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结说
【佛学次第统编】
已上七科,即是生灭道谛。四谛中前二为世间因果,谓苦果集因。后二为出世因果,谓灭果道因。何故不顺因果,而列果因?以钝根者举因推果难,举果推因易也。
就取行说
【佛学次第统编】
就取行上说,大乘之人应谛信者,即是大乘宗本三句。
一、信知成佛之因,即是发菩提心。
二、信知为菩提心根本者,即是大慈悲心。
三、信知究竟之道,即是方便。
说法五福德
【佛学次第统编】
贤者五福德经云说法五福德:
一、长寿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故今世得长寿福德。(上中下语者即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
二、多财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教人布施。若盗窃者,闻法不盗,便能行施,是故今世得多财福德。
三、端正无比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随顺正法。令闻法者,和气安心,颜色悦怿,自生光泽,是故今世得端正无比福德。
四、名誉远闻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以善及人。令闻法者,归敬三宝,相从者众,是故今世得名誉远闻福德。
五、聪明大智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乐说无吝。令闻法者,妙慧开解,是故今世得聪明大智福德。
通说
【佛学次第统编】
佛云:「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
佛云:「念行大慈,安立众生。」
佛云:「谦恭慈仁,安慰众人。」
佛云:「敬上念下,矜恤孤贫。」
方等经云:「长幼后先,相事以礼。」
佛云:「当同利与下同欢。」
佛云:「护一切十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皆欲令解脱勤苦,富乐安隐。念一切十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视之护之,如母亲护赤子,一切平等,无有异意。」
佛云:「为一切众生求安乐故,为灭一切众生诸忧苦恼满其愿故。」
佛云:「以无嫉妒合聚众人,以功德归于一切人。」
佛云:「见他德行不能称赞,以恶心瞋心隐藏他善者,犯重垢罪。」
未曾有经云:「施食施法,有何功德?」答曰:「布施饮食,济一日之命,施珍宝财物,济一世之乏,增益系缚,设法教化,名为法施,能令众生出世间道。」
大丈夫论云:「财施者除众生身苦,法施者除众生心苦,财施者为其作无尽财,法施者为能作无尽智,财施者为得身乐,法施者为得心乐,财施者为愚人所乐,法施者为智者所乐。」
佛云:「彼不善者,为贤致谤,是故佛律黜夫恶者,譬如苗中生草,不去害禾。」
佛云:「见有众生应诃责者,应折伏者,应罚黜者,以染污心不诃责,若诃责不折伏,若折伏不罚黜,是名为犯众多罪。」
佛云:「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
哑子做梦说不出
【俗语佛源】
无门关·赵州狗子》说:「无门著语曰:参个『无』字,昼夜提撕,莫作虚无会,莫作有无会,如吞了个热铁丸相似,吐又吐不出;荡尽从前恶知恶觉,久久纯熟,自然内外打成一片,如哑子得梦,只许自知。」谓不可言说的内證自悟的境界。后来人们用「哑子梦见娘,有话无说场」比喻心里明白,但无法表达出来的痛苦情景。如元·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真个是哑子做梦说不的(出),落可便闷的人心碎。」即是一例。(无名氏)
横说竖说
【俗语佛源】
多方取譬,反复详述,以求详尽,使对方容易理解,谓之「横说竖说」。如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说须出自己之意,横说竖说,以抑扬详瞻为上。」语本于禅宗。《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子。」多方取譬,旁敲侧击,毕竟不许一语道破,正是禅宗说「话头」的特色。禅宗有顿悟的南宗和渐悟的北宗。横说属于顿悟,竖说属于「渐悟」。禅宗以「顿悟」为主,自称「宗门」,称经教为「教门」。在这个意义上,「横说」为「宗门」,「竖说」为「渐门」。佛经上还有「横遍十方,竖穷三世」之说,「横」属时间,「竖」属空间。再如儒家有经书,又有纬书,亦可称为「横说竖说」。(李明权)
二种说法
【三藏法数】
(出宝性论)
〔一、细〕,谓如来为诸菩萨演说甚深微妙之法,以依第一义谛而说,故名为细。(第一义谛者,如来所證出世间之妙理也。)
〔二、粗〕,谓如来或时为诸众生演说诸法名字章句,种种差别,以依世谛而说,故名为粗。(世谛者,谓世间一切诸法也。)
三义──器世间说法有三义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约通力说〕,约,犹依也。谓佛以神通力,令诸世间无情之物,皆能说法,故名约通力说。
〔二、约融通说〕,谓依报之土,正报之身,性本融通,身既说法,土亦能说;即一说一切说,故名约融通说。
〔三、约显理说〕,谓菩萨触对诸境,皆能了知。如对色即显质碍、缘生、无常等义;触类成教,故名约显理说。
四句──同教说听四句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同教者,谓会三乘归一乘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唯说无听〕,谓佛真心外,无别众生,以众生真心,即佛真心故。故所说教,唯佛所现,是名唯说无听。
