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造语(造語)
(1).说无根据的话。《庄子·盗跖》:“尔作言造语,妄称 文 武 。”亦指无根据的话。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一书》:“ 欧公 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度示及。”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癸卯妖书》:“……復借改易东朝为名,而指 朱次揆 姓名以实之,其立意甚毒,造语甚巧。”
(2).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用事偶同》:“其用事造语,若出一辙,而不以为嫌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余谓此段文字,不甚类 晋 宋 间人,絶似 唐 柳子厚 、 刘梦得 、 孙樵 辈造语。”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四》:“为了造语惊人,对仗工稳起见,有些文豪们是简直不恤于胡说八道的。”
(2).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用事偶同》:“其用事造语,若出一辙,而不以为嫌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余谓此段文字,不甚类 晋 宋 间人,絶似 唐 柳子厚 、 刘梦得 、 孙樵 辈造语。”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四》:“为了造语惊人,对仗工稳起见,有些文豪们是简直不恤于胡说八道的。”
《骈字类编》:半语(半语)
宋 杨万里 宿灵鹫禅寺二首 其二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國語辭典》:三语掾(三語掾) 拼音:sān yǔ yuàn
掾,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晋太尉王衍问阮修儒家与道家的异同,阮答以「将无同」三字,语意模棱两可,但却得到太尉的赏识,被聘为幕僚,世人遂称其为「三语掾」。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多用为幕府官员的赞美词。唐。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官曹三语掾,国器万寻桢。」宋。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江东三语掾。」
《漢語大詞典》:辞语(辭語)
(1).文辞;言辞。 汉 贾谊 《新书·道德说》:“是以先王举德之颂而为辞语,以明其理;陈之天下,令人观焉。”《后汉书·南匈奴传》:“而单于骄踞,自比 冒顿 ,对使者辞语悖慢,帝待之如初。”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诚宜率先作歌诗以称道盛德,不可以辞语浅薄,不足以自效为解。”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今其赋气质卑弱,辞语儇浅,去古人远甚,殆近世村夫子所为也。” 章炳麟 《文学总略》:“盖人有陪贰,物有匹耦,爱恶相攻,刚柔相易,人情不能无然,故辞语应以为儷。”
(2).指口供。《后汉书·安成孝侯赐传》:“坐 楚 事,辞语相连,国除。”《后汉书·梁竦传》:“辞语连及 舞阴公主 ,坐徙 新城 ,使者护守。”
(2).指口供。《后汉书·安成孝侯赐传》:“坐 楚 事,辞语相连,国除。”《后汉书·梁竦传》:“辞语连及 舞阴公主 ,坐徙 新城 ,使者护守。”
《漢語大詞典》:剩语(賸語)
多馀的话。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六:“ 李邦直 追作神道碑,至三百餘言,其文无一剩语。” 宋 惠洪 《冷斋夜话·般若了无剩语》:“此老人於般若横説竖説,了无剩语,非其笔端能吐此不传之妙哉。”
(1).赘冗多馀的语句。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六:“ 韩忠献公 曾祖 惟古 无官,以 忠献 贵,赠太保,益无可书。 李邦直 追作神道碑,至三百餘言,其父无一賸语,尤以为难也。” 明 宋濂 《送季芳联上人东还四明序》:“然而脩多罗藏,其多至於五千四十八卷,大无不包,细无不统,其可委之为賸语耶?”
(2).指前人的片言只语。 元 袁桷 《贺邓善之应奉》:“往者诸贤不竞,故老云亡,掇拾成言,编联賸语,形模近巧,难逃脱墼之讥;刻画伤和,殊近鏤冰之累。”
(1).赘冗多馀的语句。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六:“ 韩忠献公 曾祖 惟古 无官,以 忠献 贵,赠太保,益无可书。 李邦直 追作神道碑,至三百餘言,其父无一賸语,尤以为难也。” 明 宋濂 《送季芳联上人东还四明序》:“然而脩多罗藏,其多至於五千四十八卷,大无不包,细无不统,其可委之为賸语耶?”
(2).指前人的片言只语。 元 袁桷 《贺邓善之应奉》:“往者诸贤不竞,故老云亡,掇拾成言,编联賸语,形模近巧,难逃脱墼之讥;刻画伤和,殊近鏤冰之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