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诰命(誥命) 拼音:gào mìng
1.古时朝廷颁赐爵位的诏令。如明制为一品至六品皆授以诰命,清制则为一品至五品授以诰命。
2.受过封号的妇女。《儒林外史》第二○回:「我而今是要做官的,你就是诰命夫人。」《红楼梦》第七一回:「左边下手一席,陪客是锦乡侯诰命与临昌伯诰命;右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主位。」
2.受过封号的妇女。《儒林外史》第二○回:「我而今是要做官的,你就是诰命夫人。」《红楼梦》第七一回:「左边下手一席,陪客是锦乡侯诰命与临昌伯诰命;右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主位。」
《漢語大詞典》:训诰(訓誥)
《國語辭典》:六体(六體) 拼音:liù tǐ
1.书经的六种文体。指典、谟、训、诰、誓、命。
2.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3.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翼奉》:「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4.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也称为「六书」。
5.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 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瑰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6.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书。」唐。贾公彦。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也称为「六书」。
2.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3.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翼奉》:「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4.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也称为「六书」。
5.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 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瑰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6.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书。」唐。贾公彦。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也称为「六书」。
《漢語大詞典》:典诰(典誥)
(1).《尚书》中《尧典》、《汤诰》等篇的并称。亦泛指经书典籍。《汉书·王莽传中》:“各策命以其职,如典誥之文。”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 孟坚 辞惟温雅,理多愜当。其尤美者,有典誥之风,翩翩奕奕,良可咏也。”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迨已极其暴厉恣睢之能事,犹恐力有弗逮,则又文之以古昔之典誥,夸之以神武之声威。”
(2).指典章诏令一类文字。《三国志·吴志·王蕃华覈等传论》:“ 华覈 文赋之才,有过於 曜 ,而典誥不及也。” 南朝 梁 沈约 《修定乐书疏》:“《檀弓》残杂,又非方幅典誥之书也。”
(3).指草拟诏令的官职。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近者,代言之臣未尝副吾意;若使居典誥之任,亦国华也。”
(2).指典章诏令一类文字。《三国志·吴志·王蕃华覈等传论》:“ 华覈 文赋之才,有过於 曜 ,而典誥不及也。” 南朝 梁 沈约 《修定乐书疏》:“《檀弓》残杂,又非方幅典誥之书也。”
(3).指草拟诏令的官职。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近者,代言之臣未尝副吾意;若使居典誥之任,亦国华也。”
《國語辭典》:官诰(官誥) 拼音:guān gào
古代朝廷封赠职官的诰命。唐。杜荀鹤 贺顾云侍御府主与子弟奏官诗:「孝经始向堂前彻,官诰当从幕下迎。」《水浒传》第三三回:「小弟舍著弃了这道官诰,和那厮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