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造谣生事(造謠生事)  拼音:zào yáo shēng shì
兴造谣言,挑起事端。《平妖传》第一○回:「顺便就带口棺木下来盛殓,省得过些时被做公的看见林子内尸首,又造谣生事。」
《國語辭典》:造谣惑众(造謠惑眾)  拼音:zào yáo huò zhòng
兴造谣言,迷惑群众。如:「政府对近日造谣惑众、扭曲事实的流言,郑重透过媒体辟谣澄清。」也作「造言惑众」
《国语辞典》:投杼之疑  拼音:tóu zhù zhī yí
比喻谣言众多,就连最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参见「投杼」条。《周书。卷三二。唐瑾传》:「孤知此人来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之疑,所以益明之耳。」
《国语辞典》:投杼市虎  拼音:tóu zhù shì hǔ
投杼,指曾参母亲受惑于谣言,终疑曾子杀人,投杼踰墙而逃的故事。参见「投杼」条。市虎,比喻毫无根据的流言。参见「三人成虎」条。投杼市虎比喻谣言众多,就连最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南朝宋。臧质〈举兵上表〉:「陛下垂慈狎达,不稍惟疑,遂令负扆席图,蔽于流议;投杼市虎,成于十夫。」
《国语辞典》:投杼之惑  拼音:tóu zhù zhī huò
比喻谣言众多,就连最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参见「投杼」条。《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当是不逞之人,曲为无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
《国语辞典》:造言惑众(造言惑众)  拼音:zào yán huò zhòng
制造谣言,迷惑群众。《扫迷帚》第一○回:「老兄六尺须眉,何苦同妇人女子一般识见,造言惑众,说得天花乱坠,凿凿有据呢!」也作「造谣惑众」。
《国语辞典》:风里言(风里言)  拼音:fēng lǐ yán
街头传言或谣言。《金瓶梅》第一八回:「只听见过路人风里言风里语,多交头接耳,街谈巷议。」
《国语辞典》:放邪火  拼音:fàng xié huǒ
比喻散播谣言,中伤他人。《红楼梦》第七回:「实对你说,你女婿前儿因多吃了两杯酒,和人分争起来,不知怎的被人放了一把邪火,说他来历不明,告到衙门里,要递解他还乡。」
《國語辭典》:飞流短长(飛流短長)  拼音:fēi liú duǎn cháng
流传于众人之口的閒言閒语。唐。沈亚之 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之矣。」也作「飞短流长」、「蜚短流长」。
《漢語大詞典》:刮阴风
比喻散布不满情绪或传播谣言。例如:当他们有了可乘之机,就刮阴风放暗箭。
《國語辭典》:辟谣(闢謠)  拼音:pì yáo
澄清谣言,说明事情的真相。如:「经理一天到晚到处辟谣,反而让大家怀疑他真的有了婚外情。」
《國語辭典》:三人成虎  拼音:sān rén chéng hǔ
战国时,庞恭和魏太子同去赵国当人质,临行前庞恭以三人成虎劝谏惠王不要听信谗言。典出《战国策。魏策二》。比喻谣言惑众。《隋唐演义》第二回:「正是积毁成山,三人成虎。到开皇二十年十月,隋主御武德殿,宣诏废勇为庶人。」也作「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