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话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此经经录不载。金刚仙论曰:「佛在铁围外二界中间,说佛话经。」
(经名)此经经录不载。金刚仙论曰:「佛在铁围外二界中间,说佛话经。」
索话
【佛学大辞典】
(杂语)同索语。
(杂语)同索语。
问话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林之学生,向和尚发问之语句也。即法堂上禅客所发之问禅是也。由来学生学习此问话为能事,其弊甚多。传灯录(瑞鹿先禅师章)曰:「师云:大凡参学佛法,未必学问话是参学。」
(杂语)禅林之学生,向和尚发问之语句也。即法堂上禅客所发之问禅是也。由来学生学习此问话为能事,其弊甚多。传灯录(瑞鹿先禅师章)曰:「师云:大凡参学佛法,未必学问话是参学。」
话在
【佛学大辞典】
(杂语)有可话说事在也。碧岩五十四则曰:「云门问僧:近离甚处?僧云西禅。门云:西禅近日有何言句?僧展两手。门打一掌。僧云:某甲话在。门却展两手。僧无语。」
(杂语)有可话说事在也。碧岩五十四则曰:「云门问僧:近离甚处?僧云西禅。门云:西禅近日有何言句?僧展两手。门打一掌。僧云:某甲话在。门却展两手。僧无语。」
话则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祖之说话,可为学者之法则者,称为话则。
(杂语)佛祖之说话,可为学者之法则者,称为话则。
话堕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吐语而自分堕负也。云门录中曰:「举光明寂照,(中略)师云话堕也。」
(术语)自吐语而自分堕负也。云门录中曰:「举光明寂照,(中略)师云话堕也。」
话头公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宗匠话头所成之公案也。公案者,参禅者可研究之问题也。(参见:公案)
(术语)宗匠话头所成之公案也。公案者,参禅者可研究之问题也。(参见:公案)
公案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家应于佛祖所化之机缘,而提起越格之言语动作之垂示也。后人称之,名为公案。又曰因缘。公案者,公府之案牍,即律令也。至严而不可犯者,可以为法。可以断是非。从上佛祖之垂示,是宗门之正令,以判迷悟者类之。故彼拟名公案。所谓千七百则是也。碧岩九十八则评唱曰:「古人事不获已,对机垂示。后人唤作公案因缘。」同种电钞曰:「至理绝言,唯对迷机,故不获已而假言说以显道,后人将彼垂示语作公案也。」山房夜话上曰:「公案乃喻公府之案牍也,法之所在而王道之治乱实系焉,公者乃圣贤一其辙,天下同其途之至理也。案者乃记圣贤为理之正文也,凡有天下者未尝无公府,有公府者未尝无案牍。(中略)夫佛祖机缘,目之曰公案亦尔。」碧严集三教老人序曰:「祖教之书谓之公案者,唱于唐而盛于宋,其来尚矣,二字乃世间法中吏牍语。」云栖正讹集曰:「公案者,公府之案牍也。所以剖断是非,而诸祖问答机缘,亦只为剖断生死,故以名之。」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家指点学人,在言语或动作上的垂示,叫做公案。
【俗语佛源】
本意是官府断案的公文案牍。禅宗认为历代宗门祖师典范性的言行可以判别学人的是非迷悟,故亦称公案。明·株宏《正讹集》指出:「公案者,公府之案牍也,所以剖断是非。而诸祖问答机缘,亦只为剖断生死,故以名之。」禅宗自称「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然而从唐代始,禅门各宗就传诵著许多祖师言行和内省经验,后来陆续记载在各类语录和灯录中。如风幡、立雪、柏树子、西来意、拈花微笑、当头棒喝等,均烩炙人口。「公案」被视为禅门传法的「血脉」,祖师「直指」的法门。其作用在于对机开示,打破情识之网,进而悟入「无分别智」。正如宋·圆悟《碧岩录》第九八则评唱指出:「古人事不获已,对机垂示,后人唤作公案因缘。」禅宗的公案号称有千七百则。如果仅在字面上兜来兜去,不去悟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那未公案便成纠缠的葛藤了。「公案翻腾旧葛藤」(元·耶律楚材《和裴子法韵》诗),这是不足为训的。公案不但有一针见血的机锋和理趣,而且还有诙谐活泼的语言和简洁生动的情节,对话本和公案小说的发展有其影响。此外,公案在俗语中亦指一桩事件或纠葛,如谓:了却一桩公案。(李明权)