〔二、唯听无说〕,谓众生心外,更无别佛;以佛真心,即众生真心故。故所说教,即众生自现,是名惟听无说。
〔三、说听双全〕,谓佛真心现时,不碍众生真心现故,是名说听双全。
〔四、说听双寂〕,谓佛即众生,故非佛;众生即佛,故非众生。互夺双亡,则说听双寂。故净名经云:其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是也。
四句──别教说听四句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别教者,圆融具德,异前诸教。
〔一、唯说无听〕,谓众生全在诸佛心中,故则果门摄法无遗。故所说教,唯佛所现,是名惟说无听。
〔二、惟听无说〕,谓佛全在众生心中故,则因门摄法无遗,故所说教,即众生心中自现,是名唯听无说。
〔三、说听双存〕,谓生佛互在,则因果交彻,故众生心中之佛,为佛心中之众生说法;佛心中之众生,听众生心中之佛说法,是名说听双存。
〔四、说听双寂〕,谓众生全在佛,则同佛非生;佛全在众生,则同生非佛。两相形夺,二位齐融。则佛心中之众生无听,众生心中之佛无说,是名说听双寂。
四谤──说法四谤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定有是增益谤〕,定有者,谓不知真如之理,离相寂灭,性本不有,而言真如决定是有者,则成增益谤也。
〔二、定无是损减谤〕,定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不可变坏,性本不空,而言真如决定是无者,则成损减谤也。
〔三、亦有亦无是相违谤〕,亦有亦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是即有之空,即空之有;而言真如亦有,是不知即空;又言真如亦无,是不知即有。二边共执,则成有无相违谤也。
〔四、非有非无是戏论谤〕,非有非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具有无之德,而言真如非有,又言真如非无,二边不定,则成戏论谤也。
五种说法──如来五种说法
【三藏法数】
(出思益梵天所问经)
〔一、言说〕,言说者,以言音而说法也。谓如来或说过去、未来、现在之法,或说世间、出世间法,悉为化导众生。乃至恒河沙劫,说无穷尽。虽如是说,而不坏法性,亦不著法性也。
〔二、随宜〕,随宜者,随顺众生之所宜也。谓如来所说种种诸法,或偏或圆,或顿或渐,皆是随顺众生之机,称其根器,悉令开解也。
〔三、方便〕,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犹善巧也。谓如来说布施得大富,说持戒得生天,说忍辱得离诸瞋恚,说精进得具诸功德,说禅定得息诸散乱,说智慧得舍诸烦恼,如是种种方便,开化众生,莫不为令超脱苦轮,得诸法乐也。
〔四、法门〕,法者,如来所说之法也。门以出入为义。谓如来说诸妙法,开解脱门,普令一切有情,皆得出离生死苦趣,而入解脱清净之域也。
〔五、大悲〕,悲,悯伤也。谓如来悯众生,故兴大悲心为之说法,而拔其苦也。若众生著贪爱者,为说不净;著瞋恚者,为说慈悲;乃至染著法者,说一切离染之法乐;著众苦不净而居家者,为说出离之法。如来作如是种种说者,莫不为令一切众生脱离众苦也。
五福德──说法五福德
【三藏法数】
(出贤者五福德经)
〔一、长寿〕,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故今世得长寿福德。(上中下语,即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
〔二、多财〕,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教人布施。若盗窃者,闻法不盗,便能行施,是故今世得多财福德。
〔三、端正无比〕,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随顺正法,令闻法者,和气安心,颜色悦怿,自生光泽,是故今世得端正无比福德。
〔四、名誉远闻〕,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以善及人,令闻法者,归敬三宝,相从者众,是故今世得名誉远闻福德。(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五、聪明大智〕,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乐说无吝,令闻法者妙慧开解,是故今世得聪明大智福德。
七处说──华严七处说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三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一世主妙严品、二如来现相品、三普贤三昧品、四世界成就品、五华藏世界品、六毗卢遮那品也。(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又云无恼。梵语阿兰若,华言閒静处。菩提场者,如来成道之场也。)
〔第二处,普光明殿〕,普光明殿者,谓其殿众宝所成,光明映照也。又佛于中说法,普放光明故也。此处凡三番聚会,共说十八品经。初于此处说十信等法门,共六品经:一如来名号品、二四圣谛品、三光明觉品、四菩萨问明品、五净行品、六贤首品。次于此处说等觉法门,凡十一品经:一十定品、二十通品、三十忍品、四阿僧祇品、五寿量品、六菩萨住处品、七佛不思议品、八十身相海品、九如来随好光明品、十普贤行品、十一如来出现品。后于此处说离世间法,即经中离世间品也。
