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2,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调筝
调马
调适
调膳
调瑟
调理
调伏
年调
调剂
平调
平调
声调
调娱
音调
能调
《漢語大詞典》:调筝(調筝)
弹筝。 元 张翥 《周昉按乐图》诗:“后来知是调筝手,窈窕傍听曾误否?” 清 黄景仁 《绮怀》诗之六:“小极居然百媚生,懒抛金叶罢调筝。” 郁达夫 《日本竹枝词》之二:“怜他如玉 麻姑爪 ,才罢调筝便数钱。”
分類:弹筝
《漢語大詞典》:调马(調馬)
驯调马匹。 唐 李端 《赠郭驸马》诗之二:“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唐 李洞 《秋宿梓州牛头寺》诗:“石室僧调马,银河客问牛。”
征发马匹。后汉书·灵帝纪:“﹝ 光和 ﹞四年春正月,初置 騄驥厩 丞,领受郡国调马。” 李贤 注:“调,谓徵发也。”
分類:征发马匹
《國語辭典》:调适(調適)  拼音:tiáo shì
1.调和顺适。《淮南子。诠言》:「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
2.意指当个体遭逢新的情境与刺激时,既有的认知结构(基模)无法有效因应环境要求,个体会改变既有认知结构(基模)以符合环境要求,进而保持平衡。换句话說,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基模)在因应新刺激时,主动将既有的认知结构(基模)做大幅度的调整,以适应新环境。
《漢語大詞典》:调膳(調膳)
亦作“ 调饍 ”。
(1).司厨,烹调。 汉 徐干 中论·覈辩:“人心之於是非也,如口於味也。口者,非以己之调膳则独美,而与人调之则不美也。” 明 汤显祖 《邯郸记·生寤》:“万岁爷甚是悬掛,以前虽遣中使时常问安,还不放心,以此特差本监,领这御医视药调膳。”
(2).指操持家务。喻赋闲家居。 唐 罗隐 《〈谗书〉重序》:“ 隐 次谗书之明年,以所试不如人,有司用公道落去。其夏,调饍於 江 东,不随岁贡。” 宋 王安石 《知制诰沈遘知杭州制》:“比抗章而请郡,期调膳以奉亲。”
《漢語大詞典》:调瑟(調瑟)
弹奏琴瑟。 晋 傅咸 《陈选举上书》:“且胶柱不可以调瑟,况乎官人而可以限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夫宫商大和,譬诸吹籥;翻迴取均,颇似调瑟。” 唐 刘禹锡 《调瑟词》:“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
《國語辭典》:调理(調理)  拼音:tiáo lǐ
1.休养、医护。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二四出:「小生卧病梅花观中,喜得陈友知医,调理痊可。」《三国演义》第七五回:「江东陆口守将吕蒙病危,孙权取回调理。」
2.教导、训练。《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姐姐手儿拙,也不会作个好活计,亲家太太,慢慢儿的调理她罢!」
3.调和。《庄子。天运》:「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南朝陈。徐陵册陈公九锡文〉:「以公调理阴阳,燮谐风雅。」
4.料理食物。如:「这家餐馆的大厨师真会调理,每道菜都非常可口。」
《漢語大詞典》:调伏(調伏)
(1).佛教谓调和身口意三业,以制伏诸恶。《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猨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宋 梅尧臣 《吕山人同荆供奉见过》诗:“闻説道心调伏久,等闲休要起嫌猜。” 清 唐孙华 《再迭前韵》之一:“静中调伏道心多,早却杯鐺避酒魔。”
(2).调教驯服,降服。旧唐书·蜀王愔传:“禽兽调伏,可以驯扰於人;铁石鐫鍊,可为方圆之器。” 宋 苏辙 《历代论一·汉文帝》:“ 匈奴 桀敖,陵驾中国。帝屈体遗书,厚以繒絮,虽未能调伏,然兵革之祸,比 武帝 世十一、二耳。” 许地山 《缀网劳蛛》:“但他底威仪常是调伏这班人邪念,教他们转过心来承认她是他们底师保。”
《骈字类编》:年调(年调)
宋书沈怀文传斋库上绢年调钜万匹绵亦称此期限严峻民间买绢一匹至二三千绵一两亦三四百贫者卖妻儿甚者或自缢死怀文具陈民困由是薄有所减
《國語辭典》:调剂(調劑)  拼音:tiáo jì
1.调适。如:「旅行可以调剂紧张的生活。」
2.调配药物。
《國語辭典》:平调(平調)  拼音:píng tiáo
平稳和谐。《后汉书。卷四一。宋均传》:「今诸国之封,并皆膏腴,风气平调,道路夷近,朝聘有期,行来不难。」
分類:平调调和
《國語辭典》:平调(平調)  拼音:píng diào
1.汉、魏、六朝间,相和三调或清商三调所用的一种调式。
2.在燕乐二十八调中的一个调名。
3.清代方苞通雅所列笛上七调的一种调名。
4.流行于浙江省绍兴、上虞、诸暨一带的一种曲艺,属弹词类,音乐风格典雅清幽,文静优美。
《漢語大詞典》:平调曲(平調曲)
(1).乐府《相和歌》的一部。有《长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从军行》等。所用乐器有笙、笛、筑、瑟、琴、筝、琵琶七种。 梁启超 认为,《平调曲》应属《清商曲》。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平调曲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
(2).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 浙江 宁海 、 象山 、 三门 等地。传自 新昌 或 宁波 ,尚无定论。演唱形式为高腔。
《國語辭典》:声调(聲調)  拼音:shēng diào
1.诗文字句中音韵配置的抑扬顿挫。如:「声调铿锵」。
2.音乐的节奏。如:「声调悠扬」。
3.声音的高低升降的调子。如国音所分的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轻声等读法。
《國語辭典》:声调(聲調)  拼音:shēng tiáo
声音和谐。《淮南子。本经》:「行沮然后义立,和失然后声调。」
《漢語大詞典》:调娱(調娱)
调和使两情欢悦。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其所设张举措,必本於宽大。以几教化,多所助与。维匡调娱,不失其正。” 宋 陆游 《小憩》诗:“徐行散腰膂,小憩嗇精神。休养观书眼,调娱宴坐身。”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寿王 感 吴后 之意,调娱父子之欢,倍四十万緡以献。”
《國語辭典》:音调(音調)  拼音:yīn diào
在物理学上指声音的频率。音调高者表示声音高亢;音调低者表示声音低沉。
《韵府拾遗 萧韵》:能调(能调)
淮南子能调五味者不与五味者也楚辞汤禹俨而求会兮摰皋繇而能调
分类: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