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3,分2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一字不说
一说部
七佛说偈
七佛所说神咒经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
九会说
十九说法
十说三世
三十三身十九说法
三根坐禅说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佛说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
佛说大轮金刚总持陀罗尼经
佛类词典
说一切智一字不说
一说部
七佛说偈
七佛所说神咒经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
九会说
十九说法
十说三世
三十三身十九说法
三根坐禅说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佛说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
佛说大轮金刚总持陀罗尼经
说一切智
【佛学大辞典】
(杂语)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五愿为说一切智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愿之意,谓欲往生我国土者,宜悉随顺佛智而演说一切智之妙境界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一切智)附录。
(杂语)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五愿为说一切智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愿之意,谓欲往生我国土者,宜悉随顺佛智而演说一切智之妙境界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一切智)附录。
一切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智之名。三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对于一切种智,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智,与一切种智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智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一切智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总义,则法华经譬喻品曰:「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化城喻品曰:「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仁王经下曰:「满足无漏界,常净解脱身,寂灭不思议,名为一切智。」中论疏九末曰:「知一切法,名一切智。」华严经大疏十六下曰:「智度论云:如函大盖亦大,还以无尽之智,知无尽法,是故如来名一切智。」次示别义,则为知一切平等空理之智。嘉祥之法华经义疏二曰:「般若三慧品云:知一切法一相,故名一切智,又云知种种相,故名一切种智。」同六曰:「一切智者,谓空智也。」智度论二十七曰:「论一切种智之差别,有人言无差别,或时言一切智,或时言一切种智。有人言:总相是一切,别相是一切种智;因是一切智,果是一切种智;略说一切智,广说一切种智;一切智总破一切法中无明闇,一切种智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大乘义章十曰:「举六种之差别,又以名声闻缘觉之智。」智度论二十七曰:「后品中佛说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
【佛学常见辞汇】
三智之一。(参见:三智)
【佛学次第统编】
知一切法,名曰一切智。
【三藏法数】
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三藏法数】
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术语)佛智之名。三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对于一切种智,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智,与一切种智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智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一切智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总义,则法华经譬喻品曰:「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化城喻品曰:「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仁王经下曰:「满足无漏界,常净解脱身,寂灭不思议,名为一切智。」中论疏九末曰:「知一切法,名一切智。」华严经大疏十六下曰:「智度论云:如函大盖亦大,还以无尽之智,知无尽法,是故如来名一切智。」次示别义,则为知一切平等空理之智。嘉祥之法华经义疏二曰:「般若三慧品云:知一切法一相,故名一切智,又云知种种相,故名一切种智。」同六曰:「一切智者,谓空智也。」智度论二十七曰:「论一切种智之差别,有人言无差别,或时言一切智,或时言一切种智。有人言:总相是一切,别相是一切种智;因是一切智,果是一切种智;略说一切智,广说一切种智;一切智总破一切法中无明闇,一切种智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大乘义章十曰:「举六种之差别,又以名声闻缘觉之智。」智度论二十七曰:「后品中佛说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
【佛学常见辞汇】
三智之一。(参见:三智)
【佛学次第统编】
知一切法,名曰一切智。
【三藏法数】
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三藏法数】
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一字不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虽说八万四千之法。而佛自證之法,则非可以言说说。又所说之诸教,有本来法性,而非为佛之创说。此义谓之一字不说。四卷楞伽经三曰:「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七卷楞伽经四曰:「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于某夜。成最正觉。乃至某夜当入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已说。亦不当说。不说是佛说。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语。佛言:依二密法故。作如是说。云何二法。谓自證法。及本住法。云何自證法。谓诸佛所證。我亦同證。不增不减。證智所行。离言说相。离分别相。离名字相。云何本住法。谓法本性。如金等在矿。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住法位。法界法性。皆悉常住。」金刚经曰:「须菩提!于意如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同经曰:「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佛学常见辞汇】
佛虽对世人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但所说都是亲證之境,不是言语文字所能描述,而且所说之法,本来如是,非佛创说或是说了之后才有,如此说同未说,故说一字不说。
(术语)佛虽说八万四千之法。而佛自證之法,则非可以言说说。又所说之诸教,有本来法性,而非为佛之创说。此义谓之一字不说。四卷楞伽经三曰:「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七卷楞伽经四曰:「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于某夜。成最正觉。乃至某夜当入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已说。亦不当说。不说是佛说。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语。佛言:依二密法故。作如是说。云何二法。谓自證法。及本住法。云何自證法。谓诸佛所證。我亦同證。不增不减。證智所行。离言说相。离分别相。离名字相。云何本住法。谓法本性。如金等在矿。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住法位。法界法性。皆悉常住。」金刚经曰:「须菩提!于意如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同经曰:「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佛学常见辞汇】
