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72,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80 81 82 83 84 86 87 88 89 下一页
说示
说四众过戒
说出世部
说出苦道无所畏
说因部
说戒
说戒日
说戒师
说戒犍度
说法
说法三轨
说法五德
说法印
说法妙
佛类词典(续上)
说不可思议品说示
说四众过戒
说出世部
说出苦道无所畏
说因部
说戒
说戒日
说戒师
说戒犍度
说法
说法三轨
说法五德
说法印
说法妙
说不可思议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之异名。
(经名)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之异名。
说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说教法而示人也。净影维摩经疏曰:「将言对法名之为说,以言对人目之为示。」
(术语)说教法而示人也。净影维摩经疏曰:「将言对法名之为说,以言对人目之为示。」
说四众过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显教十重戒之一。
(术语)显教十重戒之一。
说出世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Lokottarava%dinah,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第二百年自大众部中分出。此部所说者,世间之法,为自颠倒惑业而生之果。悉是假名,无有实体,唯出世之法,非由颠倒而起,道与道果皆实。故从所立之义,名为说出世。见宗轮论述记。
【佛学常见辞汇】
小乘二十部之一,于佛灭后二百年由大众部中分出。
(流派)Lokottarava%dinah,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第二百年自大众部中分出。此部所说者,世间之法,为自颠倒惑业而生之果。悉是假名,无有实体,唯出世之法,非由颠倒而起,道与道果皆实。故从所立之义,名为说出世。见宗轮论述记。
【佛学常见辞汇】
小乘二十部之一,于佛灭后二百年由大众部中分出。
说出苦道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四无所畏之一。(参见:四无畏)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无畏)
(术语)佛四无所畏之一。(参见:四无畏)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无畏)
说因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Hetuva%da%h!,说一切有部之别名。(参见:说一切有部)
【佛学常见辞汇】
说一切有部的别名。
(流派)Hetuva%da%h!,说一切有部之别名。(参见:说一切有部)
【佛学常见辞汇】
说一切有部的别名。
说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律之作法,每半月终,其日集大众,读戒经,又于半月间令忆出所犯之罪,而说其罪,以长善除恶。梵曰布萨。译言净住,长净。是就其功能而名之者。就其日之作为则曰说戒,就比丘之忏悔则曰说罪。此说戒秘密,不受具足戒者,不使得听。行持钞上四曰:「布萨此云净住。」寄归传二曰:「言说罪者,意欲陈罪说己先愆,改往修来,至诚恳责。半月半月为褒洒陀,朝朝暮暮忆所犯罪。褒洒是长养义,陀是净义,意明长善净除破戒之过,昔云布萨者讹略也。」涅槃经三曰:「有一童子不善修习身口意业,在屏隈处盗听说戒,密迹力士承佛神力以金刚杵碎之如尘。」
(术语)律之作法,每半月终,其日集大众,读戒经,又于半月间令忆出所犯之罪,而说其罪,以长善除恶。梵曰布萨。译言净住,长净。是就其功能而名之者。就其日之作为则曰说戒,就比丘之忏悔则曰说罪。此说戒秘密,不受具足戒者,不使得听。行持钞上四曰:「布萨此云净住。」寄归传二曰:「言说罪者,意欲陈罪说己先愆,改往修来,至诚恳责。半月半月为褒洒陀,朝朝暮暮忆所犯罪。褒洒是长养义,陀是净义,意明长善净除破戒之过,昔云布萨者讹略也。」涅槃经三曰:「有一童子不善修习身口意业,在屏隈处盗听说戒,密迹力士承佛神力以金刚杵碎之如尘。」
说戒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印度以阴历之一月,分为白月黑月之两半,于白黑月之终日,行说戒之式。即每月十五日与三十日也。即布萨也。
(术语)印度以阴历之一月,分为白月黑月之两半,于白黑月之终日,行说戒之式。即每月十五日与三十日也。即布萨也。
说戒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说戒日读戒本之人。一座之长老勤之。
(术语)于说戒日读戒本之人。一座之长老勤之。
说戒犍度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犍度之一。半月会僧众说戒,行忏悔之式,定布萨之式。(参见:布萨)
(书名)二十犍度之一。半月会僧众说戒,行忏悔之式,定布萨之式。(参见:布萨)
说法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经曰:「众圣之王说法教化。」法华玄义六曰:「诸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有因缘故亦可说。」
【佛学常见辞汇】
演说佛的教义。
(杂语)法华经曰:「众圣之王说法教化。」法华玄义六曰:「诸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有因缘故亦可说。」
【佛学常见辞汇】
演说佛的教义。
说法三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三轨弘经。(参见:三轨)
(名数)又曰三轨弘经。(参见:三轨)
说法五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说法使听者生五种之福德:一于当生得长者,以听者不杀人故。二于当生得大富,以听者不盗故。三于当生得端正,以听者意和故。四于当生得名誉,以听者归依三宝故。五于当生得聪明,以听者晓了妙慧故。见贤者五福德经。(参见:五人说法)。又十九说法。(参见:观音)
(名数)说法使听者生五种之福德:一于当生得长者,以听者不杀人故。二于当生得大富,以听者不盗故。三于当生得端正,以听者意和故。四于当生得名誉,以听者归依三宝故。五于当生得聪明,以听者晓了妙慧故。见贤者五福德经。(参见:五人说法)。又十九说法。(参见:观音)
说法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说法之印契也。有三种:一左右手各捻其无名指与拇指之指头,馀指舒散,左手仰于心前,右手覆于其上,而勿使相著。二捻两手中指与拇指,无名指与头指散而稍曲,使小指直立,横左手安于胸上,竖右手安于乳。三捻两手头指与拇指,中无名小三指并舒,左手仰掌,安于胸上,以右手腕著于中指等头。以掌向外。此三种如其次第,为化报法三身说法之相也。见大疏演奥钞十四。
(印相)说法之印契也。有三种:一左右手各捻其无名指与拇指之指头,馀指舒散,左手仰于心前,右手覆于其上,而勿使相著。二捻两手中指与拇指,无名指与头指散而稍曲,使小指直立,横左手安于胸上,竖右手安于乳。三捻两手头指与拇指,中无名小三指并舒,左手仰掌,安于胸上,以右手腕著于中指等头。以掌向外。此三种如其次第,为化报法三身说法之相也。见大疏演奥钞十四。
说法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迹门十妙之一。如来说大小偏圆之法,咸使众生悟入于佛之知见也。
【三藏法数】
谓说大小乘偏圆之法,咸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一音宣演,不可思议。经云: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是也。(偏圆者,谓小乘之法,所谈之理,非中名偏。大乘之法,所谈之理,具足圆满,名圆也。)
(术语)法华迹门十妙之一。如来说大小偏圆之法,咸使众生悟入于佛之知见也。
【三藏法数】
谓说大小乘偏圆之法,咸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一音宣演,不可思议。经云: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是也。(偏圆者,谓小乘之法,所谈之理,非中名偏。大乘之法,所谈之理,具足圆满,名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