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聪明误(聰明誤)
见“ 聪明反被聪明误 ”。
《國語辭典》:聪明反被聪明误(聰明反被聰明誤)  拼音: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
(谚语)自恃聪明,却反而误了自己。《通俗常言疏證。智愚。聪明反被聪明误》引《通俗编。俚语集对》:「聪明反被聪明误,恶强自有恶强磨。」
《漢語大詞典》:遗误(遺誤)
亦作“ 遗悮 ”。
(1).遗漏和错误;过失。后汉书·列女传·蔡琰:“於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北史·杨汪传:“时繫囚二百餘人, 汪 通宵究审,詰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宋 梅尧臣 《王侍讲原叔挽词》之一:“博古无遗悮,遭时有重名。”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六:“近日讲官小有遗误,遽遭纠劾,荷蒙圣恩,时置不问。”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六:“只要调查周到,没有遗误就行。”
(2).贻误;耽误。 清 吴仪 《〈长生殿〉序》:“然 则成 ( 高明 )以‘不寻宫数调’自解,韵每混通,遗悮来学。”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他老羞变怒,便借桩公事,参了这位爷一本,道他‘刚愎任性,遗误军情’。”清史稿·食货志三:“且虑运军裁革,遗误漕运。” 郭沫若 《黑猫》七:“我只以为这是我们大哥耽溺于腐化的生活而遗误了国家的大业。”
《国语辞典》:误期(误期)  拼音:wù qí
错失约定的期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今夜点灯后,叫他来罢,决不误期了。」
《國語辭典》:误谬(誤謬)  拼音:wù miù
错误、失真。《三国志。卷六五。吴书。韦曜传》:「惧有误谬,数数省读。」
分類:谬误差错
《國語辭典》:正误(正誤)  拼音:zhèng wù
改正错误。如:「文法正误」、「语音正误」。
分類:正错错误
《国语辞典》:误写(误写)  拼音:wù xiě
书写错误。如:「他因误写住址,以致邮寄的包裹被退回。」
《漢語大詞典》:惑误(惑誤)
(1).使之疑而误之。《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姜亮夫 校注:“使之疑而误之也。”
(2).谓迷之使误。《汉书·马宫传》:“臣知妾不得体君,卑不得敌尊,而希指雷同,诡经辟説,以惑误上。”
《漢語大詞典》:误文(誤文)
校勘用语。因抄写、排版等疏忽而造成的文字错误。 清 顾炎武 《〈仪礼郑注句读〉序》:“而此经误文最多,或至脱一简一句。”
《漢語大詞典》:误犯(誤犯)
(1).无意中触犯。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曜 ﹞时有愆过,或误犯 晧 讳,輒见收缚。”
(2).无意中犯罪。晋书·刑法志:“不意误犯谓之过失。”
《漢語大詞典》:误脱(誤脱)
谓文字脱漏讹误。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案‘续经’下当有‘中説’二字,方与上句相对,此偶误脱。”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字以两句相连而误脱例:“周书·程典篇:‘思地慎制,思制慎人,思人慎德,德开开乃无患。’按:德开开三字文不成义,本作‘慎德德开,开乃无患’,与上文皆四字为句,两‘慎德’字相连,误脱其一而义不可通矣。”
《漢語大詞典》:沦误(淪誤)
沉溺于谬误。《文选·鲍照〈拟古〉诗之一》:“南国有儒生,迷方独沦误。” 李善 注:“沉沦谬误也。” 唐 皇甫冉 《题裴二十一新园》诗:“穷年无牵缀,往事惜沦误。”
分類:沉溺谬误
《漢語大詞典》:枉误(枉誤)
错误,差误。《元典章·吏部八·案牍》:“词理不可考视,情实不可悉知,伏虑其间枉误必多。”
分類:错误差误
《高级汉语词典》:误称  拼音:wù chēng
错误地称呼;叫错名字
分类:误称
《漢語大詞典》:误断(誤斷)
错误的判断。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一章第一节:“但这样的数目很容易使人发生一个错误的判断:便是 商 代的社会是一个渔猎时代的宗教迷信的社会。这个误断应该要先加以御防。”
分類:错误判断
《韵府拾遗 纸韵》:误已(误已)
郝经诗政如道傍室牵制终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