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联谊会(联谊会)  拼音:lián yì huì
以联络情感为宗旨而召开的聚会或成立的组织。如:「毕业生联谊会」。
《國語辭典》:高情厚谊(高情厚誼)  拼音:gāo qíng hòu yì
深厚的情谊。《隋唐演义》第一三回:「久闻潞州单二哥高情厚谊,恨不能相见。」也作「高情厚爱」、「高情厚意」。
《漢語大詞典》:谹谊(谹誼)
博大精深的意义。 清 谭嗣同 《致唐才常》二:“夫《公羊》既难洞其谹谊,而又弗攷之於本事,则犹捨舟檝而欲絶江河,可乎哉。”
《漢語大詞典》:比类合谊(比類合誼)
连缀、排比同类事物,归纳、综合其义。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段玉裁 注:“先 郑 周礼注曰:今人用‘义’,古书用‘谊’。‘谊’者本字,‘义’者叚借字……比合‘人’‘言’之谊,可以见必是‘信’字;比合‘戈’‘止’之谊,可以见必是‘武’字,是会意也。”亦作“ 比类合义 ”。 清 戴震 《原善》卷上:“比类合义,灿然端委毕著矣。”
《國語辭典》:地主之谊(地主之誼)  拼音:dì zhǔ zhī yì
本地主人应尽的情谊。指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文明小史》第一回:「况且他们来的是客,你我有地主之谊,书上还说送往迎来,这是一点不错的。」
《漢語大詞典》:辞严谊正(辭嚴誼正)
同“ 辞严义正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六:“ 蕃 武 忠君爱国,辞严谊正,不暇自卹,故蹈危机,其失在於疏尔。”
《國語辭典》:气谊相投(氣誼相投)  拼音:qì yì xiāng tóu
志气、情意互相投合。《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某太史慈,东海之鄙人也。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也作「气义相投」。
《國語辭典》:气义相投(氣義相投)  拼音:qì yì xiāng tóu
志趣、情义互相投合。金。王若虚〈林下四友赞〉:「吾四人者,臭味相似而气义相投也,故不结而合,既合而欢。」也作「气谊相投」。
《漢語大詞典》:情投谊合(情投誼合)
同“ 情投意合 ”。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祭顾碧筠》:“我天生顽鲁,狂放粗豪。性别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谊合,如漆如胶。”
《漢語大詞典》:品谊(品誼)
品性道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薛慰娘:“此生品谊可託,待汝三兄至,为汝主婚。”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刘文清:“﹝ 文清 ﹞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 包孝肃 比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翰林官朝夕讲习文章,树立品谊,犹不足以补报万一。”
分類:品性道德
《國語辭典》:深情厚谊(深情厚誼)  拼音:shēn qíng hòu yì
深厚的情谊。如:「经过多年相处,同学间已培养出深情厚谊。」
分類:深情厚谊
《漢語大詞典》:深情厚意
深厚的情意。 邹韬奋 《经历》五一:“每读到许多读者好友们的许多函电,横溢着满纸的义愤和系念来安慰我们,未尝不深深地感到深情厚意,永不能忘。” 陈毅 《向秀丽歌》:“ 向秀丽 ,你当得起这样的深情厚意。”亦作“ 深情厚谊 ”。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为什么如此高大不凡?只因为:亿万亲人的深情厚谊,在这里流连忘返。”
分類:深厚情意
《漢語大詞典》:舍生取谊(舍生取誼)
见“ 舍生取义 ”。
《國語辭典》:舍生取义(捨生取義)  拼音:shě shēng qǔ yì
语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指为正义真理不惜牺牲生命。宋。苏轼〈乞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劄子〉:「夫君子所重者名节也。故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可杀不可辱之语。」也作「舍身取义」。
《國語辭典》:交谊舞(交誼舞)  拼音:jiāo yì wǔ
在社交场合跳的舞。通常为男女二人合舞。包括华尔滋、狐步、探戈、伦巴等。也称为「交际舞」。
分類:交际舞
《分类字锦》:经谊缘饰(经谊缘饰)
唐书朱子奢传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
分类:讲论
《漢語大詞典》:借谊(借誼)
即假借义。 清 魏源 《说文儗雅叙》:“今专以部首分类,而以其虚文语助为‘释言’,别辑其专行借谊反废古谊者为‘释训’。” 清 魏源 《说文叚借释例》:“此皆有引申之叚借,依声託事,借谊与本义并行者也。”参见“ 假借 ”。
《國語辭典》:假借  拼音:jiǎ jiè
1.借用。《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崔慰祖传》:「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常为辞。」《南史。卷七二。文学传。袁峻传》:「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写,自课日五十纸。」
2.凭借、借助。《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謥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3.宽容。《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仪独不假借,延心怀恨。」
4.六书之一。语言中某些字有音无字形,而借用同音字来表达。如「令」本为发号之义,借为县令之令;「长」本为久远之义,借为县长之长。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漢語大詞典》:木本之谊(木本之誼)
谓宗族情义。《歧路灯》第一回:“合族公议,续修家牒……祈将 灵宝公 以下四世爵秩、名讳、行次,详为缮写,即付去力南携,以便编次。并将近日桂兰乳讳,各命学名开示,庶异日不致互异。木本之谊,情切!情切!”
分類:宗族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