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诠释(詮釋)  拼音:quán shì
对文字解释或指解释的文字。如:「这书将庄子的思想诠释得很好。」唐。颜师古策贤良问五道〉:「厥意如何?伫问诠释。」
《漢語大詞典》:道器
(1).语本易·繫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器为 中国 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道是无形的,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道器关系实即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
(2).通权达变与拘泥古板。 隋 王通 中说·周公:“ 温彦博 问:‘ 嵇康 、 阮籍 何人也?’子曰:‘古之名理者,而不能穷也。’曰:‘何谓也?’子曰:‘道不足而器有餘。’曰:‘敢问道器?’子曰:‘通变之谓道,执方之谓器。’”
(3).儒家经典的要义及各儒家流派对经典要义的诠释。 元 虞集 《鹤山书院记》:“於是传注之所存者,其舛譌牴牾之相承,既无以明辨其非是,而名物度数之幸在者,又不察其本原,诚使有为於世,何以徵圣人制作之意,而为因革损益之器哉! 魏氏 又有忧於此也,故其致知之日,加意於仪礼《周官》、大小《戴》之记,及取诸经注疏正义之文,据事别类而録之,谓之《九经要义》。其志将以见夫道器之不离,而有以正其臆説聚讼之惑世。”
(4).谓大器。 清 王夫之 《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于童年,小有过失, 少峯公 责谴门外,永夕下钥,时当除夕,风雪凄迷。先考私从隙道掖令归寝。先生引咎自责,必遵庭命。翼日元旦, 少峯公 方啟扉焚香,先生怡颜长跽。 少峯公 且喜且泣,称其允为道器。”
(5).指精神及物质文明。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言文分而人智局也,文字为发明道器第一要件。其繁简难易,常与民族文明程度之高下为比例差。”
《漢語大詞典》:传疏(傳疏)
指诠释经义的文字。传以释经,疏以推演传义。 宋 曾巩 《筠州学记》:“不乱於百家,不蔽於传疏。” 宋 苏辙 《河南进士策问》:“至 唐 而传疏之学具,由是学者始会于一。” 清 陈奂 著有诗毛氏传疏
《国语辞典》:戏路(戏路)  拼音:xì lù
指演员擅长诠释、表演的角色类别。如:「那名演员为了让戏路更宽广,经常尝试不同的角色。」
《漢語大詞典》:诠疏(詮疏)
诠释疏解。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礼记解辑存本》:“至其詮疏详善,足以羽翼 汉 唐 诸家。”
分類:诠释疏解
《国语辞典》:释宪(释宪)  拼音:shì xiàn
透过诠释而赋予宪法新的意义。随著社会快速的变迁及因应世局的变化,宪法的修改或重新制定有其必要。在我国现制是由司法院大法官以会议方式来行使释宪的职权。如:「藉由大法官会议来诠释宪法的文字,使其具涵因应环境需求的新义。」
《漢語大詞典》:句身
佛教语。谓能诠释众义而决定其究竟。多法聚积为身。《楞伽经》卷二:“句身者,句有义身自性决定究竟,是名句身。” 宋 正受 集注:“新説云:谓一句、二句、多句能詮差别名曰句身……身者,多法积聚义。” 清 龚自珍 《〈支那古德遗书〉序》:“名身句身,尚惧不明,乌有所谓参悟者乎?”
《国语辞典》:词诠(词诠)  拼音:cí quán
书名。近人杨树达撰,十卷。诠释古书中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及部分代词、动词、副词的用法。先辨别词类,后说明作用及列举文例,使读者对古书中虚词的用法有所瞭解。
《漢語大詞典》:隐解(隱解)
索隐探微,疏解诠释。晋书·向秀传:“ 庄周 著内外数十篇,歷世才士虽有观者,莫适论其旨统也, 秀 乃为之隐解,发明奇趣。”
分類:疏解诠释
《漢語大詞典》:校诠(校詮)
校勘诠释。
分類:校勘诠释
《国语辞典》:历史观(历史观)  拼音:lì shǐ guān
诠释历史的理论或对历史的观念和看法。
《漢語大詞典》:诠发(詮發)
诠释发明。 梁启超 《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有 章氏 《儒术新论》,詮发教旨,精微独到。”
分類:诠释发明
《漢語大詞典》:诠索(詮索)
诠释和探索。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二节:“在这儿我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的发展阶段有略加诠索的必要。”
分類:诠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