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6,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其它辞典(续上)
唐景崧(维卿、薇卿 南注、南注生、请缨客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1—1903 【介绍】: 清广西灌阳人,字维卿。同治四年进士。中法战起,自请出关招刘永福,率景字军与之共败法军于宣光。战后,除台湾道,累擢至巡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于日本,士绅拥之为总统,宣告自立。日军攻基隆,微服遁归厦门。有《请缨日记》。
全台诗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又字薇卿,号南注、南注生、请缨客,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1665)进士,入翰林院选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入越南,力劝刘永福黑旗军加入抗法行列。光绪十年(1884)率「景字军」迎战法军有功,官升二品。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出任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唐氏雅好文学,曾修葺台南道署旧有斐亭,创「斐亭吟社」,时邀僚属、诗友饮酒赋诗。台人士之能诗者,悉礼致之,扢雅扬风,于斯为盛,一时台士竞为诗作。又礼聘台南进士施士洁担任海东书院山长,挑选台士之秀异者如丘逢甲、许南英、汪春源等入海东书院就读,对当地文风之鼓倡,颇具影响力。光绪十七年(1891)升台湾布政使,驻省会台北。公馀复屡邀文士百数十人集于官署,为诗酒之会,尤以竞作诗钟为能。适因安溪人林鹤年办理茶釐船捐等局务来台,赠以数十盆牡丹,故取名为「牡丹吟社」。社员吟咏诗稿,景崧悉加收录,遂有《诗畸》之辑录。此外,唐氏又好诗谜,台南、台北两地任职时皆致力推展之,编有《谜拾》一书,对台湾谜学之发展影响颇大。光绪二十年(1894)九月出任台湾巡抚,次年(1895)割台议起,唐氏致电清廷,预言台民将有大乱,建议急请英俄为同盟以保台,并请辞巡抚职。及马关条约签订,全台哗然,唐氏复电告清廷,自云遭台人「劫留」,不得已暂允驻台,与当地绅民发布公告,宣示保台决心。五月二十五日全台绅民倡建「台湾民主国」,共推唐氏为总统。六月五日,日军逼近台北城,唐氏搭德船从沪尾遁逃,内渡厦门,后归桂林。光绪二十三年(1897)支持康有为在桂林的维新运动,光绪二十五年(1899)任桂林「体用堂」中文总教习。晚年耽爱戏剧改革,为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桂戏」之奠基者。著有《请缨日记》、《寄閒吟馆诗存》、《看棋亭杂剧》。唐氏在台之作可见者不多,以下据《诗畸》所收录之唐氏诗作为底本,参照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台北文物》六卷四期所刊赖鹤洲〈斐亭吟会‧牡丹诗社〉进行编校。(许俊雅、施懿琳合撰)
维基
唐景崧(1841年—1903年),字维卿,又字薇卿,号南注、南注生,又号请缨客。广西省桂林府灌阳县人。同治年间以进士入词林,改吏部主事。中法战争期间,请缨南下越南,招抚黑旗军刘永福,且领军与法军激战有功,历升道员、布政使,署末代台湾巡抚。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台湾割让予日本后,曾短暂出任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八天。后因日本军队从澳底登陆,唐景崧得知此消息,便携带银两逃回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