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3,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为恶人说戒戒
圣根本说一切有部
慈氏所说稻秆喻经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痴人说梦
极说
顿说
新薰说
梦中说梦
梦感佛说功德经
尘说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僧肇临刑说偈
演说
佛类词典(续上)
为利倒说戒为恶人说戒戒
圣根本说一切有部
慈氏所说稻秆喻经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痴人说梦
极说
顿说
新薰说
梦中说梦
梦感佛说功德经
尘说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僧肇临刑说偈
演说
为利倒说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十八轻戒之第十六。诫为利养惜法,可答不答:无前无后,谤三宝,倒说经律之文字者。法藏谓之惜法规利戒,太贤谓之贪财惜法戒,大小乘皆制之。或谓唯限于大乘。出菩萨戒义疏卷下。
(术语)四十八轻戒之第十六。诫为利养惜法,可答不答:无前无后,谤三宝,倒说经律之文字者。法藏谓之惜法规利戒,太贤谓之贪财惜法戒,大小乘皆制之。或谓唯限于大乘。出菩萨戒义疏卷下。
为恶人说戒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十八轻戒之一。诫为恶人说佛戒者。盖未受菩萨戒者或外道恶人及邪见人辈,未受佛戒,名为畜生,生生不见三宝,与木头无异,故若为利养向是等恶人,说七佛之教诫,则所化无益,说者唯得罪也。法藏及太贤皆谓之非处说戒戒。以此等人皆为非处也。道俗七众大小二乘俱制之。出梵网经卷下,菩萨戒义疏卷下。
(术语)四十八轻戒之一。诫为恶人说佛戒者。盖未受菩萨戒者或外道恶人及邪见人辈,未受佛戒,名为畜生,生生不见三宝,与木头无异,故若为利养向是等恶人,说七佛之教诫,则所化无益,说者唯得罪也。法藏及太贤皆谓之非处说戒戒。以此等人皆为非处也。道俗七众大小二乘俱制之。出梵网经卷下,菩萨戒义疏卷下。
圣根本说一切有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与说一切有部同。
(流派)与说一切有部同。
慈氏所说稻秆喻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之略名。
(经名)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之略名。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与大乘舍黎娑担摩经,了本生死经,稻秆经同本异译。
(经名)与大乘舍黎娑担摩经,了本生死经,稻秆经同本异译。
痴人说梦
【佛学大辞典】
(杂语)冷斋夜话曰:「僧伽龙朔中游江淮间。其迹甚异。有问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问曰:何国人?答曰何国人。唐李邕作碑,不晓其言,乃书传曰:大师姓何,何国人,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
【俗语佛源】
比喻荒谬至极,不可相信。宋代僧人惠洪的《冷斋夜话》卷九记载:唐代龙朔年间,有异僧名僧伽者游江淮间。有人问:「汝何姓?」僧伽答:「姓何。「又问他是「何国人?」回答「何国人。」李邕据此为僧伽作碑云:「大师姓何,何国人。」惠洪说罢这件事,掩卷笑道:「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按,隋唐时有一个西域城国,名为「何国」,居那密水南,为碎叶国的属国,与汉地有来往。西域僧人多用国名为姓,如安世高是安息国人,康僧会是康息国人。僧伽来是何国,自称姓「何」,不足为奇。看来,「痴人说梦」不是别人,倒是惠洪了。此外,《五灯会元》作「痴人前不得说梦」。卷二十谓:「佛说三乘十二分,顿渐偏园,痴人前不得说梦。」意谓佛法广大深奥,应时说机,难以对愚痴人随便讲说,恐其执著误解。俗语多用之。如《镜花缘》第十八回:「今大贤说他注的为最,甚至此书一出,群书皆废。何至如此?可谓痴人说梦!」又如邓拓《燕山夜话·不要空喊读书》:「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亦作「痴儿说梦」、「痴人说梦话」。例如:清·钱泳《履园丛话·考察·墓碑》:「后之人习焉不察,以为昌黎曾有此例,刻之文集中,而其子孙竟以原稿上石者,实是痴儿说梦矣!」(李明权)
(杂语)冷斋夜话曰:「僧伽龙朔中游江淮间。其迹甚异。有问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问曰:何国人?答曰何国人。唐李邕作碑,不晓其言,乃书传曰:大师姓何,何国人,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
【俗语佛源】
比喻荒谬至极,不可相信。宋代僧人惠洪的《冷斋夜话》卷九记载:唐代龙朔年间,有异僧名僧伽者游江淮间。有人问:「汝何姓?」僧伽答:「姓何。「又问他是「何国人?」回答「何国人。」李邕据此为僧伽作碑云:「大师姓何,何国人。」惠洪说罢这件事,掩卷笑道:「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按,隋唐时有一个西域城国,名为「何国」,居那密水南,为碎叶国的属国,与汉地有来往。西域僧人多用国名为姓,如安世高是安息国人,康僧会是康息国人。僧伽来是何国,自称姓「何」,不足为奇。看来,「痴人说梦」不是别人,倒是惠洪了。此外,《五灯会元》作「痴人前不得说梦」。卷二十谓:「佛说三乘十二分,顿渐偏园,痴人前不得说梦。」意谓佛法广大深奥,应时说机,难以对愚痴人随便讲说,恐其执著误解。俗语多用之。如《镜花缘》第十八回:「今大贤说他注的为最,甚至此书一出,群书皆废。何至如此?可谓痴人说梦!」又如邓拓《燕山夜话·不要空喊读书》:「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亦作「痴儿说梦」、「痴人说梦话」。例如:清·钱泳《履园丛话·考察·墓碑》:「后之人习焉不察,以为昌黎曾有此例,刻之文集中,而其子孙竟以原稿上石者,实是痴儿说梦矣!」(李明权)
