恭。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公宗室子,生而贵富,能学问,以中科取名,善自倾下,以交豪杰。” 宋 叶适 《沈元诚墓志铭》:“初入太学,司业、博士皆倾下之。”
分類:待人谦恭
《國語辭典》:卑身  拼音:bēi shēn
1.降低身分。《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欲卑身而下体兮,心隐恻而不置。」
2.卑贱之身。《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卑身贱体,说色微辞。」
《國語辭典》:却略(卻略)  拼音:què lüè
稍微向后退。《乐府诗集。卷三七。相和歌辞十二。汉。无名氏。陇西行》:「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漢語大詞典》:恭德
(1).谦恭的品德。国语·晋语九:“昔先主 文子 少衅於难,从 姬氏 於公宫,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
(2).大德。旧唐书·孝友传·崔沔:“俭,德之恭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恭德,而君纳诸恶,无乃不可乎!”按,此引自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恭德,作“共德”。 俞樾 群经平议·春秋左传一:“ 杜氏 不释‘共’字,共当读为洪……下文又曰‘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犹云有大德。”
《漢語大詞典》:恭让(恭讓)
谦恭逊让。《史记·三王世家》:“陛下恭让不恤,羣臣私望,不敢越职而言。”三国志·吴志·锺离牧传“子 禕 嗣”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会稽典录》:“ 牧 次子 盛 ,亦履恭让,为尚书郎。” 苏曼殊 《碎簪记》:“斯人恭让温良,好女子也。”
分類:谦恭逊让
《漢語大詞典》:貌恭
(1).谓容貌谦恭。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头吟》:“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2).谓夙夜敬谨从事。 明 刘定一 宋论之一:“故 禹 平九年之水,非但以貌恭作肃; 汤 弥七年之旱,非但以言从作乂。”
《漢語大詞典》:恭和
谦恭温和。南史·宋竟陵王诞传:“ 诞 性恭和,得士庶之心,颇有勇略。” 明 方孝孺 《与舒君书》:“公待人虽恭和,苟非其材,一言不加许。”
分類:谦恭温和
《漢語大詞典》:降色
带着谦恭的容色。新唐书·陆亘传:“礼史 孟真 练容典,博士降色访逮,史倚以倨横。” 宋 曾巩 《亡妻宜兴县君文柔晁氏墓志铭》:“﹝ 晁氏 ﹞事姑,遇内外属,人无长少远近,各尽其意……与人居,未尝见其喜愠,折意降色,约己以法度。”
分類:谦恭容色
《漢語大詞典》:降损(降損)
(1).谓谦恭自下。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
(2).减少;降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下车七乘” 晋 杜预 注:“ 齐 旧依上公礼九乘,又有甲兵,今皆降损。”三国志·吴志·张温传:“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贪鄙,志节污卑者,皆以为军吏,置营府以处之。”
《漢語大詞典》:德柄
指旧时以谦恭为德柄。语本易·繫辞下:“谦,德之柄也。” 孔颖达 疏:“言为德之时以谦为用,若行德不用谦,则德不施用。是谦为德之柄,犹斧刃以柯柄为用也。” 高亨 注:“谦虚始能执德。” 南朝 梁 萧子云 《雍雅》之一:“济济羣公,恭为德柄。”
分類:谦恭
《漢語大詞典》:卑顺(卑順)
谦恭驯顺。 唐 元稹 《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自是 南阳王 勋名显於代,性卑顺不伐。”《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惟 雍廪 再三稽首,谢往日争道之罪,极其卑顺。”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他们遇了难就卑顺,得了势就骄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