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诵诗
诵读《诗经
分類:诵诗诵读
《國語辭典》:朗诵诗(朗誦詩)  拼音:lǎng sòng shī
以对群众朗诵为目的而作的新诗,多富现实性与感染力。
《漢語大詞典》:学诵(學誦)
指学诗;诵诗。《楚辞·九辩》:“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按而学诵。” 清 方苞 《廌青山人诗序》:“ 苞 童时,侍先君子与 钱饮光 、 杜于皇 诸先生,以诗相唱和,慕其鏗鏘,欲窃效焉。先君子戒曰:‘毋以为也。是虽小道,然其本於性质,别於遭遇,而达以学诵者,非尽志以终世,不能企其成。’”
分類:诵诗
《國語辭典》:吟诗(吟詩)  拼音:yín shī
吟咏诗文、作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他出口落笔,吟诗作赋,清新俊雅。」《红楼梦》第二三回:「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
《漢語大詞典》:赋咏(賦詠)
亦作“ 赋咏 ”。 创作和吟诵诗文。南史·何点传:“清言赋咏,优游自得。”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二赤松子:“而往来赋咏者多引用 张子房 事,误矣。” 明 李东阳 《明故刑部郎中奚君墓志铭》:“为诗文往往有奇思,与客赋咏,值意得,恒夜分不寝。”
《國語辭典》:记问(記問)  拼音:jì wèn
记诵所读的书,以备应答问难。《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宋。欧阳修〈蔡君山墓志铭〉:「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之意也。」
《國語辭典》:音调(音調)  拼音:yīn diào
在物理学上指声音的频率。音调高者表示声音高亢;音调低者表示声音低沉。
《国语辞典》:赋诗言志(赋诗言志)  拼音:fù shī yán zhì
讽诵诗歌借以表达心志。所赋的诗通常取材于《诗经》,而且多半断章取义,未必是诗的本义。
《漢語大詞典》:讴书(謳書)
吟诵诗文。 郭沫若 《少年时代·初出夔门》:“讴书之余他要和同学们在寝室里打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