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得调(得调)
北齐书祖鸿勋传临淮王彧表荐鸿勋有文学宜试以一官敇除奉朝请人谓之曰临淮举卿便以得调竟不相谢恐非其宜鸿勋曰为国举才临淮之务祖鸿勋何事从而谢之
《分类字锦》:调夫(调夫)
宋史食货志提点刑狱郑民宪言祖宗时屯营田皆置务屯田以兵营田以民固有异制然襄州营田既调夫矣又取邻州之兵是营田不独以民也边州营屯不限兵民皆取给用是屯田不独以兵也至于招弓箭手不尽之地复以募民则兵民参错固无异也
分类:屯田
《漢語大詞典》:三调(三調)
(1). 汉 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 南北朝 至 隋 唐 ,以清、平、侧为三调。《文选·谢灵运〈会吟行〉》:“六引缓清唱,三调佇繁音。” 李善 注引《宋书》:“第一平调、第二清调、第三瑟调、第四楚调、第五侧调。然今三调,盖清、平、侧也。”《旧唐书·音乐志二》:“平调、清调、瑟调,皆 周 房中曲之遗声也, 汉 世谓之三调。”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府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南齐书·武帝纪》:“水旱为灾,实伤农稼……三调众逋宿债,并同原除。”《资治通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调,谓调粟、调帛及杂调也。”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南齐书·武帝纪》:“水旱为灾,实伤农稼……三调众逋宿债,并同原除。”《资治通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调,谓调粟、调帛及杂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