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24,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说古
正说
后说
说过
称说
词说
词说
辩说
两说
说理
图说
强说
语说
道说
分说
《國語辭典》:说古(說古)  拼音:shuō gǔ
讥人的说话内容荒诞不经,无法稽考。如:「你这番话不是说古,又是什么?」
分類:历史
《漢語大詞典》:正说(正説)
犹正论。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或牢笼一世,或苞举一家,自可申不刊之格言,弘至公之正説。”
《骈字类编》:后说(后说)
诗序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笺哀盖字之误也当为衷衷谓中心恕之疏论语云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此序之义也论语注云哀世夫妇不得此人不为减伤其爱此以哀为衷彼仍以哀为义者郑荅刘琰云论语注人间行久义或宜然故不复定后说郑以为疑故两解之也 云笈七签西升须说以无欲为体故云当持上慧源妙真一后说既盛明真一故以真一为体
又音脱易睽上九暌孤见豖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分类:后说
《韵府拾遗 个韵》:说过(说过)
荀子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分类:说过
《國語辭典》:称说(稱說)  拼音:chēng shuō
述说、陈述。《汉书。卷四九。晁错传》:「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汉。刘向《列女传。卷五。代赵夫人》:「姊引义理,称说节礼。」
分類:称说陈述
《漢語大詞典》:词说(詞説)
(1).犹言辞。旧唐书·田弘正传:“ 裴度 明理体,词説雄辩, 弘正 听其言,终夕不倦。” 明 海瑞 《贺李东城荣奖序》:“今世官於其地者,治下人往往粉饰词説,借贵人为文,架无为有,增细以巨,裂綵书其言进之,諛风行而天下无公议矣。” 张难先 《科学补习所始末》:“ 瑛 年少英挺,善词説,闻者莫不感动。”
(2).文体名。 王闿运 《论文体》:“《天问》是赞,《九章》是赋,《大招》是誄,《卜居》《渔父》是词説。故自来以 屈 为词赋,以 司马 为文章祖。”
《漢語大詞典》:词说(詞説)
谓以言辞游说。 清 章学诚 校雠通义·汉志诸子:“纵横者,词説之总名也。”
分類:言辞游说
《國語辭典》:辩说(辯說)  拼音:biàn shuō
辩解说明。如:「组长在会议中,针对经理对他的企划案的质疑加以辩说。」《荀子。非十二子》:「辩说譬谕,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奸说。」
《漢語大詞典》:两说(兩説)
战国 时 鲁仲连 说 新垣衍 而使 秦 退军五十里,又致书守 聊城 的 燕 将而克 聊城 。后以“两説”指 鲁仲连 。说,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文选·鲍照〈拟古〉》:“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李善 注:“两説,谓 鲁连 説 新垣衍 及下 聊城 。”参阅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國語辭典》:说理(說理)  拼音:shuō lǐ
1.说明理由。如:「就为这件事情,他正在那里说理呢!」
2.讲理。如:「他是一个说理的人。」
《國語辭典》:图说(圖說)  拼音:tú shuō
附有图画以助解说明的著作。如宋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
《漢語大詞典》:强说(强説)
亦作“彊说”。 强为解说或答辩。吕氏春秋·精通:“故君子诚乎此而諭乎彼,感乎己而发乎人,岂必彊説乎哉?”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吾闻问阴对阳,谓之彊説。”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若谓圣人之经,不当变易以就己意,则寧闕之而勿讲,要不可随文而强説也。”
《漢語大詞典》:语说(語説)
合语之说。合语,谓旅酬时互相谈论义理。礼记·文王世子:“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説,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 郑玄 注:“语説,合语之説也。” 孔颖达 疏:“言合语者,谓合会义理而语説也。” 陈澔 集说:“大乐正教世子及士以舞干戚之容节,及合语之説,与乞言之礼,此三者,皆大乐正授之以篇章之数。”
《漢語大詞典》:道说(道説)
称说;口头表达。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非 为人口吃,不能道説,而善著书。”《敦煌曲子词·倾杯乐》:“每道説水济(际)鸯鸞,惟指樑间双鷰。” 明 李梦阳 《玄明宫行》:“今冬有人自京至,向我道説 玄明宫 。”
《國語辭典》:分说(分說)  拼音:fēn shuō
辩白、细说。《西游记》第二○回:「那妖精那容分说,急近步,丢一个架子,望八戒劈脸来抓。」《老残游记》第一七回:「不由分说,拉老残往椅子上去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