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5,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盟主
先路
大宾
籍田
甥舅
陵墓
树子
北燕
封内
朝献
北国
好心
五庙
服事
告庙
《國語辭典》:盟主  拼音:méng zhǔ
同盟的领袖。《晋书。卷一一二。苻洪载记》:「宗人蒲光、蒲突遂推洪为盟主。」《三国演义》第五回:「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
《國語辭典》:先路  拼音:xiān lù
1.前路。指圣王之道。《楚辞。屈原。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2.前行、引路。《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宋书。卷七七。柳元景传》:「今王旗北扫,当令仁声先路。」
3.创始、起源。清。茂苑惜秋生〈官场现形记序〉:「限资之例,始于汉代,定以十等,乃得为吏,开捐纳之先路,导输助之滥觞。」
4.天子或诸侯使用饰有象牙的正车。《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郑伯赏入陈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也作「先辂」。
《國語辭典》:大宾(大賓)  拼音:dà bīn
1.诸侯。《周礼。秋官。大行人》:「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
2.古乡饮酒礼,举一人为宾,称为「大宾」。
3.媒人。《通俗常言疏證。妇女。大宾》引《金陵杂志》:「俗云:一家有女百家求,……说媒者以妇人说合居多,必先言定聘礼聘金若干,合婚后,男女家另择媒人,谓之大宾。」
《國語辭典》:籍田  拼音:jí tián
古时天子亲耕之田。《诗经。周颂。载芟。序》:「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顾成庙远无宿宫,又有荻竹籍田,足下何不白主献长门园?此上所欲也。」
《漢語大詞典》:甥舅
(1).外甥和舅舅,亦指女婿和岳父。泛指外戚。《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朱熹 集传:“甥舅谓母姑姊妹妻族也。”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唐 杜甫 《对雨》诗:“ 西戎 甥舅礼,未敢背恩私。”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 中宗 景龙 二年,以 金城公主 妻 赞普 ,故望其篤甥舅之礼。”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学士道:‘今日即不敢以记室相待,少不得行子壻之礼。’解元道:‘若要甥舅相行,恐又费丈人粧奩耳。’”
(2).指异姓诸侯。左传·成公二年:“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 杨伯峻 注:“兄弟指同姓诸侯,甥舅指异姓诸侯,以异姓诸侯间多有婚姻关係,故称甥舅。”
(3).谓有通婚关系。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 巴 、 僰 、 賨 、 蜑 弔诡之族,或分於 楚 越 ,亦与诸 华 甥舅,宜稍优游之,为定等差,勿使自外。”
《國語辭典》:陵墓  拼音:líng mù
帝王或诸侯的坟墓。汉。张衡〈西京赋〉:「若历世而长存,何遽营乎陵墓?」三国魏。曹植责躬〉诗:「逝惭陵墓,存愧阙庭。」
《國語辭典》:树子(樹子)  拼音:shù zǐ
1.诸侯已立为宗嗣的嫡子。《公羊传。僖公三年》:「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2.小树。《晋书。卷五六。孙楚传》:「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
《國語辭典》:北燕  拼音:běi yān
朝代名。(西元409~436)与东晋同时的十六国之一。冯跋所建,据有今热河境。
《漢語大詞典》:封内
(1).天子或诸侯的领地之内。荀子·正论:“封内甸服。” 杨倞 注:“王畿之内也。”大戴礼记·少闲:“诸侯修礼于封内以事天子。”
(2).泛指国内或辖境之内。 晋 王羲之 《与会稽王笺》:“此封内所痛心嘆悼,而莫敢吐诚。” 明 高启 《送蔡参军序》:“举封内之事而属之参军。”
《國語辭典》:朝献(朝獻)  拼音:cháo xiàn
1.一种古代的祭礼。为向受祭的尸主献酒。《周礼。春官宗伯。司尊彝》:「其朝献用两著尊。」汉。郑玄。注:「朝献谓尸卒食,王酳之。」
2.诸侯或属国朝觐皇帝,贡献方物。《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历世未附者二十馀国,并遣使朝献。」
《國語辭典》:北国(北國)  拼音:běi guó
位于北方寒冷地带的国家。如:「北国风光」。
《漢語大詞典》:好心
犹空心。使居心腹之地的附庸诸侯资财分散的隐语。管子·轻重甲:“唯好心为可耳。夫好心则万物通,万物通则万物运,万物运则万物贱,万物贱则万物可因。” 郭沫若 等集校:“其旨在分散卿大夫与附庸诸侯之聚财……‘好’乃环璧等之中孔。是则‘好心’即空其中心之意。卿大夫与附庸诸侯在国内居心腹地,务使其财不蓄聚,以妨坐大。直説不便,故为此‘好心’之隐语耳。”一说,“好心”即慈善心肠,犹言同情心。参阅 马非百 《〈管子·轻重篇〉新铨》
《漢語大詞典》:五庙(五廟)
古代诸侯立五庙,即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庙。《礼记·祭法》:“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公羊传·庄公三年》:“请后五庙,以存姑姊妹。” 清 姚鼐 《与许孝亷庆宗书》:“当七庙五庙无虚主。”
《國語辭典》:服事  拼音:fú shì
1.臣服听命。《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2.服侍、照料。如:「服事兄长」。
3.从事公职。《管子。法法》:「今诬能之人,服事任官,皆兼四贤之能,自此观之,功名之不立,亦易知也。」
《國語辭典》:告庙(告廟)  拼音:gào miào
古代自天子至诸侯,凡即位、出征、出猎等事,必禀告于祖庙。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即告庙之日,紫盖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