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读卡机(读卡机)  拼音:dú kǎ jī
一种电脑的输入设备。参见「电脑读卡机」条。
分类:电脑输入
《国语辞典》:走读生(走读生)  拼音:zǒu dú shēng
通学生的旧称。参见「通学生」条。
分类:旧称
《国语辞典》:吏读(吏读)  拼音:lì dú
古代韩国由汉字组成的一套音节符号。七世纪时为韩国僧人所创。也作「吏道」、「吏吐」。
《国语辞典》:读友(读友)  拼音:dú yǒu
书报杂志文章的阅读者。如:「这本书的作者将亲自为读友签名留念。」
《国语辞典》:附读(附读)  拼音:fù dú
1.在古代附入别人家塾读书,称为「附读」。《红楼梦》第七回:「我家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子弟们中亦有亲戚在内,可以附读。」也称为「附学」。
2.因特殊原因随班学习而无正式学籍者。如:「他非本校学生,目前为随班附读。」
《国语辞典》:饱读诗书(饱读诗书)  拼音:bǎo dú shī shū
读过很多书,很有学问。如:「他自幼饱读诗书,学问渊博。」《镜花缘》第六四回:「原来这卞滨表字渭仙,乃淮南道广陵人氏。自幼饱读诗书,由进士历官至礼部尚书,世代书香,家资巨富,本地人都称他卞万顷。」
分类:读过学问
《国语辞典》:阅读机(阅读机)  拼音:yuè dú jī
文件资料经处理为缩影资料后,字迹变细小,无法直接阅读。阅读此等缩影资料所用的机器称之。
《国语辞典》:读书三馀(读书三馀)  拼音:dú shū sān yú
适宜读书的三种馀暇。指冬天、夜晚、阴雨天。《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馀』。或问三馀之意,遇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
《国语辞典》:读书识字(读书识字)  拼音:dú shū shì zì
常阅读书籍而知晓文字。《红楼梦》第四九回:「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
《国语辞典》:读者投书(读者投书)  拼音:dú zhě tóu shū
指新闻媒体在不经润饰,或以不伤原意的前提下,仅作文字润饰以刊出读者的来信。内容性质大部分为个人经验或事件的说明,当下公共事务、新闻事件的意见表达等。如:「读者投书可以反映社会,可促进社会多元化。」
《国语辞典》:读书三到(读书三到)  拼音:dú shū sān dào
眼到、口到、心到,是教人读书的方法。宋。朱熹《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第四》:「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分类:教人读书
《国语辞典》:读书明理(读书明理)  拼音:dú shū míng lǐ
有知识学问且能通晓事理。《通俗常言疏證。文事。读书明理》引《意中缘剧》:「他是个读书明理的人。」
《国语辞典》:读不舍手(读不舍手)  拼音:dú bù shě shǒu
书读得很有兴味而不愿放下。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五六。参寥》:「余与之别馀二十年,复见于此。爱其诗,读不舍手;属其谈,挽不听去,交相语及唐诗僧。」
《国语辞典》:一读会(一读会)  拼音:yī dú huì
议会对于法律案,在宣读条文上,必经三次,第一次称为「一读会」。
《国语辞典》:选读生(选读生)  拼音:xuǎn dú shēng
在学校选修科目而没有正式学籍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