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7,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7  88  89  90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偈语
净语
教语
执一语言部
钓语
软语
虚堂和尚语录
虚诳语
恶语
云门禅师语录
云门匡真禅师语录
无义语
拣语
圣语
著语
偈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偈颂体之语句。(参见: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Ga%tha%,译曰颂。定字数结四句者。不问三言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颂者,美歌。伽陀者,联美辞而歌颂之者,故译曰颂。(参见:伽陀)。又偈训为竭,竭也。摄尽其义之意。天台仁王经疏中曰:「偈者,竭也。摄义尽,故名为偈。」
【佛学常见辞汇】
偈他的简称,华译为颂,即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俗语佛源】
「偈」,梵语Gatha(偈陀或伽他)的省音译,意译为讽颂、重颂,或音义并译为偈颂,通常由固定的字数和音节组成。佛经在用散文(长行)叙述以后,往往又用韵文(偈)概括地复述一遍,以加强读者的印象。「偈」这种体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曾起到有利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韵白交替而为人们喜爱的说唱文学。后来有些僧人、文士也喜欢作偈。这种偈实际上是一种简短活泼、寓意深刻的诗歌。《涅槃经·圣行品》上说,释迦牟尼过去世在雪山修道时,曾为了听到「半偈」而舍身。这「半偈」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陀说法「善巧」,有时能以一句演无量法。半偈虽短,但概括了佛教的全部旨趣。南朝陈·徐陵《傅大士碑》:「割身奉鬼,闻半偈于《涅槃》。」即指为半偈舍身之事。(李明权)
净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实之语云净语。大集经十曰:「须弥可说口吹动,不可说佛有二语,实语真语及净语。」
教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教众生之语言。无量寿经下曰:「教语开导,信之者少。」
执一语言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一说部之异名。
钓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林住持上堂,于学者垂示难问题,谓之索语索话,又曰钓语钓话,钓出学者之疑之义也。禅林宝训三曰:「万庵曰:古人上堂,先提大法纲要审问大众,学者出来请益,遂形问答。今人杜撰四句落韵诗呼作钓语:一人突出众前,高吟古诗一联,呼作骂阵,俗恶俗恶,可悲可痛。」
软语
【佛学大辞典】
(杂语)温言适人情之语也。涅槃经二十曰:「诸佛常软语,为众故说粗。粗语及软语,皆归第一义。是故我今者,归依于世尊。」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当清净口业,发言诚谛,调柔和美,离诸谄诳。如经所说,实语妙语,先意问讯,时语真语等,是名软语。
虚堂和尚语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门人等编。编录临济宗扬岐派虚堂智愚之法语偈颂诗文者。前七卷,虚堂在世已被刊行,续集三卷,系妙源所辑集刊行者。
虚诳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恶业之一。以恶心故欺他人之言语也。俱舍论十六曰:「于所说义异想发言,及所诳者解所说义染心不误成虚诳语。若所诳者未解言义此言是何?是杂秽语。」
恶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恶之言语。行事钞中曰:「凡有所说,当说善语,不应恶语。」
【佛学次第统编】
恶语者,谓恶之言语。修行之人,凡有所说,当说善语,不应恶语。
云门禅师语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
云门匡真禅师语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云门禅师语录之具名。
无义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义者义利也,无益之语谓之无义语。晋华严经二十四曰:「无义语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说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所有言说不能明了。」
【佛学常见辞汇】
没有意义的言语。
拣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简择评论古则公案之言语也。五位显诀中所谓「逐位拣曰」、「别时拣曰」、「别拣曰」、「拣曰」等是也。
圣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A^ryabha%s!a,又曰圣言。即梵语所谓三尸克利德婆罗门之经语,为中天竺之正音。俱舍论十一曰:「一切天众皆作圣语,谓彼言词同中印度。」毗婆沙论七十九曰:「世尊有时为四天王,先以圣语说四圣谛。四天王中二能领解,二不领解。世尊怜悯饶益彼故,以南印度边国俗语(旧婆沙作毗陀罗语)说四圣谛。谓瑿泥、迷泥、蹋部达、喋部,二天王中一能领解,一不领解。世尊怜悯饶益彼故,复以一种篾戾车语(旧婆沙作弥离车语)说四圣谛。谓摩奢、睹奢、僧摄、摩萨缚怛毗剌迟,时四天王皆以领解。」然以圣语说四谛,为对于四天王之一时随说,非为佛之常语。佛以当时摩竭陀国之俗语为佛语,此语之经文,今不可得。南方阿利耶语之方言经文,传于锡兰岛,是即今之巴利语也。因而暹罗国之佛徒,指巴利之佛语,称为摩呼。而佛于诸律中呵责用圣语者。四分律五十二曰:「时有比丘,字勇猛,婆罗门出家。往世尊所,白世尊言:大德!此诸比丘,众姓出家,名字亦异。破佛经义,愿世尊,听我等以世间好言论修理佛经。佛言:汝等痴人,此乃是毁损,以外道言论而欲杂糅佛经。佛言:听随国俗言音所解,诵习佛经。」五分律二十六曰:「有婆罗门兄弟二人,诵阐陀Chandas鞞陀书。后于正法出家,闻诸比丘诵经不正,讥呵言:诸大德久出家而不知男女语一语多语,现在过去未来语,长短音轻重音,乃作如此诵读佛经。比丘闻羞耻。二比丘往至佛所,具以白佛。佛言:听随国音读诵,但不得违失佛意。不听以佛语作外书语,犯者偷兰遮。」十诵律三十八曰:「佛在舍卫国,有二婆罗门:一名瞿婆,二名夜婆,于佛法中得信出家。本诵外道四围陀书。出家己,以是音声诵佛经。时一人死,一人独在。所诵佛经忘不通利,更求伴不得,心愁不乐。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以外书音声诵佛经者突吉罗。」
著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著于古则公案句下之短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