极说
【佛学大辞典】
(杂语)至极之说法。教行信證一曰:「一乘究竟之极说。」
(杂语)至极之说法。教行信證一曰:「一乘究竟之极说。」
顿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顿教之说法也。不以小乘为阶梯而说大乘,直说破大乘也。如华严经是。(参见:顿教)
【佛学常见辞汇】
顿教的说法,即没有经过小乘的阶梯而直接即说大乘,如华严经是。
(术语)顿教之说法也。不以小乘为阶梯而说大乘,直说破大乘也。如华严经是。(参见:顿教)
【佛学常见辞汇】
顿教的说法,即没有经过小乘的阶梯而直接即说大乘,如华严经是。
新薰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唯识宗有谓第八识所藏之种子,非为本来固有者,如视为本有,能薰之法,所薰之识,皆有无始以来。即种子亦为无始以来所薰习者。难陀,胜军二师为此说。非宗之正义。
(术语)唯识宗有谓第八识所藏之种子,非为本来固有者,如视为本有,能薰之法,所薰之识,皆有无始以来。即种子亦为无始以来所薰习者。难陀,胜军二师为此说。非宗之正义。
梦中说梦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大般若经五百九十六曰:「复次善勇猛!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说梦境自性总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
(杂语)大般若经五百九十六曰:「复次善勇猛!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说梦境自性总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
梦感佛说功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二卷,属疑伪经。
(经名)具名,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二卷,属疑伪经。
尘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普贤之耳闻之,则至草木国土一微尘,悉常恒说无上之妙法。即十方虚空界一一尘中有刹有佛,常说华严经,谓之尘说刹说。华严旨归曰:「四遍尘道者:谓于十方虚空界中,一一尘处皆有佛刹,悉于其中演说此经。」
(术语)以普贤之耳闻之,则至草木国土一微尘,悉常恒说无上之妙法。即十方虚空界一一尘中有刹有佛,常说华严经,谓之尘说刹说。华严旨归曰:「四遍尘道者:谓于十方虚空界中,一一尘处皆有佛刹,悉于其中演说此经。」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宾头卢原为优陀延王(又云优填王)臣,既出家證阿罗汉果,还国为国王说种种之譬喻,明五欲之可厌恶。
(经名)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宾头卢原为优陀延王(又云优填王)臣,既出家證阿罗汉果,还国为国王说种种之譬喻,明五欲之可厌恶。
僧肇临刑说偈
【佛学大辞典】
(故事)此事僧传不载。惟传灯录二十七曰:「僧肇法师遭秦主难,临就刑说偈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故事)此事僧传不载。惟传灯录二十七曰:「僧肇法师遭秦主难,临就刑说偈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演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布演义理而说示也。法华经序品曰:「演说正法。」八十华严六曰:「依于一实理,演说诸法相。」
【俗语佛源】
其本义是指佛、菩萨为弘传、阐发教义而向众生宣示开讲。《大宝积经·被甲庄严会》说,佛「能为世导师,映蔽人天众,演说无所谓」。据经上说,佛以其:「广长舌」,对天上人间一切众生说法,被称为「天人师」、「大导师」。佛说法无所畏惧,催破一切「外道邪说」,被称为「狮子吼」。佛本著「一实理」,同时适应众生不同的根机,方便善巧地演说不同的法门。据说,佛说一句法义,众生都能依自己的体会而分别受益。高僧说法,也称「演说」。如《晋书·姚兴载记上》记载:后秦国主姚兴曾率众沙门至逍遥园澄玄堂去恭听当时的译经大师鸠摩罗什「演说佛经」。僧人讲经蔚然成风,逐渐面向社会大众,又形成了一种通俗的讲经方式——「俗讲」。后演化成就某一个专门问题向广大听众发表见解,阐明事理,称为「演说」。如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六章:「他的嗓门高极了,还不断挥著手,像发表演说似的。」民间艺人表演说唱,亦称「演说」。如《老残游记》第二回:「这说鼓书本是山东乡下的土调,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些前人的故事。」(李明权)
(术语)布演义理而说示也。法华经序品曰:「演说正法。」八十华严六曰:「依于一实理,演说诸法相。」
【俗语佛源】
其本义是指佛、菩萨为弘传、阐发教义而向众生宣示开讲。《大宝积经·被甲庄严会》说,佛「能为世导师,映蔽人天众,演说无所谓」。据经上说,佛以其:「广长舌」,对天上人间一切众生说法,被称为「天人师」、「大导师」。佛说法无所畏惧,催破一切「外道邪说」,被称为「狮子吼」。佛本著「一实理」,同时适应众生不同的根机,方便善巧地演说不同的法门。据说,佛说一句法义,众生都能依自己的体会而分别受益。高僧说法,也称「演说」。如《晋书·姚兴载记上》记载:后秦国主姚兴曾率众沙门至逍遥园澄玄堂去恭听当时的译经大师鸠摩罗什「演说佛经」。僧人讲经蔚然成风,逐渐面向社会大众,又形成了一种通俗的讲经方式——「俗讲」。后演化成就某一个专门问题向广大听众发表见解,阐明事理,称为「演说」。如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六章:「他的嗓门高极了,还不断挥著手,像发表演说似的。」民间艺人表演说唱,亦称「演说」。如《老残游记》第二回:「这说鼓书本是山东乡下的土调,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些前人的故事。」(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