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3,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高语
筝语
译语
语易
鸠语
里语
聚语
语外
鸦语
閒语
直语
语风
鲁语
秀语
华语
《漢語大詞典》:高语(高語)
(1).雅言。 宋 王安石 《寓言》诗之二:“高语不敢出,鄙辞强颜酧。”
(2).高声说话。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上书请赐对,高语争得失。” 清 曾国藩 《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君墓志铭》:“室无纤埃,庭无高语。”
分類:高声声说
《漢語大詞典》:筝语(筝語)
词集的别称。 清 谢章铤 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五:“近人词集不曰‘筝语’,即曰‘琴雅’。”
分類:词集
《漢語大詞典》:译语(譯語)
(1).异域的语言。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沧波伏忠信,译语辨謳謡。”
(2).经翻译的语言。 唐 贾岛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诗:“渐通 青塚 乡山尽,欲达皇情译语初。” 吕淑湘 《中国文法要略》第一章:“译语有两种,译意的和译音的。”
分類:异域翻译
《韵府拾遗 陌韵》:语易(语易)
周易古占:大舜志定谋同,然后用筮。杨雄曰:不以其占,不如不筮。王通曰:骤而语易则玩神,其旨一也。
《骈字类编》:鸠语(鸠语)
宋 陆游 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國語辭典》:里语(里語)  拼音:lǐ yǔ
民间流传的俗语。《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里语有之:『舐糠及米。』」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此不自见之患也。」也作「俚言」、「俚语」。
分類:俗语
《韵府拾遗 语韵》:聚语(聚语)
苏舜钦诗:妇女聚语气激昂。
《韵府拾遗 泰韵》:语外(语外)
杨万里诗:知我近来头白尽,寒暄语外更情亲。
《骈字类编》:鸦语(鸦语)
韩维 景仁招况之闻用歌 舞望门而反作诗,戏之诗见雁寒下。
《国语辞典》:閒语(閒语)  拼音:jiàn yǔ
密语。《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閒语。」
分类:密语
《漢語大詞典》:直语(直語)
(1).没有藻饰的语言。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且此内篇,皆直语耳,无藻饰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谚者,直语也。丧言亦不及文,故弔亦称谚。”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至如 曹 刘 诗多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
(2).正直的语言。 宋 曾巩 《地动》诗:“祖宗威灵陛下圣,安得直语闻明堂。”
分類:正直藻饰
《漢語大詞典》:语风(語風)
(1).在风中鸣叫。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独鹊袅庭柯:“ 赵嘏 诗云:‘语风双燕立,裊树百劳飞。’”
(2).语言的气势。 克非 《春潮急》九:“等大家话音小了些, 林方成 又接上话头,声调比原先更高,语风也更加流畅。”
《漢語大詞典》:鲁语(魯語)
(1). 宋 时 蜀 人用以称中原语音。 宋 范成大 《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诗:“耳畔逢人无鲁语,鬢边随我是 吴 霜。”自注:“ 蜀 人乡音极难解,其为 京洛 音,輒谓之‘虏语’。或是僭伪时以中国自居,循习至今不改也,既又讳之,改作‘鲁语’。” 宋 范成大 《送同年朱师古》诗:“遥知梦境尚京尘,哑咤满船闻鲁语。”自注:“ 蜀 人以中原语音为鲁语。”
(2).指论语。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追远之説, 鲁 语存焉。”按,论语·学而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之说。
分類:中原语音
《漢語大詞典》:秀语(秀語)
秀美的语句。 宋 方岳 《深雪偶谈》:“‘放了吏人无一事,坐看山鸟喫梅花。’端是秀语。”
分類:秀美语句
《漢語大詞典》:华语(華語)
(1).犹好话。文子·精诚:“昔 南荣趎 耻圣道而独亡于己……勤苦十日不食,如享太牢,是以明照海内,名立后世,智络天地,察分秋毫,称誉华语,至今不休,此谓名可强立也。”
(2).汉语。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而 彦鸞 ( 崔鸿 )修伪国诸史, 收 ( 魏收 ) 弘 ( 牛弘 )撰《魏》《周》二书,必讳彼夷音,变成华语,等 杨由 之听雀,如 介葛 之闻牛,斯亦可矣。”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证误》:“余尝思之,盖夷音无正音,用华语译不能无讹谬。”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拟设繙译书院议:“又或转请西人之稍通华语者为之口述,而旁听者乃为仿佛摹写其词中所欲达之意,其未能达者,则又参以己意而武断其间。”
分類:汉语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