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于右任(1876-1964) 名伯循,号心经、髯翁。三原人。工诗、书。
黄鹤楼志·人物篇
于右任(1879—1964) 政治家、教育家。原名伯循,字诱人。陕西泾阳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委员兼审计院院长和监察院院长等职。离开家乡到上海时,曾到过武昌,登临黄鹤楼故址览胜,作词《浪淘沙•黄鹤楼》,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感慨和登斯民于衽席的愿望。
人物简介
于右任(一八七九—一九六四),原名伯循,字诱人,陕西三原人。同盟会会员,南社社员。先后创办过《神州日报》、《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等。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次长,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一九四九年去台湾。诗作内容厚实,书法亦佳。有《于右任诗词集》等。
《國語辭典》:美人计(美人計)  拼音:měi rén jì
1.用美女为饵,诱骗人上当的诡计。《三国演义》第五二回:「赵范欲用美人计赚将军,只等将军醉了,扶入后堂谋杀,将头去曹丞相处献功。」
2.戏曲剧目。三国故事戏。叙述周瑜利用孙权之妹孙尚香布下美人计,使刘备耽于声色中,而不思回荆州,幸而随从赵云依诸葛亮的锦囊妙计,终于使得刘备偕刘夫人孙尚香潜逃回荆州,并使周瑜追兵被张飞所败。
《國語辭典》:迎奸卖俏(迎姦賣俏)  拼音:yíng jiān mài qiào
运用权谋技巧以迎合他人或利用手段,使自己获取更多的非法利益。《孤本元明杂剧。王兰卿。第三折》:「怎受的小儿曹出乖弄丑,苫眼铺眉,迎奸卖俏,点醋尝醯。」也作「卖俏行奸」。
《漢語大詞典》:拖人下水
喻诱人同流合污。 明 李素甫 《元宵闹》第二五出:“这是娘子拖人下水,与我什么相干?”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白沙学案下·给事贺医闾先生钦:“渠以私意干我,我却以正道劝之;渠是拖人下水,我却是救人上岸。”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不去拖人下水,反以自己的丑恶骄人。”
《國語辭典》:甜言蜜语(甜言蜜語)  拼音:tián yán mì yǔ
甜美动听的言语。《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那些人贪他是出钱施主,当面只是甜言蜜语,谄笑胁肩,赚他上手。」《红楼梦》第三回:「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也作「甜言美语」、「甜言软语」、「甜语花言」、「花甜蜜嘴」。
《国语辞典》:损者三友(损者三友)  拼音:sǔn zhě sān yǒu
对自己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包括善于迎合人意、善以媚态劝诱人、巧言而过于谦恭者。《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汉书。卷九三。佞幸传。邓通传》赞曰:「故仲尼著损者三友,王者不私人以官,殆为此也。」
《国语辞典》:和诱罪(和诱罪)  拼音:hé yòu zuì
《刑法》第240条规定,行为人为使未成年之被诱人脱离家庭,在其同意下,使其脱离家庭或其监督人的控制,构成和诱罪。
《漢語大詞典》:胡捏怪
谓挑唆引诱人做坏事。 明 朱有燉 《继母大贤》:“这小儿向 莒城 为经纪,一去了个月餘不到来,被这两个帮闲钻懒的胡揑怪。”
《漢語大詞典》:诲奸导淫(誨奸導淫)
引诱人做奸恶淫荡等坏事。 姚锡钧 《春声自序》:“若夫诲奸导淫,使今之社会风尚为江河之日下,则我知免尔。”
《漢語大詞典》:迷魂局
比喻令人迷惑、诱人上当的骗局。《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卷目:“ 张溜儿 熟布迷魂局, 陆蕙娘 立决到头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