〔第三处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即须弥山顶,帝释所居之处也。此处说十住等法门,共六品经:一升须弥山品、二山顶偈赞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发心功德品、六明法品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今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第四处,夜摩天〕,梵语夜摩,华言善时。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也。此处说十行等法门,共四品经:一升夜摩天品、二夜摩偈赞品、三十行品、四十无尽藏品也。
〔第五处,兜率天〕,梵语兜率,华言知足。谓于五欲境上知止足故也。此处说十回向等法门,共三品经:一升兜率天品、二兜率偈赞品、三十回向品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第六处,他化天〕,他化者,诸欲乐境不劳自化,皆由馀天所化,而自在受用故也。此处说十地法门,即经中十地品也。
〔第七处,逝多林〕,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即给孤独园。此处说入法界法门,即经中入法界品也。(给孤独园者,即给孤长者,买祇陀太子之园以奉佛也。)
九会说──华严九会说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语菩提,华言道,树名也,如来于此树下成道,故其处名菩提场。)
〔第一会〕,此会菩提场,普贤菩萨说如来依报因果法门,自第一卷至十一卷,共六品经。(依报者,即所依之国土也。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品也。)
〔第二会〕,此会普光明殿,文殊师利菩萨等说十信等法门,自第十二卷至十五卷,共六品经。(普光明殿者,其殿众宝所成,光明照映。又佛于中说法,普放光明故也。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身心、戒心、愿心也。六品者,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也。)
〔第三会〕,此会忉利天宫,法慧菩萨说十住等法门,自第十六卷至十八卷,共六品经。(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即帝释等三十三天所居之处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六品者,升须弥山顶品,须弥山顶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明法品也。)
〔第四会〕,此会于夜摩天宫,功德林菩萨说十行等法门,自第十九卷至二十一卷,共四品经。(梵语夜摩,华言善时分。以此天时时唱快乐故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四品者,升夜摩天宫品,夜摩宫中偈赞品,十行品,十无尽藏品也。)
〔第五会〕,此会兜率天宫,金刚幢菩萨说十回向等法门,自第二十二卷至三十三卷,共三品经。(梵语兜率,华言知足,以此天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也。十回向者,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三品者,兜率天宫品,兜率天宫偈赞品,十回向品也。)
〔第六会〕,此会他化天宫,金刚藏菩萨说十地法门,自第三十四卷至三十九卷,共一品经。(他化者,谓诸欲乐境不劳自化,皆由他化而自在受用,即他化自在天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一品即十地品也。)
〔第七会〕,此会复于普光明殿,毗卢遮那如来说阿僧祇数量法门,普贤菩萨亦说十大三昧等及等觉法门,自第四十卷至五十二卷,共十一品经。(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梵语三昧,华言正定。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十大三昧者,普光大三昧、妙光大三昧、次第遍往诸佛国土大三昧、清净深入行大三昧、知过去庄严藏大三昧、智光明藏大三昧、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大三昧、众生差别身三昧、法界自在大三昧、无碍轮大三昧也。十一品者,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如来寿量品,诸菩萨住处品,佛不思议法品,如来十身相海品,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普贤行品,如来出现品也。)
〔第八会〕,此会复于普光明殿,普贤菩萨说离世间法门,自第五十三卷至五十九卷,共一品经。(离世间法者,谓超越世间大乘之法也。一品即离世间品也。)
〔第九会〕,此会逝多林,文殊师利菩萨等说入法界法门,自第六十卷至八十卷,共一品。(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即给孤独园也。法界者,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诸佛平等法身之理也。一品,即入法界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