(术语)禅家应于佛祖所化之机缘,而提起越格之言语动作之垂示也。后人称之,名为公案。又曰因缘。公案者,公府之案牍,即律令也。至严而不可犯者,可以为法。可以断是非。从上佛祖之垂示,是宗门之正令,以判迷悟者类之。故彼拟名公案。所谓千七百则是也。碧岩九十八则评唱曰:「古人事不获已,对机垂示。后人唤作公案因缘。」同种电钞曰:「至理绝言,唯对迷机,故不获已而假言说以显道,后人将彼垂示语作公案也。」山房夜话上曰:「公案乃喻公府之案牍也,法之所在而王道之治乱实系焉,公者乃圣贤一其辙,天下同其途之至理也。案者乃记圣贤为理之正文也,凡有天下者未尝无公府,有公府者未尝无案牍。(中略)夫佛祖机缘,目之曰公案亦尔。」碧严集三教老人序曰:「祖教之书谓之公案者,唱于唐而盛于宋,其来尚矣,二字乃世间法中吏牍语。」云栖正讹集曰:「公案者,公府之案牍也。所以剖断是非,而诸祖问答机缘,亦只为剖断生死,故以名之。」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家指点学人,在言语或动作上的垂示,叫做公案。
【俗语佛源】
本意是官府断案的公文案牍。禅宗认为历代宗门祖师典范性的言行可以判别学人的是非迷悟,故亦称公案。明·株宏《正讹集》指出:「公案者,公府之案牍也,所以剖断是非。而诸祖问答机缘,亦只为剖断生死,故以名之。」禅宗自称「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然而从唐代始,禅门各宗就传诵著许多祖师言行和内省经验,后来陆续记载在各类语录和灯录中。如风幡、立雪、柏树子、西来意、拈花微笑、当头棒喝等,均烩炙人口。「公案」被视为禅门传法的「血脉」,祖师「直指」的法门。其作用在于对机开示,打破情识之网,进而悟入「无分别智」。正如宋·圆悟《碧岩录》第九八则评唱指出:「古人事不获已,对机垂示,后人唤作公案因缘。」禅宗的公案号称有千七百则。如果仅在字面上兜来兜去,不去悟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那未公案便成纠缠的葛藤了。「公案翻腾旧葛藤」(元·耶律楚材《和裴子法韵》诗),这是不足为训的。公案不但有一针见血的机锋和理趣,而且还有诙谐活泼的语言和简洁生动的情节,对话本和公案小说的发展有其影响。此外,公案在俗语中亦指一桩事件或纠葛,如谓:了却一桩公案。(李明权)
话把
【佛学大辞典】
(杂语)如言话柄。古宿录四十曰:「云门悦上堂曰:摩竭掩室已不及初,毗耶杜词至话把。」正字通曰:「把,字之讹。」又曰:「必架反,音霸柄。」
(杂语)如言话柄。古宿录四十曰:「云门悦上堂曰:摩竭掩室已不及初,毗耶杜词至话把。」正字通曰:「把,字之讹。」又曰:「必架反,音霸柄。」
指东话西
【俗语佛源】
亦作「指东画西」。禅宗谓说话东拉西扯,不能一言道破。《五灯会元·黄龙南禅师法嗣·隆庆庆闲禅师》:「不用指东画西,实地道将一句来。」《联灯会要·道闲禅师》:「莫只这边那边得些语句,到处插语,指东画西,举古举今。」后世常用此句来形容说话不著边际,不落实处。明·徐渭《渔阳三弄》:「狂生,我教你打鼓,你怎么指东话西,将人比畜。」《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张梢指东话西,只望单氏倦而思返,岂知他定要丈夫的骨肉,方才指实。」(李君冈)
亦作「指东画西」。禅宗谓说话东拉西扯,不能一言道破。《五灯会元·黄龙南禅师法嗣·隆庆庆闲禅师》:「不用指东画西,实地道将一句来。」《联灯会要·道闲禅师》:「莫只这边那边得些语句,到处插语,指东画西,举古举今。」后世常用此句来形容说话不著边际,不落实处。明·徐渭《渔阳三弄》:「狂生,我教你打鼓,你怎么指东话西,将人比畜。」《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张梢指东话西,只望单氏倦而思返,岂知他定要丈夫的骨肉,方才指实。」(李君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