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难问(難問)
(1).提出疑问;请教。 汉 王充 论衡·问孔:“以为圣贤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诸兄每读经传,輒下意难问。”
(2).民歌体裁的一种。有如谜语,两人合唱,以一问一答形式出现。如:(问)啥人数得清天上星?啥人数得清鳜鱼鳞?(答)太白金星数得清天上星, 姜太公 数得清鳜鱼鳞。我国东南各省如 江苏 、 广东 等地民间都很流行。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分类》:“谜有三种:一、事物谜,二、字谜,三、难问, 锺先生 《广州谜语序》称为‘诘难体’……我以为要恰切一点,把它称为‘谜歌’。”
《漢語大詞典》:询求(詢求)
(1).访求。《晋书·王坦之传》:“又天听虽聪,不启不广;羣情虽忠,不引不尽。宜数引侍臣,询求讜言。” 宋 王安石 《酬淮南提刑邵不疑学士》:“询求故有风謡在,不独鑱诗尚未泯。”元史·岳柱传:“日接见儒生,询求民瘼。”
(2).请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张 ( 张华 )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思 乃询求於 皇甫謐 。 謐 见之嗟叹,遂为作叙。”
分類:请教访求
《漢語大詞典》:延访(延訪)
(1).延请求教;请教。 唐 韩愈 《禘袷议》:“凡在拟议,不敢自专,聿求厥中,延访羣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七:“ 张 贤明有礼, 温 虽虎狼其心,亦所景伏,每谋军国计,必先延访。”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其与 朱方伯 锡爵 书云:‘再四延访,知江南重务,莫大於防河,而防河机宜,莫先於储料。’”
(2).指广为访求。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二出:“诸生可要努力,莫负圣明求贤的盛意与主司延访的苦心。”明史·许相卿传:“然后务学亲贤,去谗远色,延访忠言,深恤民隐。”
《漢語大詞典》:咨问(咨問)
(1).咨询;请教。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后生好事者,亦咨问所疑焉。” 宋 苏轼 《与刘宜翁书》:“路远难於往返咨问。幸与 軾 尽载首尾,勿留后段以俟愤悱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前辈涉歷事久,多有高见。有疑难事不能自决,不可不以咨问。”
(2).犹问候。 宋 欧阳修 《与富文忠公书》之四:“第因 张师 远行,不可无书,谨奉手啟咨问。”
《漢語大詞典》:咨禀(諮稟)
(1).请示、稟报。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内外諮稟,事同成人。”南史·臧质传:“时 孝武 自揽威权,而 质 以少主遇之,刑政庆赏,不復諮稟朝廷。”旧唐书·高崇文传:“ 崇文 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牘諮稟之繁。”
(2).请教。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初, 跋摩 至 京 , 文帝 欲从之受《菩萨戒》,会虏寇侵疆,未及諮稟,奄而迁化。” 唐 智昇 开元释教录卷四:“ 龙光 道生 慧解洞微,亦入 关 諮稟。”
《國語辭典》:启请(啟請)  拼音:qǐ qǐng
1.劳驾、敦请。表示敬意之词。《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启请婆婆,过对门裱褙铺里,请璩大夫来说话。」《水浒传》第八二回:「天子御笔亲书丹诏,特差宿某亲到大寨,启请众头领。」
2.诵经前奉请佛祖、菩萨等神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众家铺设齐备,动起法器,免不得宣揭大概,启请、摄召、放赦、招魂,闹了一回。」
《漢語大詞典》:咨白(諮白)
(1).禀告;陈述。宋书·武帝纪中:“但 康之 前言有所不尽,故重使 胡道 諮白所怀。”《佛说本行集经·耶输陀罗梦品下》:“或復諮白,作如是言。”
(2).询问;请教。《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目连 从﹝定起含﹞悲,諮白 世尊 ,‘慈母何方受於快乐?’”《旧唐书·高士廉传》:“比日听政,常屈同榻,庶因諮白,少袪蒙滞。”
《漢語大詞典》:乞教
请教;求教。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次入 恶斯佛大学 ,修爱智之学,屡驰书乞教于名人。”
分類:请教求教
《國語辭典》:讨教(討教)  拼音:tǎo jiào
请教。如:「遇有不懂的事,务必虚心地向人讨教,千万不可矇混虚应。」
分類:请教
《漢語大詞典》:叩询(叩詢)
询问;请教。 茅盾 《色盲》:“他正想再用别的话来叩询 赵女士 的心曲,可是 李蕙芳 跳跃着来了。” 谷志标 《洪家关聚义》:“﹝我们﹞又向 贺龙 同志叩询了国共分裂和 南昌 起义的一些问题。”
分類:询问请教
《漢語大詞典》:叩咨
询问;请教。新唐书·蔡廷玉传:“ 廷玉 有沉略,善与人交,内外爱附。 泚 ( 朱泚 )多所叩咨,数遣至京师。”
分類:询问请教
《國語辭典》:问讯(問訊)  拼音:wèn xùn
1.询问。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问候。《后汉书。卷五五。章帝八王传。清河孝王庆传》:「庆多被病,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进膳药。」唐。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诗:「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3.佛教徒合掌问候的礼节。《敕修百丈清规》卷六:「问讯开示毕,众散,归寮药石。」《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连忙收掩经卷,立起身向前问讯。」也作「闷信」。
《漢語大詞典》:问道(問道)
(1).请教道理、道术。晏子春秋·问上十一:“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盖闻帝之元储,必入太学,承师问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先 ( 寇先 )好钓,居 睢水 旁, 宋景公 问道不告,杀之。”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皇帝邈然 姑射 ,正当乘云驭龙,问道 崆峒 。”
(2).犹问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结束整齐,一直问道 徐 家来。”
(3).问,询问。道,语助词。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俺孩儿未经满月,蚤问道我十数遭,今日个浪包娄到公庭混赖着。”
《國語辭典》:请益(請益)  拼音:qǐng yì
1.请求给予更详细、明确的指导。《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
2.请求再增添一些。《论语。雍也》:「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國語辭典》:下学(下學)  拼音:xià xué
1.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
2.从身边附近的事物开始学习。《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3.上课时间结束,离开学校。宋。陆游 东吴女儿曲:「阿弟贪书下学迟,独拣诗章教鹦鹉。」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这早晚怎生不见孩儿下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