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7,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传语
莺语
好语
妙语
解语
语默
语笑
晤语
软语
私语
对语
共语
中语
绮语
夜语
《國語辭典》:传语(傳語)  拼音:chuán yǔ
传话、告知。岑参 逢入京使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主母传语郎君,这是畏关,此关一过,打点共做神仙便了。」
分類:传语传话
《漢語大詞典》:莺语(鶯語)
(1).莺的啼鸣声。 晋 孙绰 《兰亭》诗之二:“鶯语吟脩竹,游鳞戏澜涛。” 唐 白居易 《琵琶引》:“间关鶯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陈三立 《园夜听骤雨》诗:“賸得放晴浇茗椀,隔枝鶯语可分明。”
(2).形容悦耳的语音或歌声。 宋 张先 《醉桃源》词:“歌停鶯语舞停鸞, 高阳 人更闲。” 徐迟 《牡丹》三:“她经常穿蜜黄色的袍子,著淡青色的坎肩……莺语沥沥,粉香四溢。”
《漢語大詞典》:好语(好語)
(1).赞扬、称颂的话。史记·南越列传:“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説好语入见。入见则不得復归,亡国之势也。” 唐 李贺 《沙路曲》:“沙路归来闻好语,旱火不光天下雨。” 王琦 汇解:“好语,谓民间称颂之语。”
(2).指仁义之言,善言。世说新语·言语“ 魏明帝 为外祖母筑馆於 甄氏 ” 刘孝标 注引《魏末传》:“帝置弓泣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復杀其子。’ 文帝 曰:‘好语动人心。’”
(3).佳音,好消息。 唐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见招早出赴会马上先寄六韵》:“素书传好语,絳帐赴佳期。” 宋 苏轼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之三:“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十一月旦日锁院赐酒及烛》:“光明坐觉幽阴破,温暖深知覆育长。明日白麻传好语,曼声微绕殿中央。”
(4).温和婉转的话。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秘书曲水砚:“ 大受 以为士可死不可辱,欲委官而去, 郑 以好语调停之。”
(5).态度和悦地对人说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引经:“有 王生 者,宅为人所夺,久不给直,讼於官。 陈 不能决,第好语曰:‘毛诗云:维鹊有巢,维鳩居之。 王秀才 独不能作鹊耶?’闻者笑之。”
《國語辭典》:妙语(妙語)  拼音:miào yǔ
词美意深而富于情趣的言语。宋。苏轼雪后便欲与同僚寻春一病弥月杂花都尽独牡丹在尔刘景文左藏和顺阇黎诗见赠次韵答之〉:「知君苦寂寞,妙语嚼芳鲜。浅紫从争发,浮红任蚤焉。」《隋唐演义》第九二回:「万里桥名应远游,神僧妙语好推求。幸然圣寿还无量,珍重前途可免忧。」
《漢語大詞典》:解语(解語)
(1).会说话。 唐 司空图 《杏花》诗:“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鶯声。”新五代史·杂传十七·马胤孙:“ 孔昭序 解语,是朝廷无解语人也!” 明 刘基 《久别离》诗:“久别离,别时小儿未解语。”《花月痕》第十五回:“一朵娇花能解语,却又风前憔悴。”
(2).领会。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 五戒 听了此言,心中一时解语,面皮红一回,青一回。”
分類:领会
《漢語大詞典》:语默(語默)
(1).亦作“ 语嘿 ”。谓说话或沉默。语本《易·繫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南朝 陈 张正见 《白头吟》:“语默妍媸际,浮沉毁誉中。” 唐 白居易 《唐故抚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自生至灭,随迹示教,行止语嘿,无非佛事。” 秦牧 《艺海拾贝·〈哲人·小孩〉》:“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你在阅读的时候,觉得那个作家仿佛就在眼前,他的思想感情,他的动静语默,他的声音笑貌,仿佛可以触摸似的。”
(2).喻指出仕或隐居。 晋 陶潜 《命子》诗:“时有语默,运因隆窊。” 逯钦立 注:“语默,出处。”南史·张裕传:“是以披闻见,扫心胸,述平生,论语默。”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而我独蹭蹬,语默道犹懵。”
《漢語大詞典》:语笑(語笑)
谈笑。南史·袁粲传:“郡南一家颇有竹石, 粲 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啸咏自得。主人出,语笑款然。”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鬢着尘沙。”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忽然语笑合,与我谈生平。”
分類:谈笑
《國語辭典》:晤语(晤語)  拼音:wù yǔ
相见对话。《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淑姬,可与晤语。」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四首之二:「晤语契深心,那能总钳口?」
《國語辭典》:软语(軟語)  拼音:ruǎn yǔ
温婉轻柔的话。唐。杜甫〈赠蜀僧闾邱师兄〉诗:「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
《國語辭典》:私语(私語)  拼音:sī yǔ
1.私下请托。《汉书。卷四九。爰盎传》:「使君所言公事,之曹与长史掾议之,吾且奏之;则私,吾不受私语。」
2.秘密、低声说话。《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景公使晏婴之晋,与叔向私语曰:『齐政卒归田氏。』」《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承心中暗喜,步入后堂,忽见家奴秦庆童同侍妾云英在暗处私语。」
《漢語大詞典》:对语(對語)
(1).对偶的词句。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平头上尾,尤忌於时;对语儷辞,盛行於俗。”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其诗卷首有一对语云:‘隔岸水牛浮鼻渡,傍溪沙鸟点头行。’” 郭沫若 《我的作诗的经过》:“﹝我﹞做过《赋得体》的试帖诗,以及这种诗的基步--由二字至七字以上的对语。”
(2).交谈,对话。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诗:“入门相对语,天命良不疑。”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一:“老兵不执役,则屏於舍外,常闻其中若有对语者。近听之,则寂然。” 元 萨都剌 《夜泊钓台》诗:“山僧对语夜未央,不知风露满衣裳。”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同一禹域之民,而对语或须对译,曷若易之为便?”
(3).对偶句中的偶句。 清 梁章钜 浪迹丛谈·俞陶泉都转:“今年在 扬州 ,闻 公眉观察 亦有一联云:‘敬以持己,恕以接物,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生不交利,死不属子,九京可作,捨公其谁与归。’出语本《朱子》,对语本《檀弓》。”
《国语辞典》:共语(共语)  拼音:gòng yǔ
一起交谈。《三国演义》第八回:「我知汝心久矣!只恨不能共语。」
分类:交谈
《漢語大詞典》:中语(中語)
宫中例不外传的言语。汉书·外戚传下·冯昭仪:“太后还谓左右:‘此迺中语,前世事,吏何用知之?’” 颜师古 注:“中语,谓宫中之言语也。”
《國語辭典》:绮语(綺語)  拼音:qǐ yǔ
1.多藻饰的文词。宋。苏轼〈海市〉诗:「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2.佛教用语。指歪邪不正、没有意义的言词。《大乘义章》卷七:「邪言不正,其犹绮色,从喻立称,故名『绮语』。」
《骈字类编》:夜语(夜语)
宋 苏轼 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 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
宋 苏轼 和蒋发运 夜语翻千偈,书来又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