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谗诽(讒誹)
谗言诽谤。 章炳麟 《訄书·商鞅》:“ 商鞅 之中於谗诽也二千年,而今世为尤甚。”
分類:谗言诽谤
《漢語大詞典》:谗莠(讒莠)
谗言恶语。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谗莠蔑闻,攘争掩息。” 李善 注引毛诗:“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分類:谗言恶语
《漢語大詞典》:构谮(構譖)
进谗言陷害人。隶释·汉太尉杨震碑:“而青蝇嫉正丑直,实繁,横共构譖,慷慨暴薨。”新唐书·李泌传:“初,帝在东宫, 李林甫 数构譖,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
《漢語大詞典》:萋毁
指谗言中伤。 唐 张九龄 《咏史》:“小道致泥难,巧言因萋毁。”参见“ 萋斐 ”。
《漢語大詞典》:萋斐
见“ 萋菲 ”。 花纹错杂貌。语本《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孔颖达 疏:“论语云:‘斐然成章。’是斐为文章之貌,萋与斐同类而云成锦,故为文章相错也。”后因以“萋斐”比喻谗言。北齐书·幼主纪:“忠信不闻,萋斐必入。”旧唐书·朱敬则传:“去萋菲之牙角,顿姦险之锋芒。”《封神演义》第九九回:“﹝ 吕岳 ﹞悮听萋菲,动干戈杀戮之惨,自堕恶趣,夫復何戚!” 罗振玉 《刘铁云传》:“予答书曰:‘……万一幸成,而萋斐日集,利在国,害在君也。’”
分類:花纹错杂
《漢語大詞典》:寖润(寖潤)
逐渐渗透。谓谗言渐积而发生作用。汉书·刘向传:“上内重 堪 ,又患众口之寖润,无所取信。”
《漢語大詞典》:交谮(交譖)
共进谗言。明史·刘基传:“帝归,愬 基 僇人坛壝下,不敬。诸怨 基 者亦交譖之。”
分類:进谗谗言
《漢語大詞典》:忧谗畏讥(憂讒畏譏)
担忧被谗言中伤。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嵇文恭公:“公每早起,必自揉其身躯久之,曰:‘今日舒畅。’登朝如故,人皆笑之,然亦忧谗畏讥之至矣。”
《漢語大詞典》:众毁销骨(衆毁銷骨)
谓众多的毁谤,可以销熔人的骨骼。比喻谗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宋 李纲 《宫祠谢表》:“众毁销骨,虽貽投杼之嗟;太阳中天,必冀容光之照。”
《漢語大詞典》:谮恶(譖惡)
进谗言毁谤。史记·晋世家:“ 驪姬 详誉太子,而阴令人譖恶太子,而欲立其子。”尔雅·释训“謔謔、謞謞,崇谗慝也” 晋 郭璞 注:“乐祸助虐,增譖恶也。”
《漢語大詞典》:鶗鴂雕卉(鶗鴂彫卉)
后汉书·张衡传:“恃己知而华予兮,鶗鴂鸣而不芳。” 李贤 注:“鶗鴂,鸟名,喻谗人也。”后遂以“鶗鴂彫卉”比喻谗言伤害正直的人。 唐 沈传师 《〈元和辨谤略〉序》:“盖谓似信而诈,似忠而非,便便可以动心,捷捷可以乱德,岂止鶗鴂彫卉,薏苡惑珠者哉!”
《国语辞典》:九世之仇  拼音:jiǔ shì zhī chóu
本指齐哀公因纪侯进谗言,被周天子处死,九世之后,齐襄公终于消灭纪国,为先祖报仇之事。见《公羊传。庄公四年》。后比喻历时长久,不共戴天的仇恨。如:「以色列和邻近各国的九世之仇,使中东地区成为随时会引爆的火药库。」
《国语辞典》:浸润之谮(浸润之谮)  拼音:jìn rùn zhī zèn
语出《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指谗言如水之渗透,积久而逐渐发生作用。《三国志。卷五七。吴书。张温传》:「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也作「浸润」。
《国语辞典》:听谗惑乱(听谗惑乱)  拼音:tīng chán huò luàn
因听信谗言,而迷惑为乱。《三国演义》第一八回:「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
《国语辞典》:贝锦萋菲(贝锦萋菲)  拼音:bèi jǐn qī fěi
比喻谗言陷人于罪。参见「萋斐贝锦」条。《晋书。卷九九。列传。桓玄》:「若陛下忘先臣大造之功,信贝锦萋菲之说,臣等自当奉还三封,受戮市朝。」
分类:谗言
《漢語大詞典》:肤浸(膚浸)
肤受。犹言谗言中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笔鋭干将,墨含淳酖;虽有次骨,无或肤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