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说文(說文)  拼音:shuō wén
《说文解字》的简称。参见「说文解字」条。
分類:说文许慎
《国语辞典》: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  拼音:shuō wén jiě zì zhù
书名。清段玉裁撰,为清代研究《说文》重要著作之一。段氏首先根据《说文》体例和宋以前群书所引《说文》辞句校补其讹脱,以求恢复其原貌。再用古书上所用字义,以阐明《说文》的说解和一字多义的由来。创通条例,系联音韵和训诂,对汉字研究贡献卓著。此书引證浩博,考订精确,惟改动原文,增删篆文,不免有武断之处。后附《六书音均表》五篇,依《诗经》用韵和谐声,分古韵为六类十七部,为古音学重要著作。《说文解字注》中每篆下所注古韵部,大都依此而定。
分类:书名著作
《国语辞典》:说文解字诂林(说文解字诂林)  拼音:shuō wén jiě zì gǔ lín
书名。近人丁福保编,六十六册,分前、后、补、附四编和通检。汇集历代治说文者二百馀家之说,分别系于说文各字之下,而成此书。有正续编,为目前说文最完备的注本。
《国语辞典》:说文通训定声(说文通训定声)  拼音:shuō wén tōng xùn dìng shēng
书名。清朱骏声撰,十八卷,附录说雅十九篇,古今韵准一卷。朱氏根据说文九千多字,又增附七千多字,从中分析形声声符一千一百三十七,分古韵为十八部。变更说文体例,按其所分古韵十八部及形声声符排比系联。先就字形构造考明本义,次以古书中通用之义分列为转注、假借、别义等项,兼载声训、古韵。为清代文字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国语辞典》:说文解字(说文解字)  拼音:shuō wén jiě zì
书名。东汉许慎撰,三十卷,为中国第一部有系统分析字形及考究字源的字书。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列五百四十部,首创部首编排法。字体以小篆为主,收录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列古文、籀文等异体为重文,共计一千一百六十三字。每字下的解释大抵先说字义,次及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六书解说文字。晚近注家以清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最为精博。简称为「说文」。
《國語辭典》:论说文(論說文)  拼音:lùn shuō wén
文体名。议论文与说明文的统称。参见「论说」条。
《漢語大詞典》:笺传(箋傳)
注释,解说文义。 宋 欧阳修 《读书》诗:“篇章异句读,解詁及笺传。” 宋 叶适 《徐德操〈春秋解〉序》:“盖笺传之学,惟春秋为难工。”
《漢語大詞典》:玑组(璣組)
珠串。书·禹贡:“厥篚玄纁,璣组。” 孔 传:“璣,珠类,生於水;组,綬类。”一说文彩似玑的丝带。 孙星衍 疏:“璣组玄纁,同为篚实,当非珠璣与组二物,证以 徐州 蠙珠, 雍州 琅玕,皆不入篚,疑组文似璣,故曰璣组,犹织贝之为锦文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禹贡〉玑组:“《禹贡》璣组,乃 荆州 三邦之贡。璣组,古杂佩用之, 苗 人缨络, 湖广 及 云 、 贵 、 四川 皆然,番子俗同。”
《国语辞典》:字鉴(字鉴)  拼音:zì jiàn
书名。元李文仲撰,五卷。专本说文以辨正字体,刊除俗谬,于诸家皆有所驳正。
《国语辞典》:字学举隅(字学举隅)  拼音:zì xué jǔ yú
书名:(1)清龙启瑞撰,一卷。仿《干禄字书》之例,并据说文六书及功令通用字体,以订正讹俗,分辨似、正讹等目,科举时代奉为书法之圭臬。(2)清赵增望著,二卷。共分八类,内容为考證文字笔画,对于学习篆书有所助益。
《国语辞典》:恒言录(恒言录)  拼音:héng yán lù
书名。清钱大昕撰,六卷。从经史、说文、广韵、笔记、诗文等采辑俚语方言,逐一推究其源流、变迁及讹谬。清张鉴、阮常生曾为此书作注释。
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师利菩萨秘密心真言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五字文殊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