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误听
错误地听信;听错。例如:误听恶语。
《國語辭典》:错误(錯誤)  拼音:cuò wù
不对、不正确。唐。王睿〈三惑论〉:「过谬错误,莫得知矣。」唐。皮日休 襄州春游诗:「映柳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
《漢語大詞典》:迷误(迷誤)
亦作“ 迷悮 ”。
(1).迷惑谬误。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往来赂遗”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既不欲劳动干戈,远涉大川,费役如彼,又悼边陲遗餘黎民,迷误如此。” 唐 骆宾王 《和道士闺情诗启》:“类西 秦 之镜,照彻心灵;同南指之车,导引迷悮。” 宋 王禹偁 《谢赐御制逍遥咏秘藏诠表》:“足可以指迷悮於羣生,扇穆清於四海。” 孙中山 《行易知难·知行总论》:“欲使后知后觉者,了然於向来之迷误,而翻然改图。”
(2).使迷惑;贻误。 汉 焦赣 《易林·损之谦》:“闇昧冥语,转相迷误。”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逆臣 孙秀 ,迷误 赵王 ,当共诛讨。” 明 袁宗道 《论文下》:“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
《骈字类编》:一误(一误)
晋书谢安传:先是安发石头,金鼓忽破。又语未尝谬而忽一误,众亦怪异之,寻薨。
《国语辞典》:无误(无误)  拼音:wú wù
没有错误。如:「这些帐经核对后均无误。」
分类:无误错误
《國語辭典》:脱误(脫誤)  拼音:tuō wù
失误、脱漏差误。《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國語辭典》:过误(過誤)  拼音:guò wù
过失。《书经。梓材》汉。孔安国。传:「察民以过误残败人者,当宽宥之。」
《國語辭典》:舛误(舛誤)  拼音:chuǎn wù
错误。《旧唐书。卷八○。褚遂良传》:「太宗尝出御府锦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分類:舛误错误
《國語辭典》:误杀(誤殺)  拼音:wù shā
因错误而杀死原本无意杀害的人。如:「警匪枪战时,最容易误杀路人。」
《國語辭典》:误传(誤傳)  拼音:wù chuán
传递失误。如:「他一时失手,将球误传给对方球员,丧失得分的机会。」
《漢語大詞典》:误信
错误地相信。例如:误信谗言。
分類:错误相信
《国语辞典》:误投(误投)  拼音:wù tóu
错误的投递。如:「信件误投」。
分类:错误投递
《漢語大詞典》:误书(誤書)
文字上有错误的书籍;误字。北齐书·邢卲传:“有书甚多,而不甚讐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东坡 《春帖》用‘翠管银罌’,出 老杜 《腊日》诗,而注者改为‘银鉤’,此 邢子才 所以有日思误书之语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四皓名:“按《三辅旧事》云:‘ 汉惠帝 为四皓作碑,当时所鐫,必无误书。’”清史稿·文苑传一·陆圻:“性颖异,善思误书。尝读韩非子‘一从而咸危’,曰:‘是“一徙而成邑”也。’”
《國語辭典》:耽误(耽誤)  拼音:dān wù
延迟致误。《金史。卷二三。五行志》:「有童谣云:『青山转,转山青。耽误尽,少年人。』」《文明小史》第二回:「大家都是扣准了日子来考,那里能够耽误这许多天?」
《國語辭典》:误点(誤點)  拼音:wù diǎn
延误规定的时间。如:「火车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