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礼谒(禮謁)
以礼谒见。后汉书·陈忠传:“时帝数遣黄门常侍及中使 伯荣 往来 甘陵 ,而 伯荣 负宠骄蹇,所经郡国莫不迎为礼謁。” 唐 贾岛 《寄毗陵彻公》诗:“已有南游约,谁言礼謁难。”旧唐书·方伎传·神秀:“时王公士庶,竞来礼謁。”
分類:礼谒谒见
《漢語大詞典》:宾谒(賓謁)
亦作“賔謁”。 谓以敬宾之礼谒见。 宋 洪适 《贺林尚书启》:“望峻官仪,上星辰而听履;私无賔謁,指风月以飞谈。” 宋 张孝祥 《江州林知府启》:“半生慕义,未遑宾謁之修;支郡承流,遂有善邻之托。”
分類:礼谒谒见
《國語辭典》:谒选(謁選)  拼音:yè xuǎn
官吏赴部应选。《福惠全书。卷一。筮仕部。谒选》:「昔江宁某都门谒选,先子贻之书曰:『官中还债,莫若任前省钱,时称为格论。』」《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不一日,莫稽谒选,得授无为军司户。」
《國語辭典》:参谒(參謁)  拼音:cān yè
依礼进谒、拜见。唐。韩愈 与大颠师书:「缘昨到来,未获参谒。倘能暂垂见过,实为多幸!」《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只见旧时一班直厅的军壮,预先领了钧旨,都来参谒。」也作「参见」。
《國語辭典》:造谒(造謁)  拼音:zào yè
前往拜访。唐。薛调《无双传》:「仙客造谒,见古生。」
《漢語大詞典》:修谒(修謁)
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周书·柳霞传:“ 梁 西昌侯 深藻 镇 雍州 , 霞 时年十二,以民礼修謁,风仪端肃,进止详雅。”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茅安道:“二子径往修謁,意者脱为 晋公 不礼,即当遁形而去。”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前月得舍弟书,知过岭修謁,重蒙嘉惠,感谢感谢。”
《漢語大詞典》:谒谢(謁謝)
(1).进见谢罪。 前蜀 朱希济 《妖妄传·素娥》:“宴罢,有告 仁杰 者。明日謁谢 三思 曰:‘某昨日宿疾暴作,不果应召。’”
(2).晋见道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及揭牓,见 东坡 姓名,始谓 圣俞 曰:‘此郎必有所据,更恨吾辈不能记耳。’及謁谢,首问之, 东坡 亦对曰:‘何须出处。’乃与 圣俞 语合。” 清 姚莹 《复荐青一兄书》:“比有劝往謁谢者而不敢,盖某公尊贵,义在国家,不容私谢也。”
《國語辭典》:投谒(投謁)  拼音:tóu yè
参见、拜访。《红楼梦》第一回:「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都中去,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
《漢語大詞典》:通谒(通謁)
通报请求谒见。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 和帝 永元 中,太守 马棱 坐盗贼事被徵,当诣廷尉,吏民不寧, 南 特通謁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遣亲官一人,驰往见 贯 ,至则通謁拜贺于庭。” 清 唐甄 潜书·名称:“通謁於长者……虽非贵,则於名之上,称曰晚。”
《漢語大詞典》:报谒(報謁)
(1).谓报祭天地祖宗。 南朝 宋 谢庄 《舞马赋》:“茂实冠於 胥 庭 ,鸿名迈於 勛 发 ,业底於告成,道臻乎报謁。”
(2).回拜;回访。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大老居乡之体:“ 嘉禾 兵使 刘庚 ,其同年也,首来相访。﹝ 沈继山 ﹞輒葛巾芒履以出,自云引疾不出门,送至中庭而止,又不报謁。 刘 大怒詬駡,欲起大狱罗织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时方报謁臬长,不持一钱。”
《漢語大詞典》:奉谒(奉謁)
拜见。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 陟 明旦大从车骑奉謁造 壹 。” 唐 裴铏 《传奇·宁茵》:“俄又闻人叩关曰:‘ 南山 斑寅 将军奉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今午到关奉謁,乞少候。”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生以母氏同来,因约老人以明日再行奉謁。”
分類:拜见
《韵府拾遗 月韵》:先谒(先谒)
韦缜读春令赋:太史先谒,以明在水之文;上公奉仪,乃读行春之令。
《漢語大詞典》:谒拜(謁拜)
谒见礼拜。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牧守班禄,皆先謁拜,吏民祈祷,无不如意,若有违犯,立得祸。”
《漢語大詞典》:走谒(走謁)
前往拜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伯石 始生, 子容 之母走謁诸姑曰:‘长叔姒生男。’”《唐史通俗演义》第三回:“ 隰城 尉 房玄龄 ,走謁军门, 世民 一见如故。”
分類:前往拜见
《漢語大詞典》:谒文(謁文)
文体的一种,类似祭文。后汉书·文苑传下·张超:“﹝ 张超 ﹞著赋、颂、碑文、荐、檄、牋、书、謁文、嘲,凡十九篇。”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祭文之不韵者,别流为笔,其类於祭文而以笔行之,如祝文、祈文、謁文之属,皆起流俗,以其来已旧,或经名手,遂亦流传。祝文今尚盛行,祈謁则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