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46,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语说
故语
成语
呓语
凤语
蝉语
语重
语涩
手语
真语
书语
鄙语
琴语
春语
语嘿
《漢語大詞典》:语说(語説)
合语之说。合语,谓旅酬时互相谈论义理。礼记·文王世子:“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説,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 郑玄 注:“语説,合语之説也。” 孔颖达 疏:“言合语者,谓合会义理而语説也。” 陈澔 集说:“大乐正教世子及士以舞干戚之容节,及合语之説,与乞言之礼,此三者,皆大乐正授之以篇章之数。”
《漢語大詞典》:故语(故語)
典故成语。 明 杨慎 《〈风雅逸篇〉序》:“録古谚、古语、古言、鄙谚、图语、野语、俗语、故语、民语、不恭之语百五十条为第八卷。” 清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 沈伯时 论词云:读 唐 诗多故语,多雅淡。 宋 人有隐括 唐 诗之例。”
分類:成语
《國語辭典》:成语(成語)  拼音:chéng yǔ
汉语中有典源,具多层表义功能的固定语。可作为句子的成分,形式不一,以四言为主。一般都有引申的比喻义,而非单纯使用字面上的意思。如「矛盾」、「绵里针」、「势如破竹」、「筚路蓝缕」等。
《國語辭典》:呓语(囈語)  拼音:yì yǔ
1.说梦话。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卧,于梦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座皆云:『吕蒙呓语通周易。』」《聊斋志异。卷一。贾儿》:「伺母呓语,急启灯,杜门声喊。」
2.比喻无稽之谈。如:「我不相信这种呓语会出自他的口中,一定有人造谣生事。」
《漢語大詞典》:凤语(鳳語)
形容美妙的声音或乐曲。 唐 鲍溶 《会仙歌》:“轻轻濛濛,龙言凤语何从容。” 五代 齐己 《风琴引》:“一一宫商在素空,鸞鸣凤语翘梧桐。”
《骈字类编》:蝉语(蝉语)
白玉蟾 暑退凉生蝉有语,水长天远雁无书。
《韵府拾遗 肿韵》:语重(语重)
李商隐韩碑诗:句奇语重喻者少。
《漢語大詞典》:语涩(語澀)
说话艰难,不流利。太平广记卷一八○引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苗缵:“ 苗粲 子 纘 应擧,而 粲 以中风语涩,而心绪至切。”
《國語辭典》:手语(手語)  拼音:shǒu yǔ
1.以手势示意。唐。裴铏《昆崙奴》:「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徐再与手语,夜叉似微解。」
2.以手的姿势或动作示意的语言。用来教诲聋哑儿童,为聋哑与聋哑、或聋哑与谙手语的常人间沟通思想的工具。
《漢語大詞典》:真语(真語)
(1).佛教语。说真如一实之理之语,即不作曲示的实语。 唐 栖白 《寄南山景禅师》诗:“一度林前见 远公 ,静闻真语世情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凭取一真语,天官自相寻。”
(2).真实的话。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至今重游此山,觉童语终是真语。”
《漢語大詞典》:书语(書語)
(1).书传中的话。常含有引经据典、咬文嚼字之义。隋书·李密传:“ 密 与 化及 隔水而语, 密 数之…… 化及 默然,俯视良久,乃瞋目大言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语邪?’” 清 葆光子 《物妖志·虎》:“ 澄 欲举令以观女意,执盃曰:‘请徵书语。’”
(2).指书信中的话语。
《國語辭典》:鄙语(鄙語)  拼音:bǐ yǔ
俗语、谚语。《战国策。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太史公曰》:「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也称为「鄙谚」。
分類:俗语
《骈字类编》:琴语(琴语)
唐 皎然 荅郑方回 琴语掩为闻,山心声宜听。
《骈字类编》:春语(春语)
唐 白居易 病中书事 莺多过春语,蝉不待秋鸣。
唐 李贺 嘲雪 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
《漢語大詞典》:语嘿(語嘿)
见“ 语默 ”。
《漢語大詞典》:语默(語默)
(1).亦作“ 语嘿 ”。谓说话或沉默。语本《易·繫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南朝 陈 张正见 《白头吟》:“语默妍媸际,浮沉毁誉中。” 唐 白居易 《唐故抚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自生至灭,随迹示教,行止语嘿,无非佛事。” 秦牧 《艺海拾贝·〈哲人·小孩〉》:“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你在阅读的时候,觉得那个作家仿佛就在眼前,他的思想感情,他的动静语默,他的声音笑貌,仿佛可以触摸似的。”
(2).喻指出仕或隐居。 晋 陶潜 《命子》诗:“时有语默,运因隆窊。” 逯钦立 注:“语默,出处。”南史·张裕传:“是以披闻见,扫心胸,述平生,论语默。”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而我独蹭蹬,语默道犹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