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硬拐
提头儿
言归正传
接碴儿
话岔儿
接茬
接茬儿
接碴
佛类词典
话头公案
《漢語大詞典》:硬拐
生硬的转弯。比喻不自然地转变话头。 沙汀 《淘金记》二五:“‘就说我智识浅短,对公事外行吧,这城里的高明人--岂少也哉?,’他原想说城里的高明人都很赞成他的,但是那‘也哉’妨害了他,使他意外地倒了个硬拐,以致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本意。”
《漢語大詞典》:提头儿
带头或提出话头。例如:没人提头,大伙都不讲话。
《國語辭典》:言归正传(言歸正傳)  拼音:yán guī zhèng zhuàn
停止閒话,回归本题。《歧路灯》第一○六回:「一笔扫尽,言归正传。」《文明小史》第五回:「闲话休题,言归正传。」
《国语辞典》:接碴儿(接碴儿)  拼音:jiē chá ér
1.接著他人的话头说下去,搭腔。如:「大人讲话,小孩子别接碴儿!」也作「接茌儿」、「接渣儿」。
2.紧接著做另外一件事。如:「他做完了那个,接碴儿做这个,忙个不停。」
《漢語大詞典》:话岔儿(話岔兒)
话头,说话的头绪。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不想姑娘闹了个皮子,蔫蔫儿的受了,自己倒出乎意外,一时抓不着话岔儿。”
分類:话头头绪
《漢語大詞典》:接茬
(1).持续,继续。 刘心武 《班主任》六:“到小树林里同一些人席地而坐,打扑克消遣,有时打到天黑也不散,挪到路灯底下接茬打。”
(2).搭腔;接着别人的话头说下去。参见“ 接碴 ”。
《漢語大詞典》:接碴
紧接别人的话头讲下去;搭腔。 老舍 《柳屯的》:“他没往下接碴。” 和谷岩 《茶花艳》:“ 小山 哼了一声接碴儿说:‘那要看什么首长……’”
《漢語大詞典》:接茬儿
接着别人的话头说话。例如:大家说老王的事,我没接茬儿。
一件事做完接着再做另外的事。例如:随后大家接茬儿开会。
《漢語大詞典》:接碴
紧接别人的话头讲下去;搭腔。 老舍 《柳屯的》:“他没往下接碴。” 和谷岩 《茶花艳》:“ 小山 哼了一声接碴儿说:‘那要看什么首长……’”
话头公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宗匠话头所成之公案也。公案者,参禅者可研究之问题也。(参见:公案)
公案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家应于佛祖所化之机缘,而提起越格之言语动作之垂示也。后人称之,名为公案。又曰因缘。公案者,公府之案牍,即律令也。至严而不可犯者,可以为法。可以断是非。从上佛祖之垂示,是宗门之正令,以判迷悟者类之。故彼拟名公案。所谓千七百则是也。碧岩九十八则评唱曰:「古人事不获已,对机垂示。后人唤作公案因缘。」同种电钞曰:「至理绝言,唯对迷机,故不获已而假言说以显道,后人将彼垂示语作公案也。」山房夜话上曰:「公案乃喻公府之案牍也,法之所在而王道之治乱实系焉,公者乃圣贤一其辙,天下同其途之至理也。案者乃记圣贤为理之正文也,凡有天下者未尝无公府,有公府者未尝无案牍。(中略)夫佛祖机缘,目之曰公案亦尔。」碧严集三教老人序曰:「祖教之书谓之公案者,唱于唐而盛于宋,其来尚矣,二字乃世间法中吏牍语。」云栖正讹集曰:「公案者,公府之案牍也。所以剖断是非,而诸祖问答机缘,亦只为剖断生死,故以名之。」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家指点学人,在言语或动作上的垂示,叫做公案。
【俗语佛源】
本意是官府断案的公文案牍。禅宗认为历代宗门祖师典范性的言行可以判别学人的是非迷悟,故亦称公案。明·株宏《正讹集》指出:「公案者,公府之案牍也,所以剖断是非。而诸祖问答机缘,亦只为剖断生死,故以名之。」禅宗自称「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然而从唐代始,禅门各宗就传诵著许多祖师言行和内省经验,后来陆续记载在各类语录和灯录中。如风幡、立雪、柏树子、西来意、拈花微笑、当头棒喝等,均烩炙人口。「公案」被视为禅门传法的「血脉」,祖师「直指」的法门。其作用在于对机开示,打破情识之网,进而悟入「无分别智」。正如宋·圆悟《碧岩录》第九八则评唱指出:「古人事不获已,对机垂示,后人唤作公案因缘。」禅宗的公案号称有千七百则。如果仅在字面上兜来兜去,不去悟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那未公案便成纠缠的葛藤了。「公案翻腾旧葛藤」(元·耶律楚材《和裴子法韵》诗),这是不足为训的。公案不但有一针见血的机锋和理趣,而且还有诙谐活泼的语言和简洁生动的情节,对话本和公案小说的发展有其影响。此外,公案在俗语中亦指一桩事件或纠葛,如谓:了却一桩公案。(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