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5
词典
1
分类词汇
24
共25,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词典
误会
分类词汇
口舌
错见
躄躠
阴阳交错
冰释
错疑
辨白
疑相
错怪
辩白
杨虎围匡
疑心生暗鬼
以辞害意
焕然冰释
《國語辭典》:
误会(誤會)
拼音:
wù huì
1.判断错误。如:「对不起,是我误会你了。」
2.错误的了解。如:「这件事情完全是一场误会。如今误会冰释,大家应该要和好如初。」
分類:
误会
错误
地理
理解
国公
《國語辭典》:
口舌
拼音:
kǒu shé
1.说话的器官。《易经。说卦》:「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
2.劝说,交涉时的言语、言辞。《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咱非六国愚主,怎被你口舌所能摇撼?」
3.言语上的争吵、争执。《儒林外史》第一七回:「我是个良善人家,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
4.谈论、评论。《红楼梦》第七七回:「这才乾净,省得旁人口舌。」
分類:
口舌
议论
争吵
言语
劝说
谈论
争执
争辩
误会
器官
交涉
纠纷
言辞
《國語辭典》:
错见(錯見)
拼音:
cuò jiàn
发生误会。《三国演义》第八回:「布曰:『司徒少罪。布一时错见,来日自当负荆。』」
分類:
误会
《漢語大詞典》:
躄躠
犹误会。
《
儿女英雄传
》
第二六回:“﹝ 何玉凤 ﹞早把一腔怒气撇在九霄云外,心中只有暗暗的佩服,却又一时不好改口;无奈何,倒合人家闹了个躄躠。”
分類:
误会
《国语辞典》:
阴阳交错(阴阳交错)
拼音:
yīn yáng jiāo cuò
比喻各种偶然因素凑在一起所造成的误会。《封神演义》第三五回:「闻太师这一回阴阳交错,一时失计。」也作「阴差阳错」、「阴错阳差」。
分类:
偶然
因素
造成
误会
《國語辭典》:
冰释(冰釋)
拼音:
bīng shì
像冰溶解消散,不留痕迹。比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失。如:「他们之间的误会已冰释,握手言欢了。」晋。
杜预
〈
春秋左氏传序
〉:「涣然冰释,怡然理顺。」宋。
苏轼
〈
答王定国
〉三首之一:「得此佳作,终日喜快,滞闷冰释。」
分類:
溶化
消失
隔阂
误会
涣散
消除
离散
《國語辭典》:
错疑(錯疑)
拼音:
cuò yí
因误会而生疑。《红楼梦》第二八回:「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
分類:
误会
生疑
《國語辭典》:
辨白
拼音:
biàn bái
说明事情的误会过程来消除已受的冤枉。如:「他的冤枉已经辨白了。」《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慧澄道:『是一个少年官人,因仇家诬枉,失了官职,只求一情,即到吏部辨白是非,求得复职,情愿送此珠子。』」也作「辩白」。
分類:
辨白
说明
表白
辨析
白
明白
事实
真相
分辨
清楚
消除
误会
指责
《漢語大詞典》:
疑相
犹误会或差错。
《
儿女英雄传
》
第五回:“公子见那女子这光景,自己也知道这两弔钱又弄疑相了。”
分類:
误会
差错
《國語辭典》:
错怪(錯怪)
拼音:
cuò guài
因误会而对人怨怒。《红楼梦》第七四回:「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文明小史》第三三回:「看你不出,有这许多见识,讲得倒也不错,是我错怪你了。」
分類:
误会
错误
责备
抱怨
《國語辭典》:
辩白(辯白)
拼音:
biàn bái
申辩明白。《儒林外史》第三六回:「你既然冤枉,我原该替你辩白。」也作「辨白」。
分類:
辩白
说明
事实
真相
消除
误会
指责
《漢語大詞典》:
杨虎围匡(楊虎圍匡)
《
史记·孔子世家
》
:“﹝ 孔子 ﹞将适 陈 ,过 匡 …… 匡 人闻之,以为 鲁 之 阳虎 。 阳虎 尝暴 匡 人, 匡 人於是遂止 孔子 。 孔子 状类 阳虎 ,拘焉五日。”杨,通“ 阳 ”。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明
梅鼎祚
《昆仑奴》
第三折:“你见鬼了,是什么 崔千牛 与你家 红綃 ,那些似 杨虎 围 匡 ,空省识 明妃 画像……你可也敢错认 红綃 样,试开取鏤金箱。”
分類:
貌似
产生
误会
《國語辭典》:
疑心生暗鬼
拼音:
yí xīn shēng àn guǐ
生性多疑的人,遇可疑的事,胡乱猜测而信以为真,其实全是心理作用。《西游记》第三二回:「你看他奔上大路,疑心生暗鬼,步步只疑是行者变化了跟住他。」也作「暗心生闇鬼」。
分類:
犹疑
疑虑
疑神疑鬼
误会
常态
怪异
《漢語大詞典》:
以辞害意(以辭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语本
《
孟子·万章上
》
:“説
《
诗
》
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夸饰
》
:“ 孟軻 所云‘説
《
诗
》
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二》
:“大抵古今兴比所在,适有感发者,不必尽相迴避,要各有所主耳。此亦‘説
《
诗
》
者不以辞害意’之义也。”亦作“ 以词害意 ”。 清
袁枚
《
随园诗话
》
卷七:“ 太白 ‘斗酒诗百篇’, 东坡 ‘嬉笑怒駡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分類:
拘泥
误会
曲解
作者
原意
《国语辞典》:
焕然冰释(焕然冰释)
拼音:
huàn rán bīng shì
比喻疑虑、误会、嫌隙等,一下子完全消除。参见「涣然冰释」条。唐。梁肃〈台州隋故天台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序〉:「自发心至于上圣,行位昭明,无相夺伦,然后诞敷契经而会同之,焕然冰释。」《清史稿。卷五○六。畴人传一。梅文鼎传》:「复取授时历草观之,乃焕然冰释,殆名异而实同,非徒似之而已。」
分类:
疑虑
误会
嫌隙
一下子
消除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