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谏士(諫士)
谏诤之士。韩非子·十过:“离内远游而忽於諫士,则危身之道也。” 章炳麟 《訄书·商鞅》:“若夫 张汤 ,则专以见知、腹诽之法震怖臣下,诛锄諫士,艾杀豪杰,以称天子专制之意。”
分類:谏诤
《韵府拾遗 谏韵》:复谏(复谏)
吴越春秋:越王复拘于石室,吴子胥复谏曰:今越王已入石室,宜早图之。
《漢語大詞典》:谏说(諫説)
进谏游说。韩非子·说难:“故諫説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説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淳于髡 , 齐 人也。博闻彊记,学无所主。其諫説,慕 晏婴 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
分類:进谏游说
《漢語大詞典》:比谏(比諫)
以事类为比,进行规劝。汉书·贾山传:“瞽诵诗諫,公卿比諫。” 颜师古 注:“ 李奇 曰:‘相亲比而諫也,或曰比方事类以諫也。’比方是也。”
《漢語大詞典》:风谏(風諫)
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规劝君主或长辈、上司。《孔子家语·辩政》:“ 孔子 曰:‘忠臣之諫君有五义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风諫。’” 王肃 注:“风諫,依违远罪避害者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卒章归之於节俭,因以风諫。奏之天子,天子大説。”
《韵府拾遗 谏韵》:多谏(多谏)
魏志杜袭传:时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群臣多谏,可招怀攸,共讨彊敌。
《漢語大詞典》:显谏(顯諫)
谓公开谏诤。礼记·曲礼下:“为人臣之礼,不显諫。”晋书·唐彬传:“ 彬 忠肃公亮,尽规匡救,不显諫以自彰。”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阔步臺阁,端持纪纲,弗显諫以侥誉,弗枉节以求党。”
分類:公开谏诤
《漢語大詞典》:骤谏(驟諫)
屡次进谏。左传·宣公元年:“ 晋侯 侈, 赵宣子 为政,骤諫而不入,故不竞于 楚 。”史记·赵世家:“ 灵公 立十四年,益骄。 赵盾 骤諫, 灵公 弗听。”晋书·宣帝纪:“帝( 司马懿 )以 达 ( 孟达 )言行倾巧不可任,骤諫不见听,乃以 达 领 新城 太守,封侯,假节。”
分類:屡次进谏
《漢語大詞典》:谏宪(諫憲)
指御史。 唐 刘得仁 《和郑先辈谢秩闲居寓书所怀》:“名占文章重,官归諫宪迟。”参见“ 宪臺 ”。
分類:御史
《國語辭典》:宪台(憲臺)  拼音:xiàn tái
1.御史治事的地方。参见「御史台」条。
2.属吏对长官的尊称。《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回天挽日之功,皆出宪台起死嘘枯之赐矣。」
《國語辭典》:兵谏(兵諫)  拼音:bīng jiàn
以武力进谏君主。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左氏以鬻拳兵谏为爱君,文公纳币为用礼。」
《漢語大詞典》:味谏(味諫)
橄榄的别名。又称馀甘果,以其初苦而终有甘味得名。 宋 黄庭坚 《谢王子予送橄榄》诗:“方怀味諫轩中果,忽见金盘橄欖来。想共餘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自注:“ 戎州 蔡次律 家,轩外有餘甘,余名之曰味諫。” 任渊 注:“味諫,言餘甘初苦而终有味。” 宋 周必大 《次韵王少府送蕉坑茶》:“初似参禪逢硬语,久如味諫得端人。”
分類:橄榄
《韵府拾遗 谏韵》:即谏(即谏)
韩诗外传:见过即谏。
《韵府拾遗 谏韵》:数谏(数谏)
书太甲:嗣王不惠于阿衡。疏:伊尹数谏,终不从之,故言不惠于阿衡。
《漢語大詞典》:谏切(諫切)
恳切进谏。 宋 曾巩 《书魏郑公传》:“夫 伊尹 、 周公 何如人也? 伊尹 、 周公 之諫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
分類:恳切进谏
《漢語大詞典》:谏工(諫工)
谏官。国语·郑语:“择臣取諫工而讲以多物。” 韦昭 注:“工,官也。” 宋 王安石 《左司谏王陶皇子伴读制》:“今朕欲进诸子於学,求可与居者,而大臣以尔为言。尔久在諫工,有闻於世。”
分類: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