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遇谗(遇讒)
遭受谗言的陷害。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司马贞 述赞:“ 邹子 遇谗,见詆狱吏。慷慨献説,时王所器。”后汉书·马援传:“及 援 遇谗,唯 勃 能终焉。”
《國語辭典》:忌口  拼音:jì kǒu
禁吃不相宜的食物。如:「他患了糖尿病,对甜食还不忌口,怎不糟糕?」也作「忌嘴」。
分類:忌恨谗言
《國語辭典》:谗害(讒害)  拼音:chán hài
以坏话陷害他人。《续汉书志。第九。祭祀志下》:「安帝以谗害大臣,废太子,及崩,无上宗之奏。」
《國語辭典》:佞口  拼音:nìng kǒu
谄媚而有口才的人。唐。徐夤 送卢拾遗归华山诗:「紫殿谏多防佞口,清秋假满别明君。」
《漢語大詞典》:谮杀(譖殺)
谓进谗言杀害。史记·晋世家:“二公子怨 驪姬 譖杀太子。”后汉书·梁竦传:“ 建初 八年,遂譖杀二贵人,而陷 竦 等以恶逆。”魏书·高闾传:“窃谓 袁盎 彻 慎夫人 席,是其忠;譖杀 晁错 ,是其佞。”
《國語辭典》:谮害(譖害)  拼音:zèn hài
诋毁、陷害。《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漢語大詞典》:口事
口舌之事。指进谗言。战国策·燕策二:“ 苏代 自 齐 献书於 燕王 曰:‘臣之行也,固知将有口事,故献御书而行。’” 鲍彪 注:“言人譖之。”
《漢語大詞典》:簧口
如簧之口。多借指谗言。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隐奸:“我将贝锦把他文章掩,将簧口把他名声乱。”参见“ 簧口利舌 ”。
分類:谗言
《漢語大詞典》:簧口利舌
形容善于言辞。多含贬义。 明 袁宏道 《与兰泽云泽叔书》:“令所对者,鶉衣百结之粮长,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蟣蝨满身之囚徒耳。”
《漢語大詞典》:谗惑(讒惑)
谓以谗言惑乱视听。《宋书·臧质传》:“崇树私徒,招聚羣恶,念旧爱老,无一而存,岂不由凶丑相扇,志肆谗惑。”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 宋 范仲淹 《奏议葬荆王》:“虽谗惑多端,陛下仁圣,力能保全,使得令终。”
《漢語大詞典》:谗柄(讒柄)
被人用来制造谗言的把柄。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结舌防谗柄,探肠有祸胎。”
《漢語大詞典》:贪谗(貪讒)
贪婪并进谗言。《东周列国志》第五七回:“ 巫臣 闻其家族被诛,乃遗书於二将,略云:尔以贪谗事君,多杀不辜,余必使尔等疲於道路以死!”
《漢語大詞典》:谮润(譖潤)
日积月累的谗言。语本《论语·颜渊》:“浸润之譖。”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坚 与 卓 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譖润之言,还相嫌疑!”《魏书·任城王澄传》:“肤受既通,譖润罔极,缉缉幡幡,交乱四国。”
分類:谗言
《漢語大詞典》:猜谗(猜讒)
因猜忌而散布谗言。 唐 刘长卿 《送侯中丞流康州》诗:“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唐 马戴 《新春闻赦》诗:“道在猜谗息,仁深疾苦除。”
《漢語大詞典》:谗杀(讒殺)
用谗言杀害。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羣臣皆怨,咸言 费无忌 谗杀 伍奢 、 白州犂 。” 汉 王充 论衡·变动:“ 李斯 、 赵高 谗杀太子 扶苏 。”
分類:谗言杀害
《漢語大詞典》:谗子(讒子)
进谗言的儿子。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司马叹曰:‘必 多僚 也。吾有谗子而弗能杀,吾又不死,抑君有命,可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