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70,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84 85 86 87 88 90 91 92 93 下一页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鹦鹉说法
三会说法
不可说不可说
五时说法
开缘说法
世界界说
略说诸天欲
略说命终及趣生相
总说四劫
结说
就取行说
说法五福德
通说
佛类词典(续上)
啰嚩拿说救疗小儿疾病经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鹦鹉说法
三会说法
不可说不可说
五时说法
开缘说法
世界界说
略说诸天欲
略说命终及趣生相
总说四劫
结说
就取行说
说法五福德
通说
啰嚩拿说救疗小儿疾病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有十二曜母鬼,游行于世间为小儿障害,此说以祭祀及咒术救疗之法。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有十二曜母鬼,游行于世间为小儿障害,此说以祭祀及咒术救疗之法。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在灵鹫山,观音菩萨说一根本咒与一结界咒与一奉请咒。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在灵鹫山,观音菩萨说一根本咒与一结界咒与一奉请咒。
鹦鹉说法
【佛学大辞典】
(传说)夜摩天中,鹦鹉说法化导诸天。见正法念经,义楚二十三。
(传说)夜摩天中,鹦鹉说法化导诸天。见正法念经,义楚二十三。
三会说法
【佛学常见辞汇】
弥勒菩萨将来在龙华树下成佛时,初会说法,度九十六亿人,二会说法,度九十四亿人,三会说法,度九十二亿人。
弥勒菩萨将来在龙华树下成佛时,初会说法,度九十六亿人,二会说法,度九十四亿人,三会说法,度九十二亿人。
不可说不可说
【佛学常见辞汇】
佛经中的极大数目字,比阿僧祇劫等数目,还要大得多。
【三藏法数】
谓从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也。
佛经中的极大数目字,比阿僧祇劫等数目,还要大得多。
【三藏法数】
谓从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也。
五时说法
【佛学常见辞汇】
佛成道后,于最初三七日,说华严经,度大菩萨,是为华严时。继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是为阿含时。继阿含时后,于八年中,说维摩胜鬘金光明等诸大乘经,广谈四教,均被众机,是为方等时。乃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经,强调诸法皆空之义,是为般若时。再后八年,说妙法莲华经,会三乘于一佛乘。法华之后,佛将入灭,乃在拘尸那拉城娑罗双树间,于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显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乃至一阐提人,亦当成佛,是为法华涅槃时。
佛成道后,于最初三七日,说华严经,度大菩萨,是为华严时。继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是为阿含时。继阿含时后,于八年中,说维摩胜鬘金光明等诸大乘经,广谈四教,均被众机,是为方等时。乃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经,强调诸法皆空之义,是为般若时。再后八年,说妙法莲华经,会三乘于一佛乘。法华之后,佛将入灭,乃在拘尸那拉城娑罗双树间,于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显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乃至一阐提人,亦当成佛,是为法华涅槃时。
开缘说法
【佛学常见辞汇】
为众人广开佛法因缘而说法要。
为众人广开佛法因缘而说法要。
世界界说
【佛学次第统编】
欲明世界,先释世界之义。世界者,时间、空间、二者是也。世者时之异名,迁流之义,为过现未时之迁行也。界为东、西、南、北之界畔,即有情依止之国土也。又名世间,间者间隔之义,与界义同。又世者迁变无常义,在无常迁变中,谓之世间。
欲明世界,先释世界之义。世界者,时间、空间、二者是也。世者时之异名,迁流之义,为过现未时之迁行也。界为东、西、南、北之界畔,即有情依止之国土也。又名世间,间者间隔之义,与界义同。又世者迁变无常义,在无常迁变中,谓之世间。
