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尝试错误学习(尝试错误学习)  拼音:cháng shì cuò wù xué xí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观察猫开笼取食的学习历程,而发展出尝试错误学习的理论。该理论以为学习之初,个体面对新的情境,多缺乏适当的反应,经多次尝试后,个体将保留能获得满意结果的反应,而放弃错误的反应。一再练习后,个体终能经学习而做出完全正确的反应。
《国语辞典》:误国害民(误国害民)  拼音:wù guó hài mín
败坏国政,使人民受害。《精忠岳传》第七四回:「张俊身为大将,不思报效,专权乱政,误国害民。」也作「误国殄民」、「误国殃民」。
《国语辞典》:误国欺君(误国欺君)  拼音:wù guó qī jūn
贻误国事,欺骗君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误国欺君,侵剥百姓,虽官高禄厚,难道不是大盗?」也作「欺君误国」。
《国语辞典》:误国殄民(误国殄民)  拼音:wù guó tiǎn mín
贻误国事,荼毒人民。元。周密《齐东野语。卷七。洪君畴》:「贪缪之相误国殄民,逐之已晚,亦曰为内侍翻本也。」也作「误国害民」、「误国殃民」。
《国语辞典》:误入歧途(误入歧途)  拼音:wù rù qí tú
因一时迷惑而走入错误的路径和环境。如:「青少年常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只要有悔意,不妨给他们一次重生的机会。」
《国语辞典》:因循坐误(因循坐误)  拼音:yīn xún zuò wù
依循旧规,以致耽误了事情。《孽海花》第二四回:「威毅伯还在梦里,要等英、俄公使调停的消息哩!照这样因循坐误,无怪有名的御史韩以高约会了全台,在宣武门外松筠庵开会,提议参劾哩!」
《国语辞典》:悖误(悖误)  拼音:bèi wù
语言运用或心理臆测的疏失。如:「用『雪上加霜』来形容失败后坚强站起来的情况,也可算是言语悖误了。」也作「谬误」、「过失」、「错失」。
《国语辞典》:不得有误(不得有误)  拼音:bù dé yǒu wù
不可出任何差错。带有命令的语气。如:「这件事交代给你,快去快回,不得有误!」
《国语辞典》:正误表(正误表)  拼音:zhèng wù biǎo
改正内容错误部分的报表、表格。
《国语辞典》:刊误表(刊误表)  拼音:kān wù biǎo
订正文字谬误的对照表。
《国语辞典》:误餐费(误餐费)  拼音:wù cān fèi
因公误餐所支领的特别津贴。如:「周日加班,除加班费外,另有误餐费。」
《国语辞典》:扶同诖误(扶同诖误)  拼音:fú tóng guà wù
夥同连累。《水浒传》第六二回:「虽是在梁山泊住了许多时,这个是扶同诖误,难问真犯。」
分类:连累
《漢語大詞典》:垢误(垢誤)
谓蒙耻受害。后汉书·刘虞传:“诸君各据州郡,宜共勠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
分類:受害
《漢語大詞典》:搁误(擱誤)
犹耽误。 吴组缃 《山洪》十四:“他的婚期就在这两天,恐怕要搁误了。”
分類:耽误
《漢語大詞典》:夺误(奪誤)
抄刊古书而形成的文字脱漏或讹误。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扬州二十四桥:“按依此数之,未足二十四数,疑有夺误也。” 郭沫若 《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不幸 刘商 的序文抄本有夺误,脱了一个‘嫁’字,便由 朱文长 妄作聪明而把 董生 解为 董庭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