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7,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82  83  84  8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鹿语
铃语锵锵
林语堂
临别赠语
流言飞语
流言蜚语
流言风语
分类词汇
含辞
楚言
音词
述语
佛类词典
一转语
二语
七种语
十殊胜语
《骈字类编》:鹿语(鹿语)
金陵志开宝七年金陵苑圃中鹿忽一旦人语牧者叱之鹿亦叱牧者曰明年今日汝等俱作鬼物苑圃荒凉焉能拘我明年宋师渡江牧者俱死斗敌苑圃亦废
《分类字锦》:铃语锵锵(铃语锵锵)
吴师道 次韵许可用参政从幸承天护圣寺是日升左丞诗 瓦光浮璀璀,铃语振锵锵。
分类:庄严
《國語辭典》:林语堂(林語堂)  拼音:lín yǔ táng
人名。(西元1895~1976)福建龙溪人,为二十世纪享誉国际的著名学者及作家。学识渊博,精通英文,才智杰出,著作等身,望重士林,誉满国际。著有《开明英文文法》、《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中国与印度的智慧》、《无所不谈合集》等。编有《林语堂汉英辞典》。
《漢語大詞典》:临别赠语(臨别贈語)
见“ 临别赠言 ”。
《漢語大詞典》:临别赠言(臨别贈言)
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进忠告。 唐 王勃 《滕王阁序》:“临别赠言,幸承恩於伟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兄弟有一句临别赠言的话,不知阁下可肯听受。”亦作“ 临别赠语 ”。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团组织的教导,教师的嘱咐,妈妈的叮咛,同学们的临别赠语,又记取了多少?”
《漢語大詞典》:流言飞语(流言飛語)
见“ 流言蜚语 ”。
《國語辭典》:流言蜚语(流言蜚語)  拼音:liú yán fēi yǔ
本指制造不实的传言,用来诋毁他人。后泛指谣言。如:「某些人喜欢在他人背后制造流言蜚语。」也作「流言飞文」。
《國語辭典》:流言蜚语(流言蜚語)  拼音:liú yán fēi yǔ
本指制造不实的传言,用来诋毁他人。后泛指谣言。如:「某些人喜欢在他人背后制造流言蜚语。」也作「流言飞文」。
《漢語大詞典》:流言风语(流言風語)
犹言流言蜚语。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 蛤蟆滩 曾经传播过 生宝 和这女人的流言风语。”
分類:流言蜚语
《漢語大詞典》:含辞(含辭)
(1).有话要说而未说。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晋 左思 《悼离赠妹》诗:“含辞满胸,鬱愤不舒。”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南朝 宋 颜延之 《白鹦鹉赋》:“思受命於黄髮,独含辞而採言。”
(2).犹言语。艺文类聚卷十七引 晋 张敏 《头责子羽文》:“转祸为福,含辞从容。”
分類:
《漢語大詞典》:楚言
(1).指操 楚 语。《韩诗外传》卷四:“ 楚 之狂者 楚 言, 齐 之狂者 齐 言,习使然也。”
(2).借指操 楚 语的人。 唐 张说 《荆州亭入朝》诗:“旃裘 吴 地尽,髫荐 楚 言多。”
分類:
《漢語大詞典》:音词(音詞)
(1).犹音信。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一去无还期,千秋万岁无音词。”
(2).犹言语。 清 许承宣 《恭祝大徵君前司理巢翁冒老年台先生七十大寿序》:“音词悲壮,座客无不悄然肃然。”参见“ 音辞 ”。
《漢語大詞典》:音辞(音辭)
(1).言谈;辞令。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 济 ( 王济 )意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以外率多田野閒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
(2).文词。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 枚乘 首唱《七发》,加以《七章》《七辩》,音辞虽异,旨趣皆同。”
(3).音调歌词。旧唐书·曹确传:“ 可及 善音律,尤能转喉为新声,音辞曲折,听者忘倦。”
