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调伏(調伏)
(1).佛教谓调和身口意三业,以制伏诸恶。《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猨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宋 梅尧臣 《吕山人同荆供奉见过》诗:“闻説道心调伏久,等闲休要起嫌猜。” 清 唐孙华 《再迭前韵》之一:“静中调伏道心多,早却杯鐺避酒魔。”
(2).调教驯服,降服。《旧唐书·蜀王愔传》:“禽兽调伏,可以驯扰於人;铁石鐫鍊,可为方圆之器。” 宋 苏辙 《历代论一·汉文帝》:“ 匈奴 桀敖,陵驾中国。帝屈体遗书,厚以繒絮,虽未能调伏,然兵革之祸,比 武帝 世十一、二耳。” 许地山 《缀网劳蛛》:“但他底威仪常是调伏这班人邪念,教他们转过心来承认她是他们底师保。”
(2).调教驯服,降服。《旧唐书·蜀王愔传》:“禽兽调伏,可以驯扰於人;铁石鐫鍊,可为方圆之器。” 宋 苏辙 《历代论一·汉文帝》:“ 匈奴 桀敖,陵驾中国。帝屈体遗书,厚以繒絮,虽未能调伏,然兵革之祸,比 武帝 世十一、二耳。” 许地山 《缀网劳蛛》:“但他底威仪常是调伏这班人邪念,教他们转过心来承认她是他们底师保。”
《骈字类编》:年调(年调)
宋书沈怀文传:斋库上绢,年调钜万匹,绵亦称此。期限严峻,民间买绢一匹至二三千,绵一两亦三四百,贫者卖妻儿,甚者或自缢死。怀文具陈民困,由是薄有所减。
《國語辭典》:平调(平調) 拼音:píng diào
1.汉、魏、六朝间,相和三调或清商三调所用的一种调式。
2.在燕乐二十八调中的一个调名。
3.清代方苞通雅所列笛上七调的一种调名。
4.流行于浙江省绍兴、上虞、诸暨一带的一种曲艺,属弹词类,音乐风格典雅清幽,文静优美。
2.在燕乐二十八调中的一个调名。
3.清代方苞通雅所列笛上七调的一种调名。
4.流行于浙江省绍兴、上虞、诸暨一带的一种曲艺,属弹词类,音乐风格典雅清幽,文静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