佛虽对世人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但所说都是亲證之境,不是言语文字所能描述,而且所说之法,本来如是,非佛创说或是说了之后才有,如此说同未说,故说一字不说。
一说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又曰执一语言部。梵名猗柯毗毗与婆诃利柯Ekavyavaha%rika,又Ekabyohara,或作鞞婆诃罗。小乘二十部之一。为佛灭二百年顷,由大众部中分裂之一派。从大众部现在有体过未无体之说而出。立一切法无有实体但有假名之说。故有此名。异部宗轮论,谓此部之说,世出世法,皆无实体,但有假名。名即说也。意谓诸法为唯一之假名。无体可得。即乖于本旨。所以分别名一说部。从所立为名也。慈恩及贤首分小乘二十部为六宗,名此部为诸法但名宗。判为分通大乘。文殊问经卷下注执一语言曰:「所执与僧祇同,故言一也。」虽然,非也。何则,若其所执,与大众部(僧祇)之本旨相同,则无立别部之必要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执一语言部,小乘二十部之一,是佛灭后二百年间由大众部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流派。
(流派)又曰执一语言部。梵名猗柯毗毗与婆诃利柯Ekavyavaha%rika,又Ekabyohara,或作鞞婆诃罗。小乘二十部之一。为佛灭二百年顷,由大众部中分裂之一派。从大众部现在有体过未无体之说而出。立一切法无有实体但有假名之说。故有此名。异部宗轮论,谓此部之说,世出世法,皆无实体,但有假名。名即说也。意谓诸法为唯一之假名。无体可得。即乖于本旨。所以分别名一说部。从所立为名也。慈恩及贤首分小乘二十部为六宗,名此部为诸法但名宗。判为分通大乘。文殊问经卷下注执一语言曰:「所执与僧祇同,故言一也。」虽然,非也。何则,若其所执,与大众部(僧祇)之本旨相同,则无立别部之必要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执一语言部,小乘二十部之一,是佛灭后二百年间由大众部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流派。
七佛说偈
【佛学大辞典】
(杂语)景德传灯录一,谓过去之七佛各举得法之偈,谓之七佛之说偈。此七佛之说偈不知出何经典,是宝林传著者慧炬之捏造也。释门正统四痛斥之。
(杂语)景德传灯录一,谓过去之七佛各举得法之偈,谓之七佛之说偈。此七佛之说偈不知出何经典,是宝林传著者慧炬之捏造也。释门正统四痛斥之。
七佛所说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之略名。
(经名)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之略名。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晋代失译。说七佛八菩萨各神咒。
(经名)四卷,晋代失译。说七佛八菩萨各神咒。
九会说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说华严经,依旧译六十卷经,则为七处八会,依新译八十卷经则为七处九会也。(参见:华严经)
(杂语)佛说华严经,依旧译六十卷经,则为七处八会,依新译八十卷经则为七处九会也。(参见:华严经)
十九说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三十三身十九说法)
(术语)(参见:三十三身十九说法)
十说三世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世)
(名数)(参见:三世)
三世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也。世者迁流之义。有为之事物,一刹那之间,亦不止,生了直灭。因之谓来生为未来世,生了为现在世,灭了为过去世。此于事物迁流上,假立三种之世。离事物别无世之实体也。又三世有就时就法二种,若为时之经过之三世,则过去为前,未来为后,其次第为过现未。即十二缘起之次第也。若为法之生起之三世,则未来为前,过去为后。是为未现过之次第。以事物之生起有未生(未)、已生(现)、后灭(过)之次第也。犹如未至名为前路,已往名为后路。生住异灭之四相是也。宝积经九十四曰:「三世,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云何过去世?若法生已灭,是名过去世。云何未来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来世。云何现在世?若法生已未灭,是名现在世。」
【佛学常见辞汇】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凡已生已灭之法叫做过去世,已生未灭之法叫做现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来世。
【佛学次第统编】
世界之世,向久远推之,如云三世。三世者,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是谓三世。
【三藏法数】
(亦名三际,出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世即迁流之义,亦隔别之义也。
〔一、过去世〕,谓善恶诸行,已起、已生、已转、已聚集、已出现,落谢变灭,过去所摄,是名过去世。
〔二、未来世〕,谓善恶诸行,未起、未生、未聚集、未出现,未来所摄,是名未来世。
〔三、现在世〕,谓善恶诸行,现起、现生、现聚集、现出现,未转、未谢、未灭,现在所摄,是名现在世。
(术语)又云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也。世者迁流之义。有为之事物,一刹那之间,亦不止,生了直灭。因之谓来生为未来世,生了为现在世,灭了为过去世。此于事物迁流上,假立三种之世。离事物别无世之实体也。又三世有就时就法二种,若为时之经过之三世,则过去为前,未来为后,其次第为过现未。即十二缘起之次第也。若为法之生起之三世,则未来为前,过去为后。是为未现过之次第。以事物之生起有未生(未)、已生(现)、后灭(过)之次第也。犹如未至名为前路,已往名为后路。生住异灭之四相是也。宝积经九十四曰:「三世,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云何过去世?若法生已灭,是名过去世。云何未来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来世。云何现在世?若法生已未灭,是名现在世。」
【佛学常见辞汇】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凡已生已灭之法叫做过去世,已生未灭之法叫做现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来世。
【佛学次第统编】
世界之世,向久远推之,如云三世。三世者,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是谓三世。
【三藏法数】
(亦名三际,出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世即迁流之义,亦隔别之义也。
〔一、过去世〕,谓善恶诸行,已起、已生、已转、已聚集、已出现,落谢变灭,过去所摄,是名过去世。
〔二、未来世〕,谓善恶诸行,未起、未生、未聚集、未出现,未来所摄,是名未来世。
〔三、现在世〕,谓善恶诸行,现起、现生、现聚集、现出现,未转、未谢、未灭,现在所摄,是名现在世。
三十三身十九说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普门品记观音现种种之身而说法。其中化现之身有三十三,说法二字有十九次。
(名数)法华经普门品记观音现种种之身而说法。其中化现之身有三十三,说法二字有十九次。
三根坐禅说
【佛学大辞典】
(书名)日本莹山著。附于坐禅用心记之后。入大藏经。
(书名)日本莹山著。附于坐禅用心记之后。入大藏经。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实叉难陀译。普贤菩萨说见佛之法。
(经名)一卷,唐实叉难陀译。普贤菩萨说见佛之法。
佛说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
(经名)一卷,失译。
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
(经名)一卷,失译。
佛说大轮金刚总持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
(经名)一卷,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