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1,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顾谢
谢臆
谢亭
谢天地
谢塘
谢楼
陆谢
固谢
谢玉
谢酒
谢德
两谢
谢朓楼
谢悰
曲谢
《漢語大詞典》:顾谢(顧謝)
回首道歉、认错。
《漢語大詞典》:谢臆(謝臆)
感谢的心意。 明 方孝孺 《与邵真斋书》之七:“兹族弟往 长亭 ,特致此恳,尚冀会言,以尽谢臆。”
分類:感谢心意
《漢語大詞典》:谢亭(謝亭)
见“ 谢公亭 ”。
《漢語大詞典》:谢公亭(謝公亭)
亭名。在 安徽省 宣州市 北郭外。相传为 谢朓 送 范云 赴 零陵 之地。 唐 李白 有《谢公亭》诗。亦省称“ 谢亭 ”。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经 谢亭 而帐饮,想 彦伯 之高风。” 唐 李洞 《送张乔下第归宣州》:“无成来往过,折尽 谢亭 松。”
《漢語大詞典》:谢天地(謝天地)
犹言谢天谢地。《水浒传》第五四回:“谢天地!恁的时,还有救性。”
《韵府拾遗 阳韵》:谢塘(谢塘)
续文献通考湖州府城西谢塘晋谢安筑
《漢語大詞典》:谢楼(謝樓)
见“ 谢公楼 ”。
《漢語大詞典》:谢公楼(謝公樓)
谢朓 为 宣城 太守时所建之高斋地。一名 北楼 。 唐 咸通 间,刺史 独孤霖 改建后,称 迭嶂楼 。 唐 张九龄 《谢公楼》诗:“ 谢公楼 上好醇酒,二百青蚨买一斗。” 唐 杜牧 《贺崔大夫崔正字》诗:“ 谢公楼 下潺湲响,离恨诗情添几般。”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钦天监对》:“ 万厤 辛丑九日, 焦弱侯 先生邀登 谢公楼 。”亦省称“ 谢楼 ”。 唐 杜牧 《张好好诗》:“霜凋 谢楼 树,沙暖 句溪 蒲。” 冯集梧 注:“方舆胜览: 寧国府 北楼, 谢朓 建。”
《漢語大詞典》:陆谢(陸謝)
晋 陆机 和 南朝 宋 谢灵运 的并称。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昔 曹 刘 殆文章之圣, 陆 谢 为体贰之才。” 明 张居正 《翰林院读书说》:“乃吾见一人焉,辨若悬河,藻若春工,含吐 邹 枚 ,方驾 陆 谢 。” 明 张居正 《祭秦白崖先生文》:“含菁咀华,怀珍抱璞,揖 班 扬 ,掩 陆 谢 。”
《漢語大詞典》:固谢(固謝)
执意推辞;谢绝。史记·晋世家:“ 重耳 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史记·刺客列传:“ 聂政 惊怪其厚,固谢 严仲子 。”
《漢語大詞典》:谢玉(謝玉)
见“ 谢庭兰玉 ”。
《漢語大詞典》:谢庭兰玉(謝庭蘭玉)
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晋 裴启 语林:“ 谢太傅 问诸子姪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政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生於阶庭耳。’”后遂用以“谢庭兰玉”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宋 曾巩 《庭桧呈蒋颖叔》诗:“ 汉 节从来纵真赏, 谢 庭兰玉载芳音。”亦省称“ 谢玉 ”。 清 王昶 金石萃编·唐〈杜君绰碑〉:“并光凌 谢 玉,彩嗣 韦 珠。”参见“ 谢兰燕桂 ”。
《漢語大詞典》:谢酒(謝酒)
宴会结束,道谢告辞。《水浒传》第二回:“当晚,众人谢酒,各自分散回家。”《官场现形记》第一四回:“等到席散,在席的官员,一个个过来谢酒。”
《漢語大詞典》:谢德(謝德)
感谢恩德。魏书·裴安祖传:“感君前日见放,故来谢德。”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夫功在不赏,故庸勋之典盖闕;施侔造物,则谢德之途已寡也。”
《漢語大詞典》:两谢(兩謝)
指 南朝 宋 文学家 谢灵运 与其族弟 谢惠连 ,也并称“大小谢”。二人均以诗赋著名。 宋 苏舜钦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览君《古风》之章句,两 谢 不足以下顾。”
《漢語大詞典》:谢朓楼(謝朓樓)
即 谢公楼 。 唐 李白 《寄崔侍御》诗:“高人屡解 陈蕃 榻,过客难同 谢朓楼 。” 清 陈维嵩 《山花子·送姜学在由吴门之宛陵清明扫墓》词:“ 谢朓楼 边 欒布社 , 琴高潭 上石尤风。”参见“ 谢公楼 ”。
《漢語大詞典》:谢公楼(謝公樓)
谢朓 为 宣城 太守时所建之高斋地。一名 北楼 。 唐 咸通 间,刺史 独孤霖 改建后,称 迭嶂楼 。 唐 张九龄 《谢公楼》诗:“ 谢公楼 上好醇酒,二百青蚨买一斗。” 唐 杜牧 《贺崔大夫崔正字》诗:“ 谢公楼 下潺湲响,离恨诗情添几般。”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钦天监对》:“ 万厤 辛丑九日, 焦弱侯 先生邀登 谢公楼 。”亦省称“ 谢楼 ”。 唐 杜牧 《张好好诗》:“霜凋 谢楼 树,沙暖 句溪 蒲。” 冯集梧 注:“方舆胜览: 寧国府 北楼, 谢朓 建。”
《漢語大詞典》:谢悰(謝悰)
感谢的心情。 明 徐渭 《启诸南明侍郎》之二:“非曰尺笺之上,敢书谢悰,特以方寸之倾,不能缄默。” 清 朱之瑜 《与本多重昭书》:“不尽谢悰,统容面布。”
分類:感谢心情
《漢語大詞典》:曲谢(曲謝)
遍谢。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三日后,又曲谢。其日,主司方一一言及荐导之处,俾其各谢挈维之力;苟特达而取,亦要言之。”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辛亥, 王巖叟 奏事罢,留身曲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