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虞韵》:殚诛(殚诛)
汉书蒯通传:天下匈匈,争欲为陛下所为,顾力不能,可殚诛耶。
《韵府拾遗 虞韵》:妻诛(妻诛)
沈炯归魂赋:余技逆而效从,遂妻诛而子害。
《漢語大詞典》: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庄子·胠箧:“彼窃鉤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史记·游侠列传序:“故 伯夷 丑 周 ,饿死 首阳山 ,而 文 武 不以其故贬王; 跖 蹻 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鉤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后遂以“窃鉤者诛,窃国者侯”讥刺旧社会小盗被杀、大盗得国的反常现象。亦省作“ 窃钩盗国 ”。 廖仲恺 《有感》诗:“窃钩盗国将谁咎?扃鐍缄縢只自欺。”
《漢語大詞典》:赦事诛意(赦事誅意)
谓不问其实际行动而但推究其居心以定罪责。后汉书·霍谞传:“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 许止 虽弑君而不罪, 赵盾 以纵贼而见书。” 李贤 注:“﹝《公羊传》﹞曰:‘ 晋 史书 赵盾 弑其君。 赵盾 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太史曰:“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此赦事诛意也。”
《漢語大詞典》: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旧时谓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花城》1981年第3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份千百年私有制最沉重的遗产,风靡旧世界的腐朽人生哲学,在这里被打碎了。”
《漢語大詞典》:赏立诛必(賞立誅必)
谓该赏的立即赏,该罚的一定罚。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五》:“ 卫嗣君 曰:‘赏立诛必,虽失十 左氏 无伤也;赏不立,诛不必,虽得十 左氏 无益也。’”
分類:立即
《國語辭典》:口诛笔伐(口誅筆伐)  拼音:kǒu zhū bǐ fā
用言语和文字来揭发、谴责他人的罪状。明。汪廷讷《三祝记》第一四出:「他捐廉弃耻,向权门把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也作「笔诛口伐」、「口伐舌击」。
《漢語大詞典》:刻诛(刻誅)
严酷的刑罚。《淮南子·原道训》:“夫峭法刻诛者,非霸王之业也。”
分類:严酷刑罚
《漢語大詞典》:逵泉之诛(逵泉之誅)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成季 使以君命命 僖叔 ,待于 鍼巫氏 ,使 鍼季 酖之……饮之,归及 逵泉 而卒。” 僖叔 即 叔牙 , 成季 即 季友 ,皆 鲁桓公 之子。后以“逵泉之诛”指以弟杀兄。《宋书·竟陵王诞传》:“昔 周 德初升, 公旦 有流言之衅; 鲁 道方泰, 季子 断 逵泉 之诛。”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荆门 遭 廪延 之戮, 夏口 滥 逵泉 之诛。” 倪璠 注:“左传庄三十二年云:‘ 成季 使以君命命 僖叔 待於 鍼巫氏 ,使 鍼季 酖之。归及 逵泉 而卒。’ 僖叔 、 成季 ,皆 桓公 之子,以喻 邵陵 ( 邵陵王 萧纶 )、 湘东 ( 湘东王 萧绎 )皆 武帝 ( 梁武帝 )子,以弟害兄也。”
《漢語大詞典》:溟诛(溟誅)
谓阴曹的诛伐。 清 冯桂芬 《关帝觉世真经阐化编序》:“膜拜恐后,必信必虔,不特乞灵邀福之谓,亦实有惧溟诛,而恶念为之衰息者。”
分類:阴曹诛伐
《漢語大詞典》:两观之诛(兩觀之誅)
语本 汉 刘向 《上灾异封事》:“自古明圣,未有无诛而治者也,故 舜 有四放之罚,而 孔子 有两观之诛,然后圣化可得而行也。”后遂以“两观之诛”喻指为了国家安定而对乱臣贼子所施行的必要的杀戮。隋书·高祖纪上:“近者内有艰虞,外闻妖寇,以鹰鸇之志,运帷帐之谋,行两观之诛,扫万里之外。”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奸雄独立,初明两观之诛;正教未行,仍赦同狴之罪。”参见“ 两观 ”。
《漢語大詞典》:两观(兩觀)
(1).宫门前两边的望楼。左传·定公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汉书·董仲舒传》:“及至 周 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八佾陈於庭,而颂声兴。”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闕,观也。古每门树两观於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 唐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诗:“壮哉丽百常,美矣崇两观。”
(2).特指 春秋 鲁 阙, 孔子 诛 少正卯 之处。《孔子家语·始诛》:“於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 少正卯 ,戮之于两观之下。”旧唐书·李义府传:“ 仲尼 为 鲁 司寇七日,诛 少正卯 於两观之下; 义方 任御史旬有六日,不能去姦邪於双闕之前,实以为愧。”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六:“两观餘坡陀,万世示顽獷。”
(3).借指行刑正法之所。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罪实比於四凶,诛宜行於两观。”
《漢語大詞典》:雷霆之诛(雷霆之誅)
(1).指帝王暴怒时给臣下的惩处。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忤天威者,负雷霆之诛。”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三书》:“臣闔门数十口,去行都无四百里,当席藳私室,以听雷霆之诛。”
(2).指雷击,雷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余谓妖魅能一一守科律,则天无雷霆之诛矣。”
王法诛戮
【三藏法数】
谓人妄作非为,遭罹国宪,被王法之所诛,是为横死。