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41,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诸行无常
诸行无常印
诸行有为经
诸有
诸有海
诸色
诸因宿作宗
诸佛家
诸佛顶
诸佛经
诸佛心经
诸佛菩提
诸佛心印经
诸佛法身经
佛类词典(续上)
诸行依果诸行无常
诸行无常印
诸行有为经
诸有
诸有海
诸色
诸因宿作宗
诸佛家
诸佛顶
诸佛经
诸佛心经
诸佛菩提
诸佛心印经
诸佛法身经
诸行依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种依果)
(术语)(参见:十种依果)
诸行无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万物常变转之意。涅槃经十四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此名诸行无常偈。亦曰雪山偈。此一偈为总佛法之大纲,各依其宗义,所释不同。今明通途之一义,则诸三世迁流之有为法,名为诸行。诸行为无常,是生灭之法,此生灭之法,是苦。此半偈是流转门。灭此生与灭已,无生无灭为寂灭。寂灭即涅槃,是乐。为乐者非言受涅槃乐,谓对于有为之苦,而寂灭为乐耳。此半偈是还灭门。诸行无常Anicca% vata sankha%ra,是生灭法Uppa%davayadhammo,生灭灭已Uppjjitva%nirujjhanti,寂灭为乐Tesam% ru%pasamo sukho。
【佛学常见辞汇】
三法印之一。(参见:三印)
(术语)万物常变转之意。涅槃经十四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此名诸行无常偈。亦曰雪山偈。此一偈为总佛法之大纲,各依其宗义,所释不同。今明通途之一义,则诸三世迁流之有为法,名为诸行。诸行为无常,是生灭之法,此生灭之法,是苦。此半偈是流转门。灭此生与灭已,无生无灭为寂灭。寂灭即涅槃,是乐。为乐者非言受涅槃乐,谓对于有为之苦,而寂灭为乐耳。此半偈是还灭门。诸行无常Anicca% vata sankha%ra,是生灭法Uppa%davayadhammo,生灭灭已Uppjjitva%nirujjhanti,寂灭为乐Tesam% ru%pasamo sukho。
【佛学常见辞汇】
三法印之一。(参见:三印)
三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印也。法华玄义八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之则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参见:三法印)
【佛学常见辞汇】
三法印。(参见:三法印)
(术语)法印也。法华玄义八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之则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参见:三法印)
【佛学常见辞汇】
三法印。(参见:三法印)
诸行无常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法印之一。
(术语)三法印之一。
诸行有为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法天译。佛在给孤独园说一切行之迁流乃至佛亦不免舍此身。
(经名)一卷,宋法天译。佛在给孤独园说一切行之迁流乃至佛亦不免舍此身。
诸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之果报,有因有果,故谓之有。有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之别,故总谓之诸有。法华经序品曰:「尽诸有结,心得自在。」仁王经中曰:「永无分段超诸有。」大乘义章八曰:「生死果报,是有不无,故名为有。」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之有。有有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的分别。
(术语)众生之果报,有因有果,故谓之有。有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之别,故总谓之诸有。法华经序品曰:「尽诸有结,心得自在。」仁王经中曰:「永无分段超诸有。」大乘义章八曰:「生死果报,是有不无,故名为有。」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之有。有有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的分别。
诸有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有乃至二十五有,为凡夫浮沈之生死海,故曰诸有海。教行信證信卷曰:「回于诸有海。」
(术语)三有乃至二十五有,为凡夫浮沈之生死海,故曰诸有海。教行信證信卷曰:「回于诸有海。」
诸色
【佛学大辞典】
(杂名)种种之事物也。敕修清规月令须知曰:「岁终结呈诸色簿书。」
(杂名)种种之事物也。敕修清规月令须知曰:「岁终结呈诸色簿书。」
诸因宿作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谓现世所受之果报,由于过去之宿因,故于现在精进,则灭旧业,于未来不受恶果云。亦曰无惭外道。义林章一曰:「诸因宿作宗,谓离系亲子,亦云无惭外道,谓现所受苦皆宿作为因,若现精进,便吐旧业,由不作因之所害,故如是于后不复有漏。」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谓现世所受之果报,由于过去之宿因,故于现在精进,则灭旧业,于未来不受恶果云。亦曰无惭外道。义林章一曰:「诸因宿作宗,谓离系亲子,亦云无惭外道,谓现所受苦皆宿作为因,若现精进,便吐旧业,由不作因之所害,故如是于后不复有漏。」
诸佛家
【佛学大辞典】
(杂语)净土也。观无量寿经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散善义曰:「即入诸佛之家,即净土是也。」
(杂语)净土也。观无量寿经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散善义曰:「即入诸佛之家,即净土是也。」
诸佛顶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三佛顶五佛顶等之佛顶尊也。(参见:佛顶尊)
(菩萨)三佛顶五佛顶等之佛顶尊也。(参见:佛顶尊)
诸佛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施护译。说过去出世之诸佛。
(经名)一卷,宋施护译。说过去出世之诸佛。
诸佛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诸佛心陀罗尼经之略名。
(经名)诸佛心陀罗尼经之略名。
诸佛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菩提之一。(参见:菩提)
【三藏法数】
谓诸佛于因中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自发菩提心已,复能劝诸众生发菩提心,习学大乘法义,自既解脱,亦令众生解脱,是名诸佛菩提。
(术语)三菩提之一。(参见:菩提)
【三藏法数】
谓诸佛于因中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自发菩提心已,复能劝诸众生发菩提心,习学大乘法义,自既解脱,亦令众生解脱,是名诸佛菩提。
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诸佛心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诸佛心印陀罗尼经之略名。又诸佛心陀罗尼经之异名。
(经名)诸佛心印陀罗尼经之略名。又诸佛心陀罗尼经之异名。
诸佛法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如来智印经之异名。
(经名)如来智印经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