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辞严谊正(辭嚴誼正)
同“ 辞严义正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六》:“ 蕃 武 忠君爱国,辞严谊正,不暇自卹,故蹈危机,其失在於疏尔。”
《國語辭典》:气谊相投(氣誼相投) 拼音:qì yì xiāng tóu
志气、情意互相投合。《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某太史慈,东海之鄙人也。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也作「气义相投」。
《漢語大詞典》:情投谊合(情投誼合)
同“ 情投意合 ”。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祭顾碧筠》:“我天生顽鲁,狂放粗豪。性别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谊合,如漆如胶。”
《漢語大詞典》:舍生取谊(舍生取誼)
见“ 舍生取义 ”。
《漢語大詞典》:借谊(借誼)
《國語辭典》:假借 拼音:jiǎ jiè
1.借用。《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崔慰祖传》:「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常为辞。」《南史。卷七二。文学传。袁峻传》:「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写,自课日五十纸。」
2.凭借、借助。《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謥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3.宽容。《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仪独不假借,延心怀恨。」
4.六书之一。语言中某些字有音无字形,而借用同音字来表达。如「令」本为发号之义,借为县令之令;「长」本为久远之义,借为县长之长。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凭借、借助。《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謥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3.宽容。《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仪独不假借,延心怀恨。」
4.六书之一。语言中某些字有音无字形,而借用同音字来表达。如「令」本为发号之义,借为县令之令;「长」本为久远之义,借为县长之长。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