略说诸天欲
【佛学次第统编】
楼炭正法经说诸天欲:
一、四王忉利行欲之时,男女形交,同于世人,而不泄精。
二、夜摩天上,喜相抱持,或但执手,而为究竟。
三、兜率陀天,意嬉笑语,即为究竟,不待相抱。
四、化乐天中,共相瞻视,即为究竟,不待笑语。
五、他化天中,但闻语声,或闻香气,即为究竟,不待瞻视。
楼炭正法经说诸天欲:
一、四王忉利行欲之时,男女形交,同于世人,而不泄精。
二、夜摩天上,喜相抱持,或但执手,而为究竟。
三、兜率陀天,意嬉笑语,即为究竟,不待相抱。
四、化乐天中,共相瞻视,即为究竟,不待笑语。
五、他化天中,但闻语声,或闻香气,即为究竟,不待瞻视。
略说命终及趣生相
【佛学次第统编】
命终及趣生之相,言之至繁,兹略出之。
一、饿鬼业尽生天相 终时不患饥渴,见饮食唯以目视,见可乐即便往趣。
二、畜生业尽生天相 临终即见光明,痴心薄少,智慧渐开,可乐即便往趣。
三、地狱业尽生天相 地狱中死已,不复更生,忽于空中,见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即得生天。
四、天命终还生天上相 其天命终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馀天坐其本处,从下天生上天,则有可爱胜相。从上天生下天,则见园林池皆不如前。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便往生。
命终及趣生之相,言之至繁,兹略出之。
一、饿鬼业尽生天相 终时不患饥渴,见饮食唯以目视,见可乐即便往趣。
二、畜生业尽生天相 临终即见光明,痴心薄少,智慧渐开,可乐即便往趣。
三、地狱业尽生天相 地狱中死已,不复更生,忽于空中,见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即得生天。
四、天命终还生天上相 其天命终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馀天坐其本处,从下天生上天,则有可爱胜相。从上天生下天,则见园林池皆不如前。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便往生。
总说四劫
【佛学次第统编】
世界四劫者,历成、住、坏、空之四相也。
一、成劫 一成劫,有二十增减。初一增减之间,由初禅天下至地狱界,次第成立。后十九增减之间,光音天中有情,次第降生。最后下生,无间地狱,即器世间有情世间之成立,是谓之成劫。
二、住劫 存住于二种世间安稳之时,其间亦经二十劫。
三、坏劫 亦有二十增减,其中初之十九增减,初禅天至地狱之有情,各随其业因,或生于二禅以上,或移于他界,至有情世间终坏为止。其后一增减,发大火灾,荡尽初禅以下,谓之坏劫。
四、空劫 即坏劫之后,空无一物也。此空劫亦具二十增减,凡言增减者,皆依住劫所立之数量也。一增减者,即一小劫,二十增减,即二十小劫也。
世界四劫者,历成、住、坏、空之四相也。
一、成劫 一成劫,有二十增减。初一增减之间,由初禅天下至地狱界,次第成立。后十九增减之间,光音天中有情,次第降生。最后下生,无间地狱,即器世间有情世间之成立,是谓之成劫。
二、住劫 存住于二种世间安稳之时,其间亦经二十劫。
三、坏劫 亦有二十增减,其中初之十九增减,初禅天至地狱之有情,各随其业因,或生于二禅以上,或移于他界,至有情世间终坏为止。其后一增减,发大火灾,荡尽初禅以下,谓之坏劫。
四、空劫 即坏劫之后,空无一物也。此空劫亦具二十增减,凡言增减者,皆依住劫所立之数量也。一增减者,即一小劫,二十增减,即二十小劫也。
结说
【佛学次第统编】
已上七科,即是生灭道谛。四谛中前二为世间因果,谓苦果集因。后二为出世因果,谓灭果道因。何故不顺因果,而列果因?以钝根者举因推果难,举果推因易也。
已上七科,即是生灭道谛。四谛中前二为世间因果,谓苦果集因。后二为出世因果,谓灭果道因。何故不顺因果,而列果因?以钝根者举因推果难,举果推因易也。
就取行说
【佛学次第统编】
就取行上说,大乘之人应谛信者,即是大乘宗本三句。
一、信知成佛之因,即是发菩提心。
二、信知为菩提心根本者,即是大慈悲心。
三、信知究竟之道,即是方便。
就取行上说,大乘之人应谛信者,即是大乘宗本三句。
一、信知成佛之因,即是发菩提心。
二、信知为菩提心根本者,即是大慈悲心。
三、信知究竟之道,即是方便。
说法五福德
【佛学次第统编】
贤者五福德经云说法五福德:
一、长寿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故今世得长寿福德。(上中下语者即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
二、多财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教人布施。若盗窃者,闻法不盗,便能行施,是故今世得多财福德。
