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2,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9  60  61  6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调幅
调猱酿旦
调干生
调羹赐食
调鬼
调函
调翰
调号
调和鼎鼐
调和天膳
调和阴阳
调盉
调革
鼎鼐调和
定调子
《國語辭典》:调幅(調幅)  拼音:tiáo fú
振幅调变(Amplitude Modulation,AM)的简称,为电子通讯中常使用的一种讯号调变传输方法,常用于无线电载波通讯。在振幅调变中,其射频载波之频率维持不变,而振幅则随著调变讯号电压之大小而成比例变化。
《漢語大詞典》:调猱酿旦(調猱釀旦)
谓玩弄女性。猱,猱儿,妓女的别名。 明 朱有燉 《曲江池》第三折:“我也曾雨云乡调猱酿旦,我也曾风月所暗约偷期。”亦省作“ 调猱 ”。 明 朱有燉 《神仙会》第一折:“我是个调猱新子弟,统鏝谎书生。”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而邸将舆皁之流,姑息於外;调猱庙客之辈,卫蔽於中。”
《漢語大詞典》:调干生(調幹生)
原为国家干部,后调到学校去学习的学生。 刘绍棠 《两草一心》五:“是不是因为我是个摘帽右派,没有资格做调干生?”
《分类字锦》:调羹赐食(调羹赐食)
唐书李白传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
分类:馆阁
《國語辭典》:调鬼(調鬼)  拼音:tiáo guǐ
1.胡闹、开玩笑。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两个油嘴胡说,到底吃的醉了,一齐调鬼。」
2.机灵、调皮。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后撒北方𡈼癸水,养的孩儿会调鬼。」
分類:捣鬼
《漢語大詞典》:调函(調函)
调动人员的公函。《光明日报》1984.4.18:“ 老罗 后悔刚才不该提出要调走,更不该拿出外面已发来的调函。”
《漢語大詞典》:调翰(調翰)
媒雉。文选·潘岳〈射雉赋〉:“何调翰之乔桀,邈儔类而殊才。” 徐爰 注:“调翰,谓媒也;媒性调良,故谓调翰。”参见“ 鸟媒 ”。
《漢語大詞典》:鸟媒(鳥媒)
用以引诱他鸟而拴系的活鸟。 唐 陆龟蒙 《江墅言怀自和》:“鸟媒呈不一,鱼寨下仍重。” 宋 梅尧臣 《与二弟过溪至广教兰若》诗:“道逢张罗归,鸟媒兼死悬。” 清 唐甄 潜书·主进:“且彼进贤之人,其先进也,皆以是物也,岂鸟媒而致凤哉!”
分類:引诱
《国语辞典》:调号(调号)  拼音:diào hào
1.西洋音乐中用来表示调性的记号,有升记号(#)与降记号(b),通常写在五线谱谱号之后。key signature中译名。
2.汉语中用来区别声调的符号,阴平是「一」,阳平是「ˊ」,上声是「ˇ」,去声是「ˋ」,轻声是「。」。
《國語辭典》:调和鼎鼐(調和鼎鼐)  拼音:tiáo hé dǐng nài
1.在鼎、鼐中调味。明。孙蕡〈祭灶文〉:「惟神,名列五祀,德具五行。功存既济,位配离明。调和鼎鼐,烹饪殽蒸。」也作「鼎鼐调和」。
2.比喻宰相率领、协调官员,处理国政。宋。欧阳修 又回富相公谢书:「三接之际,群心以安。出纳枢机,虽为于要任,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钧。始塞舆谈,实非私论。」明。徐元《八义记》第一三出:「赵盾身为正卿,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也作「鼎鼐调和」。
《國語辭典》:调鼎(調鼎)  拼音:tiáo dǐng
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唐。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分类字锦》:调和天膳(调和天膳)
王建 上李吉甫相公诗 金鼎调和天膳美,瑶池沐浴赐衣新。
分类:贵盛
《漢語大詞典》:调和阴阳(調和陰陽)
谓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汉书·贡禹传》:“调和阴阳,陶冶万物,化正天下,易於决流抑队。”楚辞·离骚“ 汤 禹 严而求合兮, 挚咎繇 而能调” 汉 王逸 注:“言 汤 禹 至圣,犹承天道,求其匹合,得 伊尹 咎繇 ,乃能调和阴阳而安天下也。”《后汉书·杨震传》:“臣蒙恩备臺辅,不能奉宣政化,调和阴阳。”亦省作“ 调阴阳 ”。 汉 刘向 《说苑·臣术》:“其言足以调阴阳,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 唐 白居易 《官牛》诗:“右丞相,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
《漢語大詞典》:调盉(調盉)
调和;调配。荀子·礼论:“芻豢稻粱,五味调盉,所以养口也。”
分類:调和调配
《漢語大詞典》:调革(調革)
变革。 唐 皮日休 《悼贾》诗序:“欲以制屈诸侯,推定正朔,调革舆服,通流货币。”
分類:变革
《國語辭典》:鼎鼐调和(鼎鼐調和)  拼音:dǐng nài tiáo hé
1.在鼎、鼐中调味。明。王恭咏胡椒诗:「自从鼎鼐调和去,姜桂纷纷不共论。」明。陆深 禁中斋夜诗:「大烹本为牛羊荐,鼎鼐调和愧未工。」
2.比喻宰相率领、协调官员,处理国政。宋。周必大 庆邦衡生朝用去年韵:「鼎鼐调和知有日,君臣庆会岂因人。」明。王冕梅花诗三首之一:「他年鼎鼐调和,不改山林节操。」也作「调和鼎鼐」。
《漢語大詞典》:定调子(定調子)
确定乐曲的调子。今多用以比喻在开会、开展某种活动、进行某项工作等之前,事先下结论,确定其基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