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偏误(偏误)  拼音:piān wù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中,母体平均值和样本平均值之间的数差。偏误的产生,一方面是访问员的偏误,一方面是选样的偏误。
《漢語大詞典》:坐误(坐誤)
(1).犯误判罪。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忽一人独呼曰:‘寃哉 荷花儿 ,杀人者我也。’兵卒逮至法场,输服无异辞。时 荷花儿 已刑毕,故翁与曹郎 徐贸源 而下,皆坐误罢归。”
(2).坐失(时机)。 毛泽东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否则,因循坐误,责有攸归;全国丧亡,嗟悔无及。”
分類:判罪时机
《漢語大詞典》:误失(誤失)
(1).差错;讹误。旧唐书·孙伏伽传:“﹝ 贞观 ﹞五年,坐奏囚误失免官。” 宋 韩琦 《谢放免勘劾相州差壮城兵士表》:“郡条纷冗,难逃误失之愆;使部按绳,当坐旷隳之责。” 宋 王安石 《乞改三经义误字札子》:“因得疾病之间,考正误失,谨録如后。”
(2).因耽误而丢失。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三章:“司机们都想用速度来弥补误失的路程,卡车一辆接一辆地向前呜呜飞驰。”
《國語辭典》:误伤(誤傷)  拼音:wù shāng
无意间失手伤害他人。《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那法司检拟郭威弹雀,误中顾驴儿额上,系是误伤杀人,情理可恕。」《红楼梦》第八五回:「大哥人命是误伤,不是故杀。」
《骈字类编》:花误(花误)
元 陈基 久雨 云浮沧海日,花误洞庭春。
《國語辭典》:担误(擔誤)  拼音:dān wù
延误、耽搁。《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人家因寻地艰难,每每担误著先人,不能就葬。」
《國語辭典》:误解(誤解)  拼音:wù jiě
1.理解错误、判断错误。如:「我原本是一番好意,想不到你却误解了我的意思。」
2.不正确的看法、见解。如:「决策单位决定对外公布公司的营运状况,以消除外界的诸多误解。」
《高级汉语词典》:误教  拼音:wù jiào
进行错误的或质量低劣的教学
《國語辭典》:贻误(貽誤)  拼音:yí wù
耽误。《清史稿。卷一二。高宗本纪三》:「以额驸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贻误军机,褫爵禁锢。」
《漢語大詞典》:故误(故誤)
法律用语。知而故犯与误犯。 唐 崔融 《代宰相上尊号表》:“除指斥之坐,议故误之条。”
《漢語大詞典》:聪明误(聰明誤)
见“ 聪明反被聪明误 ”。
《國語辭典》:聪明反被聪明误(聰明反被聰明誤)  拼音: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
(谚语)自恃聪明,却反而误了自己。《通俗常言疏證。智愚。聪明反被聪明误》引《通俗编。俚语集对》:「聪明反被聪明误,恶强自有恶强磨。」
《漢語大詞典》:遗误(遺誤)
亦作“ 遗悮 ”。
(1).遗漏和错误;过失。后汉书·列女传·蔡琰:“於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北史·杨汪传:“时繫囚二百餘人, 汪 通宵究审,詰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宋 梅尧臣 《王侍讲原叔挽词》之一:“博古无遗悮,遭时有重名。”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六:“近日讲官小有遗误,遽遭纠劾,荷蒙圣恩,时置不问。”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六:“只要调查周到,没有遗误就行。”
(2).贻误;耽误。 清 吴仪 《〈长生殿〉序》:“然 则成 ( 高明 )以‘不寻宫数调’自解,韵每混通,遗悮来学。”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他老羞变怒,便借桩公事,参了这位爷一本,道他‘刚愎任性,遗误军情’。”清史稿·食货志三:“且虑运军裁革,遗误漕运。” 郭沫若 《黑猫》七:“我只以为这是我们大哥耽溺于腐化的生活而遗误了国家的大业。”
《国语辞典》:误期(误期)  拼音:wù qí
错失约定的期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今夜点灯后,叫他来罢,决不误期了。」
《國語辭典》:误谬(誤謬)  拼音:wù miù
错误、失真。《三国志。卷六五。吴书。韦曜传》:「惧有误谬,数数省读。」
分類:谬误差错
《國語辭典》:正误(正誤)  拼音:zhèng wù
改正错误。如:「文法正误」、「语音正误」。
分類:正错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