三、端正无比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随顺正法。令闻法者,和气安心,颜色悦怿,自生光泽,是故今世得端正无比福德。
四、名誉远闻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以善及人。令闻法者,归敬三宝,相从者众,是故今世得名誉远闻福德。
五、聪明大智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乐说无吝。令闻法者,妙慧开解,是故今世得聪明大智福德。
贤者五福德经云说法五福德:
一、长寿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故今世得长寿福德。(上中下语者即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
二、多财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教人布施。若盗窃者,闻法不盗,便能行施,是故今世得多财福德。
三、端正无比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随顺正法。令闻法者,和气安心,颜色悦怿,自生光泽,是故今世得端正无比福德。
四、名誉远闻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以善及人。令闻法者,归敬三宝,相从者众,是故今世得名誉远闻福德。
五、聪明大智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乐说无吝。令闻法者,妙慧开解,是故今世得聪明大智福德。
通说
【佛学次第统编】
佛云:「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
佛云:「念行大慈,安立众生。」
佛云:「谦恭慈仁,安慰众人。」
佛云:「敬上念下,矜恤孤贫。」
方等经云:「长幼后先,相事以礼。」
佛云:「当同利与下同欢。」
佛云:「护一切十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皆欲令解脱勤苦,富乐安隐。念一切十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视之护之,如母亲护赤子,一切平等,无有异意。」
佛云:「为一切众生求安乐故,为灭一切众生诸忧苦恼满其愿故。」
佛云:「以无嫉妒合聚众人,以功德归于一切人。」
佛云:「见他德行不能称赞,以恶心瞋心隐藏他善者,犯重垢罪。」
未曾有经云:「施食施法,有何功德?」答曰:「布施饮食,济一日之命,施珍宝财物,济一世之乏,增益系缚,设法教化,名为法施,能令众生出世间道。」
大丈夫论云:「财施者除众生身苦,法施者除众生心苦,财施者为其作无尽财,法施者为能作无尽智,财施者为得身乐,法施者为得心乐,财施者为愚人所乐,法施者为智者所乐。」
佛云:「彼不善者,为贤致谤,是故佛律黜夫恶者,譬如苗中生草,不去害禾。」
佛云:「见有众生应诃责者,应折伏者,应罚黜者,以染污心不诃责,若诃责不折伏,若折伏不罚黜,是名为犯众多罪。」
佛云:「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
佛云:「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
佛云:「念行大慈,安立众生。」
佛云:「谦恭慈仁,安慰众人。」
佛云:「敬上念下,矜恤孤贫。」
方等经云:「长幼后先,相事以礼。」
佛云:「当同利与下同欢。」
佛云:「护一切十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皆欲令解脱勤苦,富乐安隐。念一切十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视之护之,如母亲护赤子,一切平等,无有异意。」
佛云:「为一切众生求安乐故,为灭一切众生诸忧苦恼满其愿故。」
佛云:「以无嫉妒合聚众人,以功德归于一切人。」
佛云:「见他德行不能称赞,以恶心瞋心隐藏他善者,犯重垢罪。」
未曾有经云:「施食施法,有何功德?」答曰:「布施饮食,济一日之命,施珍宝财物,济一世之乏,增益系缚,设法教化,名为法施,能令众生出世间道。」
大丈夫论云:「财施者除众生身苦,法施者除众生心苦,财施者为其作无尽财,法施者为能作无尽智,财施者为得身乐,法施者为得心乐,财施者为愚人所乐,法施者为智者所乐。」
佛云:「彼不善者,为贤致谤,是故佛律黜夫恶者,譬如苗中生草,不去害禾。」
佛云:「见有众生应诃责者,应折伏者,应罚黜者,以染污心不诃责,若诃责不折伏,若折伏不罚黜,是名为犯众多罪。」
佛云:「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