《國語辭典》:述语(述語)  拼音:shù yǔ
句法中,说明主语的性质或状态的描写语。常是动词或动词加名词的短语。如「他走了。」的「走」,「我吃饭了。」的「吃饭」,就是述语。也作「谓语」。
一转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机转之一语,谓发扬转翻心机之格外语句也。向于公案而吐意见时所说者。碧岩九十一则曰:「请禅客各下一转语。」传灯录百丈章曰:「黄檗曰:古人祇错对一转语,五百生堕野狐身。」
【佛学常见辞汇】
参禅时转机的一语。
【俗语佛源】
禅宗机锋往来的关键处,称「玄关」。破「玄关」必须亲證实悟。以片言只语,拨转对方的心机,使之冲破「玄关」,「柳暗花明又一村」,谓之「转语」。《景德传灯录·百丈怀海禅师》指出:「古人只错对一转语,五百生堕野狐身。」可见「转语」的重要。举几个例子。问:「不起一念有过无过?」答:「须弥山。」又如问;「磨砖岂成镜耶?」答:「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后亦用「一转语」指别出心裁。如宋·张元干《青玉案》词序:「贺方回所作,世间和韵者多矣。余经行松江,何啻百回,念欲下一转语。」也指用一二句话让人恍然大悟。如胡适《尝试篇》:「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此语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李明权)
二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谓之两舌。即前后相违之语也。大集经十曰:「须弥可说口吹动,不可说佛有二语。」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两舌,即搬弄是非,离间他人。
七种语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有七种之语:一、因语,于现在之因中说未来之果也,如说此人乐杀为地狱之人是也。二、果语,于现在之果中说过去之因也。如见贫穷之众生,颜貌丑陋,说此人定为破戒妒心瞋心之人是也。三、因果语,于一事说因说果也。如说现在之六人,为过去之果,又为未来之因是也。四、喻语,如说如来为师子王是也。五、不应说语,如为波斯匿王说四方山来,为鹿母优婆夷说沙罗树能受八戒,故受人天之乐是也。六、世流布语,如顺世间流布之语,说我人瓶衣等之语是也。七、如意语,如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是也。见涅槃经二十五。
【佛学常见辞汇】
佛所说的七种语,即一、因语,于现在因中说未来之果;二、果语,于现在果中说过去之因;三、因果语,对著一件事既说因又说果;四、喻语,即作种种的譬喻;五、不应说语;六、世流布语;七、如意语。
十殊胜语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所知依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也。是为所知之本体,故名所知依。二、所知相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三种之自相,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也。是为所知之相。故名所知相。三、入所知相殊胜殊胜语,唯识性也。是为行者證入之所,故名入所智相。四、彼入因果殊胜殊胜语,世出世之六波罗蜜也。地前世间之六波罗蜜,谓之因。地上出世间之六波罗蜜。谓之果。是为彼行者修入之所,故名彼入因果。五、彼因果修差别殊胜殊胜语,十地之行法也。修者修习之义,是为彼行者所宜修习之因果差别,故名彼因果修差别。六、增上戒殊胜殊胜语,即于十地之修差别中,特依戒而学之,一切之不善不复作也。七、增上心殊胜殊胜语,于十地之修差别中,特依心而学之,发诸三摩地也。八、增上慧殊胜殊胜语,于十地之修差别中,特依慧而学之,发无分别智也。九、彼果断殊胜殊胜语。断烦恼所智二障所證之无住涅槃也。是为彼行人断二障所得之證果,故名彼果断。十、彼果智殊胜殊胜语,三身所依之大圆镜智等四智也。又无分别智也。彼十地中之无分别智。有所对治。今此佛智,已离一切之障,则究竟解脱之无分别智也。是为彼行人离一切障所生之智德,故名彼果智。此十法通名殊胜殊胜语者,以十法之体殊胜,故名殊胜。因此体之殊胜,而其所说之语言亦殊胜,故名殊胜语。说殊胜法之殊胜语。故名殊胜殊胜语。此十种殊胜语。为大乘之教体。见玄奘译